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玉

作品数:29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专利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重金
  • 10篇重金属
  • 8篇土壤
  • 6篇污染
  • 5篇蚯蚓
  • 5篇污泥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金属污染
  • 3篇营养化
  • 3篇酸碱度
  • 3篇土壤修复
  • 3篇土壤修复技术
  • 3篇重金属污染土...
  • 3篇总磷
  • 3篇污染土
  • 3篇污染土壤
  • 3篇金属污染土壤
  • 3篇富营养化
  • 3篇
  • 3篇沉积物

机构

  • 28篇云南大学
  • 4篇昆明市环境监...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杭州市市区河...

作者

  • 29篇李世玉
  • 14篇段昌群
  • 12篇刘嫦娥
  • 11篇付登高
  • 10篇杨常亮
  • 9篇赵永贵
  • 8篇潘瑛
  • 7篇刘楷
  • 5篇陈桂明
  • 5篇王艳丹
  • 5篇刘彬
  • 2篇张唯
  • 2篇张悦
  • 2篇程立忠
  • 2篇刘萍
  • 2篇王海玉
  • 2篇申时立
  • 2篇李婷
  • 2篇罗春梅
  • 2篇李晓铭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四川环境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水资源保护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养殖蚯蚓修复土壤重金属的生态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养殖蚯蚓修复土壤重金属的生态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利用养殖蚯蚓修复土壤重金属的生态检测系统包括:土壤收集模块、土壤检测模块、重金属含量分析模块、中央控制模块、蚯蚓培养基配制模块、翻...
刘嫦娥段昌群付登高潘瑛李世玉赵永贵袁鑫奇曾铭张悦张维兰
文献传递
用蚯蚓处理污水处理厂重金属污泥的系统、方法及介质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蚯蚓处理污水处理厂重金属污泥的系统、方法及介质,获取污水处理厂排放的重金属污泥;获取的重金属污泥平铺于广口池中;将广口池内盛放的重金属污泥平均划分为多个区域;利用传感器或其他设备获...
刘嫦娥段昌群潘瑛赵永贵付登高李世玉王越杨馨婷肖艳兰刘萍卿小燕
文献传递
茶园土壤的氮迁移特性被引量:6
2016年
土壤氮素在降雨条件下淋失到深层土壤甚至进入地下水,不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本研究采用原状土柱室内模拟方法,通过模拟当地强降雨淋滤,研究了西双版纳州大渡岗普洱茶产区5年、20年、33年和56年茶园以及周边森林的0~20 cm和0~40 cm土壤层TN、NO_3^--N、NH_4^+-N和可溶性土壤有机氮(DON)的迁移变化,以及土壤p H变化对氮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0~20 cm、0~40 cm土层的茶园土壤,TN迁移通量均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增加(P<0.05),茶园年龄每延长一年,通过20 cm深的土层向下迁移下渗的TN通量将增加235.13 mg·m^(-2),而通过40 cm深的土层TN迁移通量则增加151.24 mg·m^(-2);0~40 cm土层的NO_3^--N迁移通量与茶园植茶年限显著正相关(P<0.05);0~20 cm土层的DON迁移通量与茶园植茶年限显著正相关(P<0.05);而NH_4^+-N迁移量不随植茶年龄变化而变化(P>0.05);茶园40 cm土层内的TN、DON和NH_4^+-N下渗迁移主要发生在0~20 cm,而NO_3^--N的迁移则主要发生在20~40 cm;40 cm土层的茶园土壤氮素以DON损失最多,其次为NO_3^--N,NH_4^+-N损失量最少;未发现茶园土壤p H对氮素迁移变化产生影响(P>0.05)。
王艳丹杨常亮薛慧李世玉刘彬陈桂明陈帅袁香凝杨钦清
关键词:全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淋洗
滇东典型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及来源解析
2024年
【研究目的】研究区地处滇东重要煤炭和农业产区,弄清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来源,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确保农业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网格布点法于2021年6月在典型煤矿区采集土壤样品497件,分析了土壤pH、SOM、As、Cd、Cr、Cu、Hg、Ni、Pb和Zn,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分析了重金属潜在来源。【研究结果】土壤pH平均值为5.39,以酸性为主,SOM含量平均值是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20倍,Cr、Cu、Cd、Ni、Zn和Hg含量平均值和中位数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绝大部分采样点Cd、Cu、Cr、Ni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分别占94.97%、93.96%、91.35%、79.28%,少部分采样点As、Cd含量超过管制值,分别占0.20%、1.41%。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呈现轻微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呈现中等风险。主成分分析和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质背景,其次为农业活动和大气沉降。【结论】煤矿区土壤中Cd、Hg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质背景,其次是农业活动和大气沉降,建议加强相关污染土地的监测和管理,减少农家肥不合理施用,强化煤炭工业污染排放监管。
