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武振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伦理
  • 2篇企业
  • 2篇文化
  • 2篇考量
  • 2篇功利
  • 1篇德性
  • 1篇德性主义
  • 1篇地域文化差异
  • 1篇哲学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环境
  • 1篇萨特
  • 1篇社会责任
  • 1篇企业核心价值
  • 1篇企业核心价值...
  • 1篇企业利益相关...
  • 1篇企业伦理
  • 1篇企业伦理文化
  • 1篇企业社会
  • 1篇企业社会责任

机构

  • 7篇湖北大学
  • 2篇井冈山大学

作者

  • 7篇朱武振
  • 3篇刘诗贵
  • 2篇冯军
  • 1篇戴茂堂

传媒

  • 1篇湖湘论坛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德宏师范高等...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文化发展论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企业社会责任的几个热点问题及其伦理考量被引量:1
2013年
伦理关系一般说来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就企业社会责任伦理关系而言,这两个主体通常是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而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问题会表现为不同特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分为外部伦理问题与内部伦理问题。
冯军朱武振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伦理考量企业利益相关者伦理问题伦理关系
哲学与边界意识
2017年
真正的哲学从不拒绝批判。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澄清事情的真相和边界。所以,哲学确立自己的批判意识就是确立自己的边界意识。我们当下的哲学也有边界意识,这种边界意识主要是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之间划分边界。其实,哲学的边界意识更重要的是确立人生在“世”的边“界”,在真假、善恶、美丑之间进行批判性的划界。
朱武振戴茂堂
关键词:哲学
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现代视野转换——对湖北部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调研分析
2014年
本文在对湖北部分企业的伦理文化建设调研情况作出实证分析的同时,重点研究了企业的本质与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一般内在关联。研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赢利是企业的本质规定,其不仅是企业全部社会职能的根据,也是企业伦理、企业文化得以生成的基础;而竞争与协作则是企业活动、企业行为的基本形式。深入把握企业经济行为的上述实质和特征,才能够对企业伦理展开真实和深刻的分析,才可能构建企业伦理、企业文化研究的逻辑体系。
冯军朱武振
关键词:企业伦理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
地域差异的主流价值文化认同被引量:3
2014年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从而影响生存于其中的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有差异。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受环境条件限制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可程度相对低于发达地区的人群。由此,应加快发展,大力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文化认同所需的条件,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促进贫穷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同。
刘诗贵朱武振
关键词:地域文化差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浅谈萨特的自由论思想
2013年
萨特自由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对传统的自由理论的批判,对决定论的彻底否定。其哲学基础是“存在先于本质”,萨特的本体论自由,就是人的绝对的自由、无条件的选择和无限的谋划。基于产生的历史背景,它既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对于当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朱武振刘诗贵
关键词:萨特
墨家价值理论的现代考量
2013年
墨家的价值理论是其学说的核心内容,有着重要的现代应用价值。在价值取向方面,它坚持"为功"、"利民",坚持"利而取之""、利于天下"的宗旨原则;在价值选择上,它主张"利中取大,害中取小";在价值选择方法上则主张"权"、"求"结合。墨家的这种价值理论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就是要以"为民""、为公"的功利原则为指导,运用"权"、"求"结合的方法,为社会、人民大众谋求最大的福利,构建和谐社会;对于现代个人来讲,学习其合理之处,则有利于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人的成功和幸福。
朱武振刘诗贵
关键词:墨家功利
伦理的“主体性困境”探析被引量:2
2016年
伦理作为"群道",其核心是主体交互性的实现,即不仅"我"作为主体被实现,而且"他者"同样也作为主体被实现。但在现实中却往往相反,他者往往被当作客体、工具甚至被征服的对象。追求和谐群道的伦理走向了一种"主体性困境"。从伦理思想史的角度来分析,伦理的"主体性困境"可以通过功利主义和德性主义两种典型方式来加以解决。前者强调在节制欲望下利己与利他的平衡,后者强调高于利己本能的美德养成的应然。尽管二者的解决之道并非完美,但正是这种伦理的张力激励着思想家们不断探索以解决人性的两难。
朱武振
关键词:伦理主体性困境功利主义德性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