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梅光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共合肥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史料
  • 2篇史学
  • 2篇外交
  • 2篇外交史
  • 2篇外交史料
  • 2篇分娩
  • 2篇编纂
  • 1篇学术回顾
  • 1篇训练班
  • 1篇养成
  • 1篇语言转向
  • 1篇章学诚
  • 1篇照顾
  • 1篇照顾者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史
  • 1篇治史
  • 1篇中国外交
  • 1篇中国外交史
  • 1篇三朝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共合肥市委...

作者

  • 13篇朱梅光
  • 1篇邵萍英

传媒

  • 2篇兰州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安徽史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船山学刊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社会文化史:寻绎意义的新尝试
2011年
作为20世纪80年代确定成型的一种新的史学思潮,新社会文化史的发展方兴未艾,以"语言转向"或"文化转向"为标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全面的冲击。各家学者见仁见智,聚讼不已。而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该股思潮的史学实践,根本上来自于对历史意义的寻绎。历史的意义来自于历史的何处?带着这样的疑问,新社会文化史学者开始寻绎意义的新尝试。
朱梅光
关键词:社会文化史历史意义史学思潮语言转向文化转向史学实践
职业重塑:民国旧式产婆训练班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民国旧式产婆训练班开启了传统产婆大规模近代职业重塑的历程,是落实产婆改良思想的一种制度性举措。以新代旧的职业重塑,主要通过技术置换来逐步展开,反映了接生手法医疗化的转向,同时又催生了职业资格化制度设计的进程,共同塑造旧式稳婆以西方为典范的职业形象和职业手法。早期作为先导的民间训练模式,与后来国家主导的普及化推行,共同构建起制度形塑时官民互动的发展态势,在其中,国家扮演着资源整合者和制度运行保障者的角色,民间医学和教育资源仍然发挥着促进作用。就制度实施的效果来看,职业重塑的历程不甚理想。训练方式上的"损之又损"以及"学"与"术"的训练难以兼顾平衡,这些自发生成的制度性障碍,对过渡时期产婆训练的整个行为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朱梅光
取缔抑或养成:近代国人关于旧式产婆出路之争被引量:8
2013年
作为几千年传统中国生育中的主要助产者,旧式产婆及其代表的接生法,在近代受到了西洋医术的冲击和挑战。由于自身的局限与非科学,她们日益成为时人批判与取缔的对象。但牢固的社会信仰及新式产科人才培养的迟滞,使得她们注定的命运又发生了新的转变。由取缔到养成,由淘汰到改良,在分娩医疗化和国家化的趋势下,她们又被逐步纳入正规的助产职业教育的行列中,从而成为近代妇婴卫生得以推行的一支重要力量。
朱梅光
关键词:取缔养成
关于三朝《始末》保密情况探析
2008年
研究三朝《始末》保密情况,对于外交档案解密制度的关注,是个适合的切入点。三朝《始末》从纂修动议,到设馆奉旨纂修、人员机构、纂修经过、书成后的礼制及保藏诸环节都有十分严格的保密措施。这种保密态度有其主客观原因,统治者忧惧外交失败史为世人所知,档案的高度机密性,当时华夷敌对的情势,以及有清一朝文书档案制度,都是致因。这种修史的保密行为,为中国近代外交史学界研究风气的偏颇等,要负一定的责任。
朱梅光
关键词:保密
民国农村产妇分娩救助——以新型女性医疗照顾者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对民国农村产妇的分娩救助,主要以培训与普及新型女性医疗照顾者为中心来展开。有识之士在农村努力扩充助产士,以其全新"医学化"的接产形态,建构农村妇婴卫生事业建设的主要趋向。"本地化"路线下的旧式产婆改造,以借力之法,实现新旧嫁接,将本处于淘汰之列的产婆群体重新纳入正规助产职业者的行列中。"外行化"理念下的助产妇培训,以扩大训练范围为宗旨,进一步充实了农村基层分娩卫生系统的基础。三种模式相互叠加,对当时妇婴卫生的改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朱梅光
关键词:农村产妇助产士扩大化
《洋务纪事本末》编纂考被引量:1
2007年
方濬师受命编纂《洋务纪事本末》,其书未成。学术界对此缺少研究,论文利用直接和间接材料,详细考察了此书大致面貌,将此书置于当时社会外交史料编纂的大环境中考察,着重揭示出此书编纂特色,及其与《筹办夷务始末》之间优劣比较,从而凸现其在史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朱梅光
关键词:编纂特色
清季民初社会史的兴起被引量:1
2013年
清末民初史学界掀起一场改造旧史学运动,为了批判狭义政治史的需要,一种重视社会取向,提倡社会史的新趋势兴起,在与历史教育相关的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在"新史体"置换"古体"过程中,众多新史家超越史体之辨,共同阐扬社会层面的内涵,并深入辨析政治、国家与社会三者关系,加强了社会取向的形成。在论证"社会史观"过程中,结合范式构建,对若干理论问题作深入思考,以寻求突破。20年代历史教本编辑标准之争,在另一个领域助推了社会史的兴起。北伐前社会取向的确立乃至社会史范式的初步构建,为后期深入的探讨提供了浓厚的学术之基。
朱梅光
关键词:清末民初政治史社会史
近代中国外交史学研究
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兴起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经过晚清、民国初年两阶段的缓慢发展,到20世纪30、40年代,迅速壮大,而初具规模。但作为一门历史学分支学科,其起源、发展、研究状况以及在近代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如何,尚未见有系统...
朱梅光
关键词:中国外交史外交史料
文献传递
“法入民间”:30年代变法新尝试——以1935年全国司法会议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20世纪30年代前期,国内法学界出现了由法典到司法转向的舆论呼声,以司法实务为中心的转向,是当时官民双方重新思考法律与人民之间关系,实施法治改良的突破口。作为法律建设的最终目标,"法入民间"自然成为这次会议的主旨。在这个主旨之下,法的本地化与社会化,成为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其主要目的,在求得与社会实际生活不相矛盾的共通法则。综观整个会议进程,在"法入民间"原则指导下,会议呈现出鲜明的实务主义特色。1935年全国司法会议的召开,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情境下,是中国法界主动寻求变法的新尝试,是对过去法律建设世界主义取向的一种纠偏。
朱梅光邵萍英
关键词:社会化
三朝《筹办夷务始末》编纂及体例考被引量:2
2010年
三朝《筹办夷务始末》为晚清大型官纂外交史料汇编,其编纂由于一直作为三朝《实录》次一级的任务秘密进行,因此其编纂机构和主要体例仿实录而成。但同时在史料的抉择及编排上,又兼收并蓄,吸收了纪事本末体的长处。而作为赓续相连的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在内部编纂手法上,既有承袭,又有变化,尤其在内容与思想方面的变动,反映了特定时代中外关系上的独有特色。
朱梅光
关键词:编纂机构体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