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形态血压晨峰(MBPS)对脑梗死(CI)、左心室肥厚(LVH)以及对颈动脉内膜增厚(IMT)的影响。方法对3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头颅CT、头颅MR、头颅DS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颈动脉超声,将MBPS值≥35 mm Hg的119例患者入选为MBPS研究对象,根据其血压形态,分为勺型晨峰组76例(超勺型7例及勺型69例)、非勺型晨峰组43例(反勺型3例及非勺型40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以及脑梗死、左室肥厚、双侧颈动脉内膜等进行分析。结果 (1)勺型晨峰组与非勺型晨峰组之间的临床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非勺型晨峰组脑梗死发病率、左心室肥厚检出率、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高于勺型晨峰组(P<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非勺型血压晨峰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勺型血压晨峰患者,更易引起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硬化。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患者5~10年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7例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检测BPV,然后根据患者的BPV对其分组,分为高BPV高血压组(166例)和低BPV高血压组(201例),再检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BPV与高血压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以及影响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因素。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PV较低的高血压患者相比,BPV较高的患者中,饮酒比例、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和冠心病史比例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上述指标相似,其中尿素氮、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肌酐比值和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更加明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BPV较低的高血压患者相比,BPV较高的高血压患者的5年、10年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饮酒、糖尿病、冠心病史、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BPV与患者的长期复合心血管事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高BPV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