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洁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儿童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中膜厚...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血管
  • 1篇雅克什综合征
  • 1篇治疗儿童
  • 1篇术后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缩窄
  • 1篇体格
  • 1篇体格发育
  • 1篇内中膜
  • 1篇内中膜厚度
  • 1篇脓肿

机构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4篇曾洁敏
  • 2篇袁家
  • 2篇金丽玲
  • 2篇黄萍
  • 2篇崔虎军
  • 2篇陈欣欣
  • 1篇江文辉
  • 1篇谢志伟
  • 1篇陈晨
  • 1篇何春卉
  • 1篇童志杰
  • 1篇李建斌
  • 1篇黄建军
  • 1篇龚芳
  • 1篇冯浩然
  • 1篇刘特长
  • 1篇崔彦芹
  • 1篇吴林
  • 1篇张明杰
  • 1篇王红英

传媒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儿童DiGeorge综合征合并雅克什综合征1例
2005年
曾洁敏
关键词:DIGEORGE综合征雅克什综合征儿童出生体重体格发育鹅口疮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血管结构与功能的随访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近、中期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例确诊主动脉缩窄(CoA)并行手术矫治的患儿(CoA组),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缩窄6例,复合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4例;同期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VSD组)作对照,均于术前至术后1年监测血压,超声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3组均无高血压临床表现。CoA组的颈总动脉IMT[(0.47±0.10)mm、(0.49±0.10)mm、(0.57±0.07)mm、(0.61±0.07)mm]均高于同期的VSD组[(0.41±0.11)mm,(0.43±0.11)mm,(0.51±0.08)mm,(0.55±0.08)mm]与健康组[(0.40±0.09)mm、(0.42±0.11)mm、(0.50±0.08)mm、(0.57±0.0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A组的肱动脉FMD[(5.46±1.51)%、(5.71±1.88)%、(5.42±1.69)%、(5.27±1.02)%]均明显低于VSD组[(6.69±1.45)%、(6.66±1.21)%、(6.81±1.03)%、(6.43±1.34)%]和健康组[(6.59±1.84)%,(6.84±1.41)%、(6.91±1.31)%、(6.56±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两个指标在VSD组与健康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患儿仍存在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异常,提示手术纠治主动脉缩窄后血管损害持续存在,可能是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患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健康儿童的原因。
曾洁敏黄萍王红英袁家陈欣欣崔虎军冯浩然崔彦芹李建斌金丽玲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动脉内中膜厚度
利奈唑胺治疗儿童肺脓肿3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儿童肺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呼吸科住院肺脓肿患儿30例,静脉滴注或口服利奈唑胺,按每次10 mg/kg,每8小时1次,疗程2~4周。结果 30例肺脓肿患儿全部治愈。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儿童肺脓肿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黄建军黄建军童志杰江文辉何春卉童志杰吴林谢志伟
关键词:利奈唑胺儿童肺脓肿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大型主-肺动脉侧支血管的形态学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大型主一肺动脉侧支血管(major aortopul—monary collatera larteries,MAPCAs)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伴MAPCAs的复杂型先心病患儿的MAPCAs的影像学资料,总结MAPCAs发布规律、数量及形态学特征。本组51例伴MAPCAs的复杂型先心病患儿中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33例(64.71%),法洛四联症11例(21.57%),右心室双出口2例(3.9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1.96%),完全性房室问隔缺损1例(1.96%),肺动脉狭窄1例(1.96%),肺动脉吊带1例(1.96%),肺动脉缺如1例(1.96%)。另外,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6例(31.37%)。结果51例患儿中存在中央共汇43例(84.31%),MPCAs共117支,每例1~6支,平均2.29支。MAPCAs起始直径2.0~18.0mm,平均4.3mm。MAPCAs起源于胸降主动脉75支(64.10%),主动脉弓16支(13.68%),左锁骨下动脉12支(10.26%),右锁骨下动脉11支(9.40%),头臂干2支(1.71%),其他1支(0.85%)。本组3支(2.56%)MAPCAs开口狭窄及狭窄后扩张,57支(48.72%)MAPCAs在进入肺脏前出现迂回、扭曲;8例(15.69%)患儿MAPCAs为惟一血源供应相应肺段。另有13支(11例,均为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较粗大的MAPCAs可见分支,其分支为2~4支,多为2支。结论MAPCAs多见于某些肺血减少型先心病,且分布较广泛,其起源、数量、大小、走行以及分支等方面变异较大,主要影响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了解MAPCAs的分布规律及形态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袁家黄萍陈欣欣崔虎军曾洁敏龚芳刘特长张明杰金丽玲
关键词: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