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金珠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保温技术在犬颈椎融合实验手术中及术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犬颈椎融合实验手术中应用保温技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及对术后的可能影响。方法选取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保温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术中体温、心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3,P>0.05),两组月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3,P>0.05),两组存活率均为100.00%。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开始后30 min到手术结束时低体温的发生、术后苏醒时长、感染率等明显减少。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开始后30 min到手术结束时体温、心率变化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采取保温措施能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同时能减少心率异常,促进动物苏醒恢复,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 景金珠綦惠王猛梁震
- 关键词:保温比格犬
- 鸡松果体切除脊柱侧凸症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通过鸡松果体切除制作脊柱侧凸症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随机将Broiler鸡60只分为两组,对照组20只和松果体切除组40只。松果体切除组于出生后3d行松果体切除。3周后拍摄前后位脊柱x线片,观察脊柱曲度的改变。将鸡脊柱周围的肌肉去掉,保留脊柱,用10%福马林固定,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3周时,40只行松果体切除的鸡中有25只发生了侧凸,发生率为62.5%,Cobb角为11°~25°,平均18°。侧凸主要累及T6、T7和T83个椎体。通过对鸡的大体标本观察,鸡存在8对肋骨和8个胸椎,但是只有第7胸椎与相邻椎体之间形成关节样间隙,其余椎体之间呈紧密联结。结论鸡松果体切除能够制作出脊柱侧凸模型,第7胸椎与相邻椎体之间连接的结构特点有可能是鸡成为脊柱侧凸有效模型的因素之一。
- 傅刚郭源朱振华王猛梁震景金珠
- 关键词:脊柱侧凸松果体
-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再生支架修复兔骨软骨缺损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支架修复新西兰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抽取成年新西兰兔静脉血,两次离心后获取PRP。采用10%Ca Cl2激活其中的血小板,ELISA法检测激活前后TGF-β的浓度。成年新西兰兔在股骨内髁软骨面上制备骨软骨缺损模型。按缺损置入处理,将动物分为三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单纯支架组和PRP-支架组。术后6、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大体形态评分,此外,采用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进行组织观察评估。[结果]PRP激活后TGF-β的浓度显著高于未激活时(P<0.05)。术后6周,单纯支架组与PRP-支架组的ICRS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单纯支架组与PRP-支架组的ICRS评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PRP-支架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单纯支架组(P<0.05)。HE染色与番红O-固绿染色表明,单纯支架组和PRP-支架组的修复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且PRP-支架组的修复较单纯支架组更优。[结论]单纯支架能够促进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修复,但修复效果有限。激活后的PRP能够明显提高支架的作用,PRP-支架是此动物实验中最佳的骨软骨修复方式。
- 綦惠靳少锋陈磊景金珠王猛黎广平孙磊
- 关键词:骨软骨缺损富血小板血浆
- 大鼠和免在动物显微外科手术训练模型应用中的优劣比较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比较实验兔与大鼠在动物显微外科手术训练模型应用中的优劣,为维持、训练和提高临床医师的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提供更好的途径.方法 显微血管吻合训练人数8人分成4组,每组2人,训练时长20个工作日.日本大耳白兔40只,Wistar大鼠80只.结果 显微外科训练中使用大鼠,动物成本,麻醉剂、其他种类的药物和医疗用品的成本减少一半,大鼠被注射的次数远低于实验兔.通过比较实际使用的实验动物数量,实验兔由于麻醉时间过长,连续手术创伤,导致意外死亡数量增加.使用大鼠麻醉稳定,更易于控制,训练课程合理科学.结论 大鼠应用于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更符合实验动物福利,减少成本,在显微外科训练中使用更为合理.
- 景金珠王猛赵丹惠
- 关键词:实验动物血管吻合显微外科
- 全身复合麻醉在犬颈椎融合实验中的应用
- 2009年
- 景金珠梁震王猛常建宇
- 关键词:复合麻醉实验动物颈椎注射器吸入麻醉动物肝脏
- 两种大鼠骺板损伤模型的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直接刮除法和手动成角法制备的骺板损伤模型的差别,为更好地研究骺板损伤的病变进程、治疗和预后提供实验基础。方法4~5周龄Wistar大鼠45只,分为3组,第1组为对照组,不作处理,正常饲养:第2组为直接刮除组,直接切除胫骨上端前内侧骺板制作骺板损伤模型;第3组为手动成角组,采用外翻用力,并适当加用剪切力使骨骺在骺板软骨水平与干骺端分离制作骺板损伤模型。均于术后4d、10d和21d处死,取双侧胫骨。行Micro—CT扫描,用系统分析软件CTAn(comprehensive TeX archivenetwork)测量各时间点双侧胫骨长度、胫骨粗隆宽度以及胫腓骨之间最宽距离的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观察损伤骺板在各时间点的形态学特征。结果直接刮除法与手动成角法Micro-CT、HE染色检测显示,二者在术后4d均见到骺板宽度增加,前者出现周围骨质密度减低和幼稚软骨细胞;术后10d,前者出现骺板变窄,后者开始出现周围骨质密度减低;术后21d,前者有明确的骨桥形成,骺早闲出现,后者仅见细小新生骨质。标本大体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两种方法胫骨长度差值、胫骨粗隆宽度差值以及胫腓骨之间最宽距离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1d,直接刮除组数据均大于手动成角组(p:0.05);术后4d和10d,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刮除法制作的大鼠骺板损伤模型,具有相对明确的均一性和稳定的造模成功率,更适合于对骺板损伤的机制探讨等基础性研究。
- 景金珠李清海吕学敏梁震王猛
- 关键词:动物模型骺板损伤
- 骺板损伤的显微CT表现及病理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实验性骺板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显微CT表现及病理变化.方法:取4~5周龄Wistar大鼠50只,选择右侧胫骨制作骺板损伤动物模型,左侧作为对照.分别于造模后1、3、7、11和21 d各选取10只大鼠处死,取双侧胫骨行显微CT扫描,观察损伤骺板的影像特征,并通过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观察骺板内组织细胞的动态改变.结果:①对照侧骺板显微CT及组织形态表现.造模后1d,显微CT图像显示骨骺与干骺端高密度带间波浪形带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晰;造模后7d,骺板轻度变窄;11d后逐渐明显变窄,中间部位较边缘显著;21 d时骺板区密度增高,明显变窄.造模后1d,骺板HE染色切片示骺板4层结构清晰可见,软骨细胞呈柱状规律排列;7 d后幼稚软骨细胞逐渐减少,增殖层细胞柱逐渐稀疏,肥大层宽度减小,细胞膨大、退化,骺板逐渐变窄,其中以造模后21 d表现最明显.②观察侧骺板显微CT及组织形态表现.造模后1d,显微CT可见干骺端骨折;造模后3~7d,骺板宽度先增加,然后趋于正常;11d时骺板宽度减小伴新生骨质形成,干骺端下见迂曲透亮影;21 d时骺板宽度明显变窄,骨桥形成.HE染色显示损伤早期骺板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肥大层结构紊乱,组织出血、水肿;造模后7d时静止层细胞聚集,并大量出现在损伤区,同时软骨细胞增殖活跃;11 d时损伤区出现大量静止层细胞,软骨细胞增殖活跃,成簇的软骨细胞团伸入干骺端;21 d时损伤区见成熟小梁骨横贯干骺端至骨骺.结论:显微CT空间分辨率高,可动态反映骺板损伤的修复过程,是研究实验性小动物骺板损伤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闫东景金珠于爱红白荣杰程晓光
- 关键词:生长面骨骺病理过程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