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晓岚

作品数:119 被引量:601H指数:1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垃圾
  • 37篇渗滤
  • 37篇渗滤液
  • 27篇垃圾渗滤
  • 27篇垃圾渗滤液
  • 19篇污染
  • 13篇填埋
  • 12篇污泥
  • 11篇填埋场
  • 10篇污水
  • 9篇生物炭
  • 9篇氨氮
  • 8篇电化学
  • 8篇垃圾填埋
  • 7篇垃圾填埋场
  • 6篇预处理
  • 6篇三氯
  • 6篇三氯甲烷
  • 6篇混凝
  • 6篇甲烷

机构

  • 118篇重庆大学
  • 11篇中国市政工程...
  • 3篇重庆市沙坪坝...
  • 3篇四川省环境保...
  • 3篇重庆市风景园...
  • 2篇长江流域水环...
  • 2篇重庆市固体废...
  • 2篇重庆建筑工程...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建筑大学
  • 1篇重庆青年职业...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重庆市巴蜀中...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吉林建筑科技...

作者

  • 119篇曾晓岚
  • 79篇丁文川
  • 24篇张智
  • 13篇韩乐
  • 12篇张勤
  • 10篇郭蔚华
  • 10篇刘建栋
  • 7篇李仲
  • 6篇龙腾锐
  • 6篇邓晓莉
  • 5篇李桥
  • 5篇李作鑫
  • 5篇阳春
  • 5篇陈亮
  • 5篇林艳
  • 5篇陈健康
  • 5篇王涛涛
  • 5篇吴茂嘉
  • 5篇陈亮
  • 4篇姜文超

传媒

  • 17篇中国给水排水
  • 8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给水排水
  • 5篇水处理技术
  • 4篇重庆建筑大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12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雨水口地面暴雨径流浓度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在假设每一雨水口集水流域产生的地面暴雨径流均汇入该雨水口的条件下,通过研究雨水口入流污染物浓度随入流流量变化的规律,建立城市雨水口地面暴雨径流浓度模型,并采用2000年7 ̄9月间重庆市两个雨水口的测量数据,对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验证。
曾晓岚张智丁文川邓晓莉
低强度超声波辐射对污泥生物活性的影响机制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测定超声辐射前后污泥性质的变化,不同处理方式对污泥活性影响以及自由基清除剂NaHCO3加入对超声作用效果影响,初步探讨了低强度超声波辐射对污泥生物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辐射的机械作用和空化作用,使污泥絮体破碎,强化了固-液对氧的传质,提高了酶活性以及增加了溶液中可利用基质,从而强化了污泥的生物活性;不过,超声辐射同时也产生大量自由基,会对污泥生物活性产生抑制或破坏.因此,低强度超声辐射对污泥活性影响是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共同作用的综合表现.
丁文川曾晓岚龙腾锐杨霏江岸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波污泥生物活性
O_3氧化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物的特性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GC-MS)技术,对O3氧化法处理前后晚期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及去除效率等进行分析,考察O3氧化法去除晚期渗滤液有机污染物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O3氧化20 min后,COD去除率为73.2%,BOD5去除率为38.7%,可生化性由0.12上升到0.61,有机污染物种类由66减少到48种,烯烃类、烷烃类及其他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为50%以上,氧化出水羧酸类与醇类有机物量有所增加,在氧化过程中有部分非酰胺类有机物转化成酰胺类有机物;采用O3氧化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不仅能明显去除其中有机污染物,而且能提高其可生化性,可以考虑作为晚期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技术。
曾晓岚丁文川刘姣李作鑫
关键词:晚期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
少雨地区垃圾渗滤液回喷蒸发处理设计的参数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以四川省西部某县为例,提出我国西部和北部少雨地区中小城镇卫生填埋场可充分利用当地的气象条件,对渗滤液进行回喷蒸发处理。在设计回喷系统时,应根据渗滤液产生量的不同,以当地历年各月蒸发量数据(20年以上统计资料)得出的各月日平均水面蒸发量为基准,调整各月日均回喷负荷和回喷频率,使系统运行合理且高效。
曾晓岚丁文川彭绪亚田军
关键词:渗滤液蒸发
室内恒温游泳池三氯甲烷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曾晓岚刘姣赵欣张鑫宋杰吴茂嘉雷凯丁祎余雨莲Fanta saran Kaba
关键词:三氯甲烷
有毒有害物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毒有害物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方法,采用叶绿素a含量≥4.0mg·L<Sup>-1</Sup>的敏感藻液和便携式红外测温仪的毒性测试要素,通过选定测试样品的处理和浓度设计,进行对照毒性测试,通过响应温差、响应...
郭蔚华张智姜文超林艳曾晓岚阳春
文献传递
反渗透膜前预处理工艺去除渗滤液中DOM的光谱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考查反渗透(RO)膜处理渗滤液前所采用的预处理工艺对致膜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RO膜预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采用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全光谱对某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原液及其经"生化(UASB+A/O)+超滤"预处理工艺各级出水进行不同分子量分布区间的分析。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预处理工艺总体能有效去除波长在250~320 nm各分子量区间的以及波长>320 nm、分子量>1KDa的DOM;三维荧光光谱表明,预处理工艺总体能有效去除低激发波长类酪氨酸、低激发波长类色氨酸及高激发波长类色氨酸及分子量>1KDa的类富里酸和高激发波长类酪氨酸;紫外-可见全光谱表明,预处理工艺总体能有效去除分子量>1KDa带π-π~*跃迁的DOM和各分子量区间的带多个共轭体系苯环结构的DOM。结果显示,将"生化(UASB十A/O)+超滤"组合工艺作为RO膜法处理焚烧厂渗滤液的预处理工艺时,还需加强同步荧光范围>320 nmn、分子量<1 KDa、带π-π~*跃迁的类富里酸及高激发波长类酪氨酸的去除。
曾晓岚韩乐刘建栋丁文川张勤江岸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光谱分析反渗透膜溶解性有机物
准好氧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全循环回灌处理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将模拟准好氧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全循环回灌处理,考察了不同回灌条件对渗滤液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回灌条件下垃圾渗滤液具有基本相同的稳定化进程,COD和BOD5值均经历了快速下降、稳定下降和缓慢下降3个时期;而氨氮浓度则是先升高后降低。每日回灌总量和回灌频率是影响渗滤液稳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二者取值越大则渗滤液的稳定化程度越高。
曾晓岚丁文川龙腾锐张磊磊林程保
关键词:准好氧填埋回灌回灌频率稳定化
平板式RO膜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式RO膜过滤装置,包括顶板、底板以及RO膜片,所述顶板和底板可拆卸连接;在底板和顶板相贴合的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矩形凹槽,形成廊道;所述RO膜片设于顶板与底板之间,并将顶板与底板上的廊道隔开。本实用...
曾晓岚韩乐丁文川李仲刘建栋刘娇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生物质炭吸附性能的改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生物质炭吸附性能的改性方法。将松木、秸秆、果壳等生物质原料在氮气氛围下缺氧热解制得生物质炭,直接置于紫外线光源下辐射一段时间后得到改性生物质炭。紫外线光源下辐射的具体步骤为:将生物质炭均匀铺于耐高温的...
曾晓岚丁文川陈健康彭文龙邢晖吴晔晨朱银梭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