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朴玉

作品数:38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篇菲利普·罗斯
  • 5篇小说
  • 4篇犹太
  • 4篇跨国
  • 3篇犹太文学
  • 3篇退场
  • 3篇自我
  • 3篇文化
  • 3篇文学
  • 3篇记忆
  • 3篇国家认同
  • 2篇叙事
  • 2篇意蕴
  • 2篇冤家
  • 2篇身份
  • 2篇身份认同
  • 2篇诗学
  • 2篇他者
  • 2篇屠杀
  • 2篇主题

机构

  • 37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7篇朴玉
  • 3篇张而立
  • 2篇战菊
  • 2篇王栋
  • 1篇李莹
  • 1篇邹丽丹

传媒

  • 11篇当代外国文学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文艺争鸣
  • 2篇外国文学
  • 2篇外语教学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作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戏剧文学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外语教学理论...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中国外语教育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对大屠杀的深层思考被引量:6
2009年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辛格关于大屠杀题材小说创作中的代表性作品。辛格通过对流散于美国的大屠杀幸存者的细致刻画,反映了战后旅美犹太人审视犹太历史、确立文化身份、寻求心灵家园时所遭遇的诸多困境。辛格关于大屠杀题材小说的创作避开对大屠杀灾难本身的亲历性描写,着力于对历史、文化、民族身份进行想象性重构,以此治疗民族创伤并对犹太民族的命运予以深入思考。
朴玉
关键词:主题
厄普代克《恐怖分子》国家认同危机及其国民教化思想阐释
2022年
学术界对于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评价不高,并将其视为“9·11”的应景之作。其实,厄普代克看似围绕一个穆斯林青年的未遂暴力行为展开叙事,实则揭示被边缘群体的身份焦虑与国内恐怖主义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探讨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危机,并倡导通过国民教化的方式,强化公民的国族意识,规避政治分裂给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厄普代克对于国家认同问题的审视,体现其新世纪创作的伦理价值取向。
朴玉
关键词:厄普代克《恐怖分子》国家认同
浅谈西方传统悲剧理论中的主人公身份演变
2007年
在西方传统的戏剧美学中,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一直倍受尊崇。亚里士多德认为,名声显赫的大人物理应成为悲剧中的主人公。然而。
张而立朴玉
关键词:悲剧理论戏剧美学戏剧形式狄德罗市民阶层古希腊悲剧
多重记忆书写——论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被引量:16
2012年
《地之国》是美国作家约瑟夫·奥尼尔新近创作的小说,因对"9·11"之后当代人情感的深刻领悟和细微把握而赢得广泛赞誉。小说通过多重记忆建立的叙事时空不但有助于描摹普通人的心理状态而且还有利于阐发对自我、文化身份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本文运用记忆理论对《地之国》进行解读,着重考察该作品如何融个人记忆与自我审视、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于一体,进而以一种跨文化视野书写"9·11",并认为小说《地之国》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参与了对全球性暴力事件的记忆建构与评判性反思。
朴玉
关键词:记忆书写
“冷山不冷”:论查尔斯·弗雷泽《冷山》中的家园共同体
2024年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以《冷山》对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冷山住民的家园书写闻名遐迩,而“共同体”理论内涵则成为理解冷山这一家园本质的关键。该作以人物对“共同体”理念的感知与实践为主线,真切描绘出一幅鲜活的家园共同体图景。在弗雷泽刻画的冷山家园中,有八口之家的“跨种族共同体”形塑,有作为姐妹情谊的“女性共同体”责任彰显,还有基于全球意识的“区域共同体”愿景表达,三者共同铸就了冷山中美好的家园共同体生活。《冷山》围绕美国南方冷山深处的家园生活展开叙述,探讨种族情谊、女性联结及区域生活等议题,表现出弗雷泽在21世纪对美国南方文学题材的再关注,以及对全球化时代喧嚣之下的家园生活的思考。
张端朴玉
关键词:《冷山》家园
评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的历史书写策略被引量:10
2010年
《反美阴谋》是美国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于2004年创作的作品。罗斯虚构了1940—1942年的美国历史,通过对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变迁的描绘,反映出重大历史事件给美国社会以及普通美国人带来的巨大冲击。罗斯在创作中充分利用副文本、叙述视角转换、虚构的自传等形式进行历史书写,从而在文学与历史、历史与现实、传记与小说之间建构充满叙事张力的文本空间,阐发对历史的审慎思考。
朴玉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叙事
迷失与救赎:《光明这一面》的城市创伤叙事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聚焦麦凯恩作品《光明的这一面》对纽约无家可归者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创伤的描摹,探讨通过主人公的后创伤经历,揭示美国城市文化对于边缘群体的排斥与疏离;通过对于主人公创伤根源的深度挖掘,展现一个家族的创伤史及其与城市发展历程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借助认知绘图、交流沟通等方式,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积极探寻走出创伤的路径,从而完善对自我的认识,获得心灵的救赎。麦凯恩对于都市他者群体的关照和书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朴玉
关键词:创伤
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进展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被引量:10
2013年
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学的普遍共识。本文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价值取向及其对教育终极目标的回归等方面,审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进展;深入考察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趋势的背景之下,美国等各国如何调整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学,以适应全球化对于高等学校外语教育的需要。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基础之上,探究我国大学外语教育如何更新观念,采取有效改革措施,促进外语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创新发展。
朴玉邹丽丹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外语教育
评马拉默德在《基辅怨》中的历史书写
2013年
《基辅怨》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以“曼德尔·贝利斯”事件为蓝本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作品将真实历史事件与文学想象结合起来,关注沙皇俄国时期犹太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探究西方社会误读犹太文化的根源,表现出马拉默德独特的历史书写特征.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探究马拉默德如何巧妙处理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之间的关系,并籍文学书写参与历史建构,就犹太民族命运以及犹太人于流散中建构身份等问题进行阐释.
朴玉
关键词:马拉默德历史书写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索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当前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多重需求,本文从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趋势的大背景出发,结合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送审稿)的解读以及笔者所在学校的总体国际化办学理念的阐释,尝试探索和探讨大学英语课程的国际化,分别从理念更新、方法创新和实践革新等方面采取措施,致力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多重复合型能力,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国际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创新实践的学术能力,进行有益探索,以期为国内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战菊朴玉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课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