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例小儿重症肝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对小儿重症肝炎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5例小儿重症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急性重症肝炎15例(60%)、亚急性重症肝炎10例(40%);住院期抢救治疗存活7例(28%),死亡18例(72%)。病因分析显示:病因不明重症肝炎12例(48%),乙型肝炎6例(24%),巨细胞病毒肝炎3例(12%),EB病毒肝炎3例(12%),甲型肝炎1例(4%)。并发症:肝性脑病18例(72%)。存活组患者脑水肿的发生率、重症肝炎类型、外周血白细胞、ALT、AