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小清
-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钙调蛋白结合蛋白通过调节细胞骨架稳定性影响肿瘤细胞运动能力被引量:4
- 2010年
- 轻链钙调蛋白结合蛋白(light-chain Caldesmon,l-CaD)是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普遍存在于众多非肌肉细胞中。体外研究证明,l-CaD能通过与肌动蛋白的结合起到促进原肌动蛋白(G-actin)聚合、稳定肌动蛋白纤维(F-actin)结构的作用。在磷酸化作用下,l-CaD能从肌动蛋白纤维上脱离并促进肌动蛋白纤维的解聚。该研究拟考察l-CaD在细胞内对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的调节作用,阐明l-CaD对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作者将天然低表达l-CaD的人源性乳腺癌细胞MCF-7作为细胞模型,在MCF-7胞内以基因转染的方式高表达外源野生型l-CaD及其磷酸化突变株A1234-CaD(不可磷酸化CaD)、D1234-CaD(完全磷酸化CaD)。首先,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探讨了l-CaD对细胞骨架重排的调节;其次,通过细胞迁移transwell阵列,检测了l-CaD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最后,在单细胞层次上测定了细胞基底牵张力、胰酶刺激下的细胞基底脱附能力,并进一步检测了l-CaD对细胞迁移子过程中细胞伸张、收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l-CaD在胞内对细胞骨架的形成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非磷酸化l-CaD主要富集在细胞骨架上,增强了细胞骨架的强度,导致细胞基底牵张力以及对胰酶的耐受性增强,但对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磷酸化l-CaD跟细胞骨架结合能力很弱,对细胞的运动能力没有显著影响。通过磷酸化,l-CaD起到了一个"蛋白开关"的作用,通过控制细胞骨架的解聚、重排来调节细胞的运动能力。
- 江奇峰蔡绍皙晏小清
- 关键词:细胞骨架细胞迁移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新受体CXCR7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 戴小珍蔡绍皙王灵巧叶群芳晏小清
- 关键词:SDF-1CXCR7CXCR4肝癌细胞增殖
- CXCR7与肿瘤发生、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被引量:1
- 2009年
- CXCR7[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 7]/是一个新发现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cell drived factor 1,SDF-1)受体。在SDF-1调控的生命过程中,它发挥着与CXCR4不尽相同但又相互协调的重要作用。CXCR7与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发育以及粘附和运动具有密切的关系,并在肿瘤发生、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综述已有对CXCR7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CXCR7在肿瘤发生、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相关疾病治疗靶标的潜力。
- 晏小清蔡绍皙
-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肿瘤血管生成免疫
- 基于微流控芯片构建三维基质支架中的肿瘤细胞侵袭模型被引量:5
- 2012年
- 肿瘤细胞侵袭是一个复杂而高度协调的过程,传统的实验技术,如Boyden小室、Transwell小室法大多只能在二维(2D)尺度下研究肿瘤细胞侵袭,并不能反映体内的侵袭微环境以及监测侵袭过程.为得到更为真实可信的侵袭结果,在体外构建一种三维(3D)肿瘤细胞侵袭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微流控技术基础上自行设计和构建肿瘤细胞侵袭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模拟肿瘤细胞的侵袭3D微环境,而且能够监测肿瘤细胞与3D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程监测生化因子对肿瘤细胞侵袭过程的动态影响.为评价该芯片用于研究肿瘤细胞侵袭机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用该芯片模拟乳腺肿瘤细胞(MDA-MB-231)的3D微环境,并全程监测在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梯度诱导下,MDA-MB-231侵袭的全过程.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TNF-α能够诱导MDA-MB-231在3D基质胶中进行定向侵袭,并且发现侵袭到基质胶中的MDA-MB-231会形成具有侵袭突起的顶细胞,顶细胞和柄细胞首尾相连形成线状.该微流控芯片有望为研究肿瘤细胞的侵袭机制和开发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药物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 宋振蔡绍皙陈斯佳晏小清孙炜卢斯媛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肿瘤坏死因子
- 基于微流控芯片构建一种新的体外血管生成模型被引量:3
- 2011年
- 血管生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血管生成的机理仍不清楚.因此,为探明血管生成机理及开发"血管生成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在体外构建一个合适的血管生成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微流控系统构建了一种新型体外血管生成模型,该系统不仅能为内皮细胞生长提供一种近似于在体的微环境,并能实时监测内皮细胞对其微环境所发生变化的响应.为评价该系统用于血管生成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考察了促血管生长因子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诱导作用下,内皮细胞在三维基质材料中的增殖能力大大提高(提高了59.12%);在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梯度的诱导作用下,内皮细胞定向从低浓度往高浓度侵入基质胶且形成管腔样结构.以上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为血管生成机理的阐明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还能为促血管生成药物或者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合适的筛选平台.
