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达武

作品数:33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肝炎
  • 14篇乙型
  • 14篇细胞
  • 12篇乙型肝炎
  • 9篇细胞癌
  • 9篇慢性
  • 9篇病毒
  • 8篇肝细胞
  • 7篇肿瘤
  • 7篇慢性乙型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肝细胞癌
  • 6篇肝硬化
  • 6篇ID-1
  • 5篇乙型肝炎患者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肝炎患者
  • 4篇蛋白
  • 4篇食管
  • 4篇表面抗原

机构

  • 33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作者

  • 33篇曾达武
  • 24篇刘豫瑞
  • 16篇朱月永
  • 15篇江家骥
  • 12篇董菁
  • 8篇陈靖
  • 7篇林苏
  • 7篇郑琦
  • 3篇李友炳
  • 3篇陈丽红
  • 3篇游佳
  • 2篇陈薇
  • 2篇林荆
  • 2篇方明霞
  • 2篇庄则豪
  • 2篇吴志贤
  • 1篇林孟新
  • 1篇叶小剑
  • 1篇杨静
  • 1篇王承党

传媒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肝脏
  • 2篇福建省医学会...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d-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IGF-1R及Bcl—2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化/DNA结合抑制因子一1(Inhibitorofmfferentiation/DNAbinding-1,Id-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
曾达武
关键词:ID-1肝细胞癌肿瘤转移
文献传递
Serum ceruloplasmin level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iver fibrosis:a promising novel non-invasive model to predict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patients with normal or minimally raised ALT
曾达武董菁朱月永刘豫瑞江家骥
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疗效。方法98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用拉米夫定100mg.d-1口服,8周后联合α-干扰素5MIUsc,隔日1次,治疗8周,最后单用α-干扰素5MIU16周;B组单用α-干扰素5MIUsc,隔日1次,共24周;两组患者在α-干扰素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结束时,A组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V DNA<105与B组比较,P值均<0.05;但完全应答率无差异;而随访6个月时,A、B两组各指标均无差异。结论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二者序贯治疗CHB短期疗效优于单一α-干扰素治疗。
曾达武谢碧霞江家骥
关键词:拉米夫定Α-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P)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肝纤维化分级无创模型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确认的CHB患者148例,同步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血清CP及生物化学指标检查。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CP水平与肝脏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意义。构建肝脏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148例CHB患者炎症活动度分级G1、G2、G3、G4的血清CP平均值分别为(212.5±34.9)、(205.5±32.O)、(201.4±37.7)和(172.8±20.4)mg/L,ANOVA分析提示4组炎症活动度分级间C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09,P〈0.01);纤维化分期Sl、S2、S3、s4的血清CP平均水平分别为(217.4±32.3)、(206.0±37.7)、(194.2±29.8)和(179.7±30.4)mg/L,ANOVA分析提示纤维化分期间C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8,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提示,CP与炎症活动度分级(r=0.316,P〈0.01)以及纤维化分期(r=0.404,P〈0.01)均呈负相关关系。应用ROC分别建立CP水平对s≥2、S≥3、S=4的诊断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70和0.7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模型-1(S≥2)、模型-2(s≥3)、模型-3(S-4)组包括CP、甲胎蛋白、胆碱酯酶、PLT、年龄的肝纤维化独立预测因子,最终构建数学模型并计算肝纤维化评分,模型-1、模型-2、模型-3的AUC分别为0.84、0.83和0.87,准确率分别为7l.8%、80.3%和79.2%。结论CHB患者的血清CP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关系,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阶梯状降低。CP水平可作为无创性判断肝脏�
曾达武董菁朱月永陈靖郑琦陈丽红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血清铜蓝蛋白ROC曲线肝硬度
乙肝自然史中肝脏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研究
曾达武刘豫瑞张洁旻董菁林苏朱月永江家骥
中国有约9300万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该省2014年数据:成人HBV阳性率为14%,其中10~15%患者在未来进展到肝硬化,5%会出现肝细胞癌(HCC)。而每个肝硬化患者平均治疗费用3~5万元/年,HCC患者平均...
关键词:
关键词:肝脏纤维化病理学诊断抗病毒治疗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腹腔穿刺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腹腔穿刺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 ACLF 且进行1次以上腹腔穿刺的患者,观察术后腹腔或腹壁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每次操作前3 d 内的指标。连续变量采用 t 检验,离散变量采用卡方检验,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组185例 ACLF 患者,共进行525次腹腔穿刺术,其中289(55.0%)次为诊断性腹腔穿刺,236(45.0%)次为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最终观察到16(3.0%)例出血事件,其中4例为腹壁血肿,12例为腹腔内出血。根据是否出现出血并发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两组在年龄、性别、Child-Pugh 评分、穿刺腹水量、是否存在肝硬化基础、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出血组 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显著高于未出血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则低于未出血组(均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腹腔穿刺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05,95%CI :0.018~0.608,P =0.012)。随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下降,出血的风险随之增高,当纤维蛋白原≤0.8 g/L 时,出血风险高达11.76%(12/102)。结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 ACLF 患者腹腔穿刺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林苏王明芳朱月永曾达武董菁陈靖郑琦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出血并发症穿刺抽液术凝血障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倍正常上限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硬化预测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纳入常规血清学指标,来构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ULN)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硬化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于2009.3至2012.10期间住院278例初始治疗的...
曾达武朱月永刘豫瑞董菁江家骥
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探讨处于免疫清除期(IC)的慢胜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IC期的CHB患者,同步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HBsAg定量及生物化学指标检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意义,并构建肝脏纤维化诊断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65例IC期CHB患者纳入本研究。炎症G1、G2、G3、G4级患者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27716.07±32870.69)IU/ml、(34478.75±40899.55)Iu/ml、(19408.09±24881.07)Iu/ml、(14286.31±28610.14)IU/ml,G2、G3、G4级患者间HBsAg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508,P〈0.05);纤维化S1、S2、S3、s4期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41337.23±43236.39)IU/ml、(27264.32±32517.29)IU/ml、(11541.77±11538.93)IU/ml、(11447.37±22215.44)IU/ml,不同纤维化分期患者的HBsA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05,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sAg水平与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44和-0.365,P值均〈0.01)。HBsAg≤32995IU/ml判断纤维化s≥4的特异度为95.16%,灵敏度35.9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胆碱酯酶和HBsAg水平的组合模型有助于判断s≥4,建立诊断模型:S=6.3087+0.0492×年龄(岁)-0.5827×HBsAg(log10IU/ml)-0.1109×白蛋白(g/L)-0.0003×胆碱酯酶(IU/L),其灵敏度为75.73%,特异度为69.35%。结论Ic期CHB患者的血清HBsAg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关系,且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阶梯状降低。HBsAg水平可作为无创性判断肝脏纤维化状态的一项重要�
曾达武董菁陈丽红朱月永陈靖郑琦刘豫瑞江家骥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免疫清除期
Id-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CC手术切除标本40例,癌旁肝组织23例(离癌灶3 cm),并以15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用链酶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I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Bcl-2的表达,并分析Id-1与其他各指标的关系。结果Id-1、VEGF、IGF-1R和Bcl-2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5%、85%、40%)及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d-1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即癌细胞分化越高Id-1表达越强;Id-1在转移的或>5 cm的HCC中的表达低于无转移的或<5 cm的HCC;VEGF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而IGF-1R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Bcl-2的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无关;Id-1的表达与Bcl-2无相关性,而与VEGF呈正相关(r=0.601,P<0.001),与IGF-1R呈负相关(r=-0.377,P=0.016)。结论Id-1在HCC中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和细胞增殖调控,但可能不直接参与抑制细胞凋亡的调控。
刘豫瑞方明霞曾达武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改变与HBeAg血清学阴转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动态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I生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改变,探讨其与HBeAg血清学阴转的相关陛;以进一步探讨抗病毒治疗的免疫机制。方法20例HBeAg阳性慢陛乙型肝炎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分泌干扰素V的HBV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频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数量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G2D的表达。根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8周时有6例(占30%)患者出现HBeAg的阴转,分为HBeAg阴转组∞=6)和HBeAg未阴转组∞=14)。伴随病毒载量的下降,HBeAg阴转组治疗后HBcAg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分泌IFNY和细胞增殖的能力均较治疗前增强,同时也较HBeAg未阴转组增强,48周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斑点形成细胞数)的(661.25±281.97)×10^-6对比0周时的(280.75±104.33)×10^-6,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BeAg未阴转组治疗前后无改变。同时Treg数量逐渐下降,4周后趋于稳态,而NKG2D在治疗后12周开始持续上升,48周较基线值显著增加(P=0.000)。Treg和NKG2D的表达趋势在HBeAg阴转组和未阴转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过程,伴随病毒负荷下降,部分患者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呈一过性增强,与HBeAg阴转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恢复是清除病毒,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的重要因素。
郑琦朱月永陈靖刘豫瑞游佳曾达武林苏江家骥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抗原乙型自然杀伤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