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广忠

作品数:113 被引量:2,898H指数:3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11篇建筑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1篇城市
  • 30篇城镇化
  • 10篇人口
  • 10篇流动人口
  • 9篇影响因素
  • 6篇调查数据
  • 5篇都市
  • 5篇都市区
  • 5篇长三角
  • 5篇城乡
  • 4篇新型城镇化
  • 4篇中国城
  • 4篇人口普查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农民
  • 4篇农民工
  • 4篇乡村
  • 4篇落户
  • 4篇民工
  • 4篇户籍

机构

  • 94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香港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 1篇北京市国土资...
  • 1篇贵州省住房和...
  • 1篇浙江省政府
  • 1篇江苏省城镇化...

作者

  • 96篇曹广忠
  • 44篇刘涛
  • 11篇刘涛
  • 10篇郜晓雯
  • 5篇周一星
  • 5篇陶然
  • 5篇缪杨兵
  • 4篇冯长春
  • 4篇边雪
  • 3篇李凯
  • 2篇柴彦威
  • 2篇齐元静
  • 2篇刘锐
  • 2篇袁飞
  • 2篇陶然
  • 2篇赵亚萍
  • 1篇冯健
  • 1篇赵鹏军
  • 1篇邓辉
  • 1篇吴晓栋

传媒

  • 15篇地理研究
  • 7篇地理学报
  • 7篇人文地理
  • 6篇经济地理
  • 5篇城市规划
  • 4篇小城镇建设
  • 4篇地理科学
  • 4篇人口与发展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中国土地科学
  • 3篇城市与区域规...
  • 2篇改革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世界经济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19
  • 6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县域村镇格局重构与规划治理探索被引量:1
2021年
四十多年来持续快速的城镇化重塑了我国的城市体系和城乡关系,也正在深刻地影响乡村地区的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地区遂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战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和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推进,村镇发展正迎来新局面。县域村镇功能提升和空间优化。
曹广忠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村镇发展
大城市近郊生态涵养区城镇体系构建与城镇化路径——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大城市近郊生态涵养区是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冲突的焦点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地带。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介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该类地区城镇体系构建与城镇化路径的规划实践,以期为相关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提供借鉴。其一,从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三个维度建立城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规划科学性。其二,紧扣规模引导、职能分工和空间组织的核心任务,构建区域城镇体系。其三,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明确城镇化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为乡镇和村庄规划提出指引。本文认为,小城镇在市县城镇体系构建和就地就近城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市县级城镇体系规划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以分区分类为指导原则,合理引导各级各类城镇功能的有机协同。应在城乡融合原则的指导下明确规划监督实施路径,协调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陈思创曹广忠
关键词:生态涵养区
北京市家装建材市场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
本文在研究北京市家装建材市场现状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依据建成时间、地址、营业规模等资料,通过空间分布重心分析法与扇区分析法两种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家装建材市场分布格局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并归纳提取了演化...
郜晓雯任帅李思远曹广忠
基于产业活动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划分方法——以北京主城区为例被引量:18
2009年
城市边缘区是客观存在但却难以精确刻画的空间实体。现有划分方法往往难以兼顾研究精度和空间属性数据的匹配。本文以产业空间特征为主要依据,借助非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和GIS等分析手段,建立了一种单因素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划分方法。并利用1996年和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以邮政编码区为精细的空间基本单元,对北京主城区城市边缘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结果表明,北京主城的城市边缘区是环绕在主城区周边的宽窄不一、空间不连续的带状实体地域,该区域面向东、南方向的扇形拓展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曹广忠缪杨兵刘涛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
中国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演变与过程模型
区域城镇化过程特点和动因是城市地理学所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本文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据此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的计量模型,...
曹广忠刘涛
关键词:岭回归灰色关联分析耦合度
文献传递
家庭式迁移的流动人口住房状况被引量:37
2017年
近年来"家庭式迁移"日益成为流动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并对城市居住的独立性、权属和质量提出了现实需求。运用2009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区域12市的2394份抽样调查问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探究家庭式迁移的流动人口住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独住型""夫妻同住型""两代同住型"和"三代同住型"的流动家庭住房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其购房比例和住房质量依次提高。流动家庭的住房权属和质量受到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家庭类型、地理因素以及流动家庭与老家联系和在流入地融入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纳入城市归属感、留城意愿及与老家的联系等变量,将会显著弱化户口对住房的作用。由于不同类型家庭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应对策略不同,住房特征产生了家庭分异。因此,政府应当制定梯度化的住房管理政策,以此推动流动家庭逐步实现"固化"到城市。
冯长春李天娇曹广忠沈昊婧
关键词:流动人口住房家庭策略
基于城乡人口变动视角的中国城镇化地域类型时空演变被引量:5
2022年
城镇化是城镇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城乡人口变动的视角提出了城镇化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基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城镇化地域类型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于1990年后进入快速阶段且当前仍在加速,但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存在较强的时空动态性:(1)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减缓和乡城迁移扩张,全国城镇化地域类型由城乡扩张型转变为城镇吸引型,乡村人口减少对城镇化的贡献持续增强;(2)城镇吸引型是各地最主要的城镇化地域类型,但2010年以来大量地区因乡村人口加速外流而转变为乡村流失型,城乡扩张型地域的空间范围大幅收缩至西藏、上海等地,而城乡收缩型地域在东北地区的非省会城市大范围扩张;(3)经济性因素仍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因素,经济增长带动乡村人口外迁,工业化长期有利于城乡协调共进,而公共服务等社会性因素的作用仍然有限;(4)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效应还有待发掘,西部城市群、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以及乡村地区的人口发展等问题仍需更多的研究关注。本文最后对中国城镇化的趋势性、动力机制和未来研究重点展开了讨论。
刘涛刘涛彭荣熙曹广忠
关键词: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人口普查
中国省区城镇化进程的分异与趋同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城镇化水平从1982年的21.13%提高到2005年的42.99%,年均提高0.95个百分点。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各省区城镇化进程并不同步,城镇化水平的省际差异...
曹广忠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分异趋同
文献传递
“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不匹配与政策组合应对被引量:1
2009年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正在经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从1995~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9.9%增加到47.5%.而同期官方公布的人口城镇化率由29.0%迅速提高到43.0%(国家统计局,2007)。
陶然曹广忠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产业增加值城镇化率
北京城市边缘区非农产业活动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17
2009年
考察了北京主城边缘区的非农产业结构与空间特征,揭示了二者的交互演进过程: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城市边缘区形成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边缘区的圈层扩展和空间演进;边缘区的外移过程中,制造业具有稳定的优势,交运仓储、生产资料租赁等传统生产者服务业的优势也随之强化,但空间黏滞性较强的旅游、体育等行业则促进了边缘区产业结构的时相差异性。文章对城市边缘区"年轮式"的圈层扩展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并将其实现的微观路径归纳为飞地式、轴向、填充式和外推式等四种扩展模式。城市规划、城郊高速公路和开发区建设、地价和综合环境的改善是城市边缘区产业空间演变的重要动力。城市空间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是解决边缘区产业、空间和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曹广忠刘涛缪杨兵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