- 戴小珍蔡绍皙叶群芳蒋稼欢晏小清熊新江奇峰WANG Albert Chih-Lueh谭毅
- 关键词:血管生成微环境促血管生长因子
- CXCR7促进人脐带血来源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的研究
-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在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EPC募集归巢到血管新生部位,参与血管生成的过程受到众多生化因子的调控。其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
- 晏小清
- 关键词:CXCR7内皮祖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血管生成腺病毒
- 文献传递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新受体CXCR7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 2009年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广泛地表达于多种细胞和组织中并参与调节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历来认为。
- 戴小珍蔡绍皙王灵巧叶群芳晏小清
- 关键词:SDF-1CXCR7CXCR4肝癌细胞增殖
- 钙调蛋白结合蛋白及其磷酸化对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轻链钙调蛋白结合蛋白(light-chain caldesmon,l-CaD)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通过与肌动蛋白结合而稳定胞内微丝结构,在磷酸化作用下则能从微丝上脱离.在众多非转移性癌细胞以及永生化的正常细胞系中,l-CaD的表达量很低甚至没有,但在高迁移活性的转移性癌细胞中,l-CaD表达量显著上升,因此l-CaD可能是维持转移性癌细胞高迁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索l-CaD如何调节转移性癌细胞迁移活性及其所处地位,以人源转移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作为载体,一方面,在胞内高表达外源野生型l-CaD及其磷酸化突变株,干扰胞内l-CaD的磷酸化进程,从而考察l-CaD磷酸化对细胞迁移的调节,另一方面,利用siRNA技术,抑制l-CaD在MDAMB-231细胞内的表达量,检测l-CaD对转移性癌细胞迁移活性的总体影响.通过细胞骨架荧光染色、细胞迁移小室、单细胞层次上的牵张力测定以及细胞基底脱黏附能力测定,结果显示:a.阻断MDAMB-231胞内l-CaD的磷酸化进程将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细胞骨架调整受阻,基底牵张力增加,细胞基底脱附能力下降;b.l-CaD表达抑制的MDAMB-231细胞失去了完整的细胞骨架,其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并与非转移性癌细胞MCF-7类似,而细胞骨架解聚导致MDAMB-231细胞基底牵张力显著减少,更容易从基底脱附.总的来说,l-CaD磷酸化是调节转移性癌细胞高迁移活性的重要分子开关,l-CaD的高表达与高效磷酸化循环是维持转移性癌细胞高迁移活性的关键因素.探索了l-CaD调节转移性癌细胞迁移活性的机制,也为认识转移性癌细胞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 江奇峰蔡绍皙晏小清
- 关键词:细胞骨架细胞迁移SIRNA
- 一种新型细胞趋化迁移微流控通道的构建及表征
- 2011年
- 细胞迁移、趋化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方法,如琼脂糖平板法、Transwell小室法等大多是在单因素条件下检测细胞迁移情况,不能建立起多参数可控的实验环境.微粒流控芯片能保证迁移试验在多参数条件下完成并进行实时观测,然而制作微芯片采用的光刻法工艺复杂、成本昂贵.本文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铸模,抽去微丝后制成一种高500?m的微通道,在通道中可生成持续的较恒定的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将通道应用于细胞趋化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微流动通道制作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 肖成茂蔡绍皙蒋稼欢晏小清
- 关键词:趋化微流控浓度梯度压力梯度
- 基于微流控芯片构建三维基质支架中的多细胞球体模型
- 2012年
- 抗癌药物在进行动物和临床试验以前,需要用体外肿瘤组织模型评估药效.由于三维(3D)多细胞球体(multicellular tumor spheroids MCTSs)在抗药性和组织结构等方面与体内肿瘤组织相似,常被用作体外肿瘤组织模型.为监测MCTSs在形成过程中,肿瘤细胞之间和肿瘤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微流控技术基础上自行设计和构建MCTSs模型.该肿瘤MCTSs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3D微环境下,血清能够诱导MDA-MB-231形成直径为289μm的MCTSs,肿瘤细胞MCTSs之间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并且发现凋亡细胞多分布在MCTSs之间.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MDA-MB-231形成MCTSs之间没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并且MCTSs直径的长度很难达到100μm.以上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望为研究肿瘤形成MCTSs机制和药物筛选提供有用的体外肿瘤模型.
- 宋振蔡绍皙晏小清陈斯佳孙炜
-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多细胞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