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华晟

作品数:61 被引量:1,102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集群
  • 11篇企业
  • 10篇产业集群
  • 8篇城市
  • 7篇创意产业
  • 6篇政府
  • 5篇人力资本
  • 5篇农民
  • 5篇农民工
  • 5篇资本
  • 5篇民工
  • 4篇动力机制
  • 4篇企业家
  • 4篇创业
  • 3篇设计业
  • 3篇区域竞争力
  • 3篇旅游
  • 3篇经济区
  • 3篇竞争力
  • 3篇竞争优势

机构

  • 38篇北京师范大学
  • 2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信息产业部电...
  • 1篇山东省泰安第...
  • 1篇浙江省发展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0篇朱华晟
  • 6篇吴骏毅
  • 6篇李伟
  • 5篇王缉慈
  • 4篇徐凡
  • 4篇丁玥
  • 4篇付晶
  • 3篇魏佳丽
  • 3篇盖文启
  • 2篇刘鹤
  • 2篇吴殿廷
  • 2篇陈婉婧
  • 2篇宋金平
  • 2篇周尚意
  • 2篇徐雪雅
  • 2篇张颖
  • 2篇矫雪梅
  • 2篇李杰
  • 2篇冯俊伟
  • 2篇刘兴

传媒

  • 6篇经济地理
  • 3篇经济理论与经...
  • 3篇发展研究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商业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财经问题研究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城市问题
  • 2篇浙江经济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科学决策
  • 1篇中国乡镇企业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地理学与国土...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人文地理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津冀地区次中心城市高技术产业动力缺陷--以石家庄市为例被引量:5
2008年
以河北石家庄市为例,运用企业问卷调查和重点企业访谈等方法,探讨京津冀地区次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缺陷。研究发现,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缺乏直接导致次中心城市难以依靠内力实现自主发展。由于不具备集群优势和要素价格优势,次中心城市成为中心城市产业扩散的"真空地带",因而缺乏足够的外力驱动。然而,次中心城市还要受到中心城市极化效应的影响,有限的高级要素资源大量外流。这种内外乏力的状况具有深厚的文化制度背景,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制度安排不仅降低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效率,还阻碍外部资源便捷通畅地进入。定向引进资本、推进制度创新、培养企业家精神以及扶持焦点企业等是未来改进的关键。
朱华晟李强刘鹤
关键词:次中心城市高技术产业产业集群
港奥台商在东莞投资的动机与特点被引量:2
2000年
改革开放后,港澳台商开始涌入东莞投资办厂,并因此带动东莞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文在对东莞二十多家港资和台资企业为期一个月的实施调查的基础之上,首先结合有关理论,探讨港澳台商的投资动机,然后分析其投资特点,并对今后东莞吸收洪澳台资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朱华晟黄颉
关键词:投资动机
日本新国土规划考察和辽宁省新一轮国土规划的初步设计被引量:6
2009年
分析了我国第一次国土规划的经验教训,剖析了日本历次国土规划及新国土规划的特点,提出了辽宁省国土规划的总体框架。我国第一次国土规划在摸清资源环境家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实施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内容太宽泛,针对性不强,更缺乏法律依据。日本曾进行了5次国土规划,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组织实施第6次国土规划。日本国土规划的成功在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重视法律法规建设;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国土规划内容;重视国土的形成和培育。中国的国土环境与日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国新一轮国土规划应在认真学习日本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五新"(观念新、切入点新、理论指导新、方法手段新、内容体系新)。辽宁新国土规划要跳出国土看国土,突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以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主线,重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全面利用"4S"技术。
吴殿廷刘睿文吴铮争姚鲁烽宋金平周尚意朱青张文新朱华晟
关键词:国土规划
论柔性生产与产业集聚被引量:59
2001年
20世纪中后期 ,随着新技术革命加速推进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样的环境下 ,工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即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变。同时 ,在传统老工业区外围出现了以柔性生产为特征的大量企业集聚体 ,它们彼此之间通过分工与协作而结成稠密的区域网络组织 ,以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这种新型的集聚现象与柔性生产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呢 ?理论界对此一直有争议。作者认为 ,柔性生产具有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并运用交易成本和知识创新的有关理论 ,以及日本丰田公司的及时生产系统为例进行论证 。
朱华晟王缉慈
关键词:交易成本
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被引量:275
2001年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世界范围内许多产业的发展已经或正在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变 ,柔性专业化中小企业随之不断涌现。在此过程中 ,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部门中的大量专业化企业通过彼此间稠密的生产合作或市场交易网络 ,在地域空间上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聚体。这些柔性集聚体发展成为颇具竞争力的区域系统 ,奠定了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空间格局。
盖文启朱华晟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交易成本外部经济
浙江产业群发展机理研究
该文以实证研究为主,运用集群的分析方法,探讨浙江产业群的内在发展机制.该研究不仅对中国其它省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能丰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群理论.论文开篇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基本方法与创新点,论文主体分为以下九章....
朱华晟
关键词:产业群社会网络企业家地方政府
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10
2008年
为适应高校战略转型和人才培养体制变革,人文地理学的本科教学工作亟待系统性的改进与创新。本文提出了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创新体系,其基本架构包括主体要素、环境要素和功能要素三个层次,主要创新层为功能要素层。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的教学实践,总结该学校人文地理学本科教学创新体系中五个创新点的分布,即教学理念创新、课程内容体系编排创新、教学课堂拓展创新、教学模式方法的综合创新、测评方法多元的创新。教室课堂以及由之拓展的虚拟课堂、野外课堂是重要的创新实施环节。本文以该校若干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证明,该体系适合地理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需要,并有一定的高校间教学互鉴作用。文章最后指出,教学创新体系是一项需要持续增加投入的系统工程,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基础设施和师生间有效的互动反馈机制,才能促进功能要素持续创新。
周尚意朱华晟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教学创新体系
上市和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的升级:思考“晋江模式”的发展动态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本地企业有更多的机会通过上市获得金融资本和其他全球资源,这为他们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提供了另一种途径.本文旨在将产业升级与金融活动结合起来,探讨上市如何触发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的升级.笔...
丁玥朱华晟
关键词:上市公司金融活动
政企互动与产业集群空间结构演变——以浙江省为例被引量:41
2005年
产业集群在成长过程中,其要素和资源的空间配置经历着从混沌到秩序、从分散到集聚的过程,促使集群的空间结构由简单到复杂、从实体向虚实结合演化。本文认为,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区内外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博弈,是产业集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在机制。集群空间结构能否得以优化,主要取决于政府和企业是否遵循市场规律对迅速变化的集群环境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通常,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政府和企业易于形成效率较高的良性互动,并由此实现要素与资源空间配置的效益最大化。
朱华晟王玉华彭慧
关键词:企业地方政府产业集群空间结构
基于公私合作视角的城市创意产业公共治理——以北京工业设计业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公私合作关系对西方城市内城新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北京工业设计业为例,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结构化问卷取得材料,分析在中国特定制度环境下公私合作对城市新经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联合企业及其它组织,推动工业设计业迅速成长。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是,在中国,地方政府通常居于主导地位,其它组织的话语权较少,但是可以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扩大政府公共治理的影响力。政府派出机构充当行政职能部门、行业中间组织、企业等多种角色,成为政府与其外部网络的连接点。因此,它可以被看作以单个项目建设为基础的公私合作制度或平台,有效提高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幼稚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协同效应。
朱华晟任灵芝付晶李伟
关键词:公私合作创意产业公共治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