姜昕马一奇涂春霖黄安胡要君叶雷和成忠李世玉
关键词: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污染来源
火电厂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富集特性被引量:6
2015年
将取自火电厂的2种燃煤燃烧后不同电场捕获到的粉煤灰依次过筛,分选为不同粒径组份,并检测分析各粒径组分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火电厂褐煤和烟煤粉煤灰中As、Hg、Cu、Pb、Zn、Cd 6种元素在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布与富集特性。烟煤和褐煤燃烧产生的粉煤灰粒径组份有差异。As、Cu、Pb、Zn、Cd随粉煤灰粒径的增大而含量降低。Hg元素由于挥发性较高,其分布与粒径大小无相关性。褐煤粉煤灰中各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Zn>As>Cu;烟煤粉煤灰中各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s>Cd>Zn>Pb>Cu。静电除尘器对褐煤燃烧产生的粉煤灰中Cd元素有较好的去除率,对于烟煤粉煤灰中的As和Cd元素排放有较好的去除率。相对于褐煤,燃烧烟煤可以更好的控制As排放,建议火电厂优先使用烟煤。
刘楷杨常亮李世玉余洋洋刘彬陈桂明王艳丹
关键词:褐煤烟煤粉煤灰金属元素
一种绿化垃圾与生活污泥制备栽培基质的低碳资源化利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育苗基质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绿化垃圾与生活污泥制备栽培基质的低碳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原料的选择:以城市生活污泥与绿化废弃物为堆肥原料;步骤二、原料预处理:控制城市生活污泥的含水率为75‑8...
李世玉郭泳杏李昕段昌群毕晓伊邹平赵永贵刘嫦娥胡明达
上覆水pH值和总磷浓度对含铁盐的高砷沉积物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含铁盐的高砷沉积物中,上覆水pH值和总磷浓度的变化对砷迁移的影响尚不明确.以含铁盐的高砷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观测其暴露在不同pH值的上覆水及经过不同初始pH值、不同初始总磷浓度的溶液淋洗后,沉积物中砷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当沉积物暴露在pH=10和11的上覆水时,分别在第11d和第6d后,沉积物中的砷溶出速度突然增大,说明当沉积物处于强碱性上覆水环境中,碱性越强,砷的溶出速度越快、溶出量越大.从室内实验条件的角度来看,上覆水的碱化有可能会增加沉积物中砷溶出的风险.而上覆水pH值在4~8之间时,上覆水的酸碱度对沉积物砷的迁移影响较小.此外,当上覆水总磷浓度不高于0.5mg/L时,磷的竞争吸附对砷的迁移影响较小.
李世玉刘彬杨常亮刘楷宋阳煜王艳丹陈桂明宋娟
关键词:高砷沉积物PH值
一种山地或坡耕地植物网格化固土控蚀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地或坡耕地植物网格化固土控蚀的方法,包括步骤1对山地或坡耕地立地条件进行评估,将山地或坡耕地的坡面分割为不同长度的区块;将步骤1中不同区块面积,划分为耕地面积S<Sub>c</Sub>和生态沟渠面积S<S...
段昌群刘嫦娥付登高张岩费学海李世玉王丽艳
文献传递
农田作物生长信息远程监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农田作物生长信息远程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农田作物生长信息远程监测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植物生长情况监控分析系统只能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对植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活动...
刘嫦娥段昌群付登高赵永贵杨雪清李世玉唐彬程罗庆睿
高原深水湖泊水温日成层对溶解氧、酸碱度、总磷浓度和藻类密度的影响:以云南阳宗海为例被引量:22
2014年
弄清深水湖泊夏季水温分层及其对水体各理化指标的影响对于湖泊的保护和治理有重要意义.以云南阳宗海为例,在夏季选择湖泊内有代表性的6个样点,以1 m为间隔对每个样点不同水深的水温、藻蓝蛋白、DO、pH和叶绿素a含量进行同步测定,同时在实验室测定TP.结果表明:(1)夏季晴天阳宗海上午没有明显的分层,中午开始慢慢形成4层,随后转化到3层,在14:00时达到分层相对稳定,稳定时温跃层出现在水深9~13 m处,湖表层与深水层的最大温差为7.8℃;(2)随着水温出现分层,DO和pH呈现出与水温分层相似的垂直分层结构,而这种分层过程基本上与水温成层过程同步;(3)藻类和浮游植物随水温分层而逐渐成层,但有迟滞性,迟滞时间约2 h;(4)TP对水温分层不敏感,只有接近湖底的水体总磷浓度才明显升高,9 m以上的水层总磷浓度分布均匀,水温的分层与消失过程不影响上层水的总磷浓度,全湖泊的总磷平均浓度为0.033±0.03 mg/L.
袁琳娜杨常亮李晓铭李世玉申时立李智圆刘仍兵刘楷
关键词:水温分层叶绿素A垂向分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