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亮

作品数:39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胰腺
  • 8篇内镜
  • 7篇胰腺炎
  • 7篇腺炎
  • 6篇胆管
  • 6篇胰腺癌
  • 6篇细胞
  • 6篇腺癌
  • 5篇胆管造影
  • 5篇胰胆管
  • 5篇胰胆管造影
  • 5篇造影
  • 5篇逆行
  • 5篇逆行胰胆管
  • 5篇逆行胰胆管造...
  • 5篇内镜逆行
  • 5篇内镜逆行胰胆...
  • 4篇胆管造影术
  • 4篇胰胆管造影术
  • 4篇造影术

机构

  • 32篇南昌大学第一...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39篇朱亮
  • 12篇陈幼祥
  • 6篇周晓东
  • 6篇赵秋
  • 5篇洪军波
  • 5篇吕农华
  • 5篇刘志坚
  • 5篇覃华
  • 4篇庞慧芳
  • 4篇黎培员
  • 4篇赵慧贞
  • 4篇李德民
  • 4篇祝荫
  • 4篇李国华
  • 4篇何文华
  • 3篇刘丕
  • 3篇曾皓
  • 3篇周小江
  • 2篇田德安
  • 2篇夏亮

传媒

  • 4篇中国循证医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江西医药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疗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气囊辅助式小肠镜(以下简称“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小肠镜诊疗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最常见的小肠镜阳性诊断为非特异性肠炎(14.4%)、克罗恩病(9.9%)和小肠肿瘤(8.6%)。非特异性肠炎、克罗恩病、梅克尔憩室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克罗恩病、梅克尔憩室检出率青年患者较高,小肠肿瘤、血管畸形检出率老年患者较高;接受小肠镜检查的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是腹痛(42.0%)和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32.9%),OGIB患者的小肠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腹痛患者(67.6%比36.7%,P<0.001)。小肠镜诊疗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为0.6%。结论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小肠疾病诊疗方法。
杨雪苹朱亮余正萍曹荣来陈幼祥
关键词:小肠疾病有效性安全性
姜黄素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抑制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其影响胰腺癌侵袭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3种不同分化特征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AsPC-1、BxPC-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以终浓度10 ng/m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处理低分化PANC-1细胞24 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分别以10 ng/mL TGF-β1、10μmol/L Cur+10 ng/mL TGF-β1、10μmol/L Cur处理PANC-1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cadherin、Vimentin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NC-1、AsPC-1、BxPC-3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依次增强(1.00±00、1.36±0.04、2.14±0.06,P<0.05),而Vimentin表达则依次减弱(1.00±0.00、0.60±0.05、0.49±0.04,P<0.05),这表明低分化的PANC-1细胞间质特性最强.TGF-β1刺激PANC-1细胞发生典型的EMT形态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 l o t结果均显示,PA N C-1细胞经姜黄素及T G F-β1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T G F-β1组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分别为0.67±0.05、0.47±0.05,P<0.05 vs对照组),Vimentin基因mRNA及蛋白则明显上调(分别为2.38±0.14、1.43±0.07,P<0.05 vs对照组),说明TGF-β1促进PANC-1细胞EMT过程.而与TGF-β1组相比,Cur+TGF-β1及Cur组的E-cadherin表达具有上调趋势(mRNA分别为0.98±0.06、1.34±0.08,P<0.05 vs TGF-β1组;蛋白为0.32±0.04、0.68±0.06,P<0.05 vs TGF-β1组),Vimentin却下调(mRNA分别为0.63±0.08、0.99±0.07,P<0.05 vs TGF-β1组;蛋白分别为1.01±0.14、0.57±0.06,P<0.05vs TGF-β1组),其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姜黄素具有阻断TGF-β1诱导的PANC-1细胞EMT效应.结论:姜黄素能够阻断TGF-β1诱导的PANC-1细胞的EMT过程,从而抑制其侵袭转移.
庞慧芳覃华赵秋许琮赵慧贞朱亮黎培员李德民
关键词:姜黄素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
妊娠期和产褥期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22年8月因胆胰疾病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RCP诊疗的妊娠期患者22例、产褥期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ERCP术中诊断、干预措施、ERCP诊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ERCP术后并发症、分娩结局和胎儿结局等数据。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妊娠期和产褥期两组患者对比,除妊娠期患者行CT检查率显著低于产褥期患者(22.73%vs 58.97%,χ^(2)=7.44,P=0.006)以外,其余基线资料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在ERCP诊疗中,妊娠期患者行胆道取石、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均显著低于产褥期患者(χ^(2)值分别为4.007、4.315,P值均<0.05),妊娠期患者未使用X线透视的比例高于产褥期患者(χ^(2)=12.103,P=0.001)。两组患者ERCP术后WBC、TBil、DBil、ALT、AST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两组患者ERCP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04%(5/71),以术后胆系感染最为常见,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分娩和胎儿结局方面,妊娠期患者提前终止妊娠比例高于产褥期患者(50.00%vs 0,χ^(2)=20.528,P<0.001),妊娠期患者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产褥期患者(36.36%vs76.92%,χ^(2)=4.756,P=0.029)。胎儿异常发育及死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ERCP指征和时机的情况下,无论在妊娠期还是产褥期,行ERCP诊疗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患者ERCP并发症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当,且有较好的分娩和胎儿结局。
曹荣来朱亮余正萍何金丽陈幼祥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妊娠期产后期
ERCP术取石与外科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周晓东章圆圆洪军波刘志坚周小江朱亮李国华陈幼祥
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铅中毒: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铅中毒临床表现特征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铅中毒误诊为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原因,并复习铅中毒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50±16.89)岁(24~61岁),均以腹痛为特征,腹部立位片提示肠梗阻,血铅检测结果分别为852.88μg/L、942.55μg/L、513.25μg/L、1349.9μg/L,诊断为亚急性铅中毒。结论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应排除铅中毒的可能;当患者诊断为铅中毒后,应及时进行规范驱铅治疗,并教育患者如何预防铅中毒。
