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桂斌

作品数:31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无锡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起搏
  • 7篇心力衰竭
  • 7篇衰竭
  • 6篇心肌
  • 6篇心肌病
  • 6篇型心
  • 6篇扩张型
  • 6篇扩张型心肌
  • 6篇扩张型心肌病
  • 6篇肌病
  • 5篇慢性
  • 5篇慢性心力衰竭
  • 5篇卡维地洛
  • 4篇心动图
  • 4篇心室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血管病
  • 4篇心血管病学
  • 4篇心脏
  • 4篇血管

机构

  • 19篇江阴市人民医...
  • 6篇东南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30篇易桂斌
  • 22篇崔俊友
  • 20篇殷泉忠
  • 19篇张华
  • 17篇陆叶
  • 9篇高春恒
  • 8篇郑若龙
  • 5篇陈新军
  • 5篇王东升
  • 4篇刘念
  • 4篇钱惠东
  • 4篇张存泰
  • 4篇卜军
  • 3篇李伟章
  • 3篇李健
  • 2篇陶金松
  • 2篇蔡菁
  • 2篇李健
  • 1篇杨兵
  • 1篇陈明龙

传媒

  • 6篇江苏医药
  • 6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4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交感神经分布及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近年来,尽管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规使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治疗,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每年死亡率仍达5~10%.其中,由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室颤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因此,明确扩张型心肌病...
易桂斌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卡维地洛交感神经分布室颤阈值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文献传递
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对照1组患者给予80mg缬沙坦治疗;对照2组患者给予160mg缬沙坦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80mg/5mg);连续治疗12周,监测患者血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6周和12周时,治疗组患者平均坐位舒张压(msDBP)和平均坐位收缩压(msSBP)下降值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与对照2组相比,msDBP下降值仍占优势(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和77.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呈现良好的临床效果。
殷泉忠崔俊友李健易桂斌陆叶陶金松郑若龙张华
关键词: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氨氯地平
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应用的临床护理
2013年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起搏方式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总结主动固定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46例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患者,随机分主动固定导线组(n=23)和传统被动导线组(n=23),DDD起搏模式,主动心室导线均放置在右室间隔部(RVS),被动电极则放于右心室尖部,观察2组在术中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心肌穿孔、感染、气胸等并发症。2者心室起搏参数无统计学差异,主动固定导线组术后卧床时间和患者制动时间较短。结论主动固定导线起搏是可行的,但应严密观察,护理到位。
唐菊娣赵玉娥易桂斌
关键词:心脏起搏临床护理
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重组人脑钠肽治疗组和米力农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注射用rh BNP,对照组给予米力农静脉滴注。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2组心率明显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尿量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心率下降、尿量增多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4 h血浆BNP水平较基线值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1周治疗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提高(P<0.05);血浆BNP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LVEF改善和血浆BNP降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rhBNP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
殷泉忠崔俊友郑若龙高春恒易桂斌李伟章蔡菁钱惠东陈新军陆叶张华
关键词:重组人脑钠肽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疗效
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交感神经分布和室颤阈值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家兔扩张型心肌病交感神经分布和室颤阈值的作用。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阿霉素静脉注射 8周造成扩张型心肌病模型 ,卡维地洛组给予口服卡维地洛 8周进行干预。体内用非程序刺激方法测定室颤阈值 ,体外对 3组家兔心脏进行病理分析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交感神经分布。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组和卡维地洛组较正常对照组各心腔明显增大、室壁变薄、交感神经数量显著增多。扩张型心肌病组室颤阈值较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但卡维地洛组交感神经分布与扩张型心肌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卡维地洛能提高扩张型心肌病室颤阈值 ,对交感神经分布无明显影响。
易桂斌邱兰张存泰刘念卜军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卡维地洛交感神经室颤阈值家兔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间隔起搏导线定位的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3DE)定位右心室间隔起搏部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年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50例植入右心室间隔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6例,年龄42∽70(62±8)岁。 RT3DE将右心室起搏位置分为心尖、游离壁、高位右心室间隔部、中低位右心室间隔部。以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定位起搏器导线位置为标准,分析RT3DE与2D-TTE对右心室间隔起搏导线定位的一致性。结果 RT3DE与2D-TTE在区别右心室心尖部、右心室间隔部、右心室游离壁起搏导线头端解剖位置达到高度一致性( K=1.0)。2D-TTE无法精确定位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导线位置,而RT3DE可以显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导线头端位置位于高位还是中、低位。结论 RT3DE技术可以定位右心室起搏导线位置,特别在定位右心室间隔起搏部位位于高位还是中低位时较2D-TTE更具优势。
高春恒邹大中易桂斌张华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起搏
EnSite-NavX导航下射频消融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8例
2010年
目的:探讨8例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策略。方法: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8例。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所在心腔,使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建立靶心腔的三维构型,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点或缓慢传导区,制定相应的消融策略,使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结果:8例患者有4例为房颤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发作的房速,电压和激动标测显示存在瘢痕区;2例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围绕右房游离壁切口瘢痕和三尖瓣环的折返性房速;另外2例为三尖瓣环折返的房速。8例患者即时消融成功,1例术后随访仍有阵发性房速发作,给予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结论: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较复杂,通过三维标测系统能阐明其机制,并有效指导消融。
易桂斌崔俊友陆叶殷泉忠郑若龙
关键词:心动过速房性电生理
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2004年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作用.……
易桂斌张存泰刘念卜军
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转复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影响心功能而且增加栓塞及中风的危险性。胺碘酮是房颤复律的常用药物,培哚普利(peridopril)是新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来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在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的转复成功率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面是否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
张华高春恒崔俊友陈新军殷泉忠易桂斌陆叶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培哚普利胺碘酮转复
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80例需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入组,采用VVI或DDD起搏模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组)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组)各40例,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以及起搏心电图的QRS宽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各1例术后发生电极脱位。全部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RVOTS组手术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19.8±6.4 vs 10.3±4.8,P<0.01);术中心室的起搏阈值RVOTS组高于RVA组(0.61±0.23 vs 0.48±0.17,P<0.05),但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阻抗、感知在术中及术后无统计学差异,起搏心电图QRS波宽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主动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安全和可行的。
崔俊友张华殷泉忠易桂斌陆叶王东升徐伟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心脏起搏主动电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