王振文黄志铨朱亮李国华容开萍
关键词:肠梗阻铅中毒
2020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慢性胰腺炎临床指南》解读及中外指南对比被引量:2
2020年
2020年2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发表了慢性胰腺炎的最新指南,对慢性胰腺炎的病因、自然发展史、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和随访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临床推荐意见。本文通过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与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对比,旨在为我国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杨雪苹朱亮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病因
2019年《欧洲胃肠内镜学会指南:ERCP相关不良事件》解读被引量:5
2020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胆胰疾病的一线微创诊疗方法。随着ERCP普及率越来越高,ERCP相关不良事件越来越被临床重视,主要包括ERCP术后胰腺炎、胆囊炎、胆管炎、出血、穿孔等。目前针对这些不良事件的处理尚存在争议和问题。2019年12月欧洲胃肠内镜学会发布了《ERCP相关不良事件指南》,本文对指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以期为消化内镜医师提供诊疗参考。
王振文朱亮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循证医学
MLPA技术在检测胰腺癌细胞系9p21大片段缺失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评价MLPA技术检测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的有效性及判断缺失边界的准确性,并探讨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的意义。方法:利用MLPA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BxPC3的9p21区缺失情况,并利用常规PCR实验对MLPA缺失边界进行验证。结果:MLPA检测发现PANC-1和BxPC3均存在累及MTAP、CD-KN2A和CDKN2B等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情况。PCR实验证实MLPA对PANC-1端粒侧的缺失边界判断准确。PANC-1细胞系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的端粒侧缺失断点位于MTAP基因内。结论:MLPA技术是检测染色体9p21大片段缺失的有效方法,能准确判断大片段缺失边界范围,适合于aCGH检测后大样本筛查。PANC-1细胞系中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可能改变MTAP基因结构。
谢华平朱亮田德安
江西省2625例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1
2014年
目的 分析江西省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住院确诊为AP的2 62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2007年至2009年和2010年至2012年两个时间段中AP患者性别、年龄和病因构成的变化.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 625例AP患者中,2007年至2009年1 028例,2010年至2012年1 597例.两个时间段AP患者年龄分别为50岁(38岁,61岁)和50岁(40岁,6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83 635.5,P<0.05).2007年至2009年和2010年至2012年两个时间段内AP最常见病因均为胆源性,分别占55.9%(575/1 028)和62.9%(1 005/1 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78,P<0.01);酒精性AP分别占1.9%(19/1 028)和7.3%(117/1 597),高脂血症性AP分别占14.0%(144/1 028)和17.7%(283/1 597),特发性AP分别占22.0%(226/1 028)和5.9%(94/1 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204、6.330、151.416,P均<0.05).男性胆源性AP占52.4%(732/1 398),低于女性的69.1%(848/1 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24,P<0.01);男性酒精性AP、高脂血症性AP分别占9.0%(126/1 398)、21.4%(299/1 398),分别高于女性的0.8%(10/1 227)、10.4%(128/1 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89.396、57.585,P均<0.01).老年组胆源性AP占79.9%(631/790),高于非老年组的51.7%(949/1 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720,P<0.01);老年组高脂血症性AP、酒精性AP分别占2.5%(20/790)、1.3%(10/790),分别低于非老年组的22.2%(407/1 835)、6.9%(126/1 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6.524、35.262,P均<0.01).结论 在江西省,中老年人是AP的好发人群.胆源性是AP最常见病因,尤其见于女性和老年人.高脂血症性AP和酒精性AP所占比例均有显著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非老年组高于老年组;特发性AP所占比例显著下降.
朱亮祝荫何文华吕农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病因
儿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诊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7月因胆胰疾病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ERCP的1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所患疾病分为胆道疾病组及胰腺疾病组,分别统计ERCP操作次数、技术成功率、诊断、干预措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分析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127例患儿中男54例、女73例,首次行ERCP的中位年龄14岁,共接受ERCP治疗181例次,成功率98.3%(178/181)。术前影像学检查中B超、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儿童胆胰疾病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4.1%(53/98)、56.1%(37/66)、79.3%(88/111),3种检测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3,P<0.001)。胆道和胰腺疾病行ERCP最常见适应证分别为胆总管结石(77.0%,107/139)和胰腺先天结构异常(31.0%,13/42)。ERCP术后患儿腹痛明显缓解,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均P<0.001),胰腺疾病组患儿术后较术前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下降(t=7.73,P<0.001)。ERCP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2.2%(22/181),其中以PEP发生率最高(7.2%,13/181),胰腺组PEP的发生率高于胆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7/42)比4.3%(6/139),χ^(2)=7.38,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0,95%CI 0.67~0.96)。结论MRCP是儿童胆胰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儿童ERCP操作技术成功率高,对胆胰疾病的缓解作用明显,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童胆胰疾病的诊疗。
余正萍朱亮杨雪苹曹荣来陈幼祥
关键词:儿童胰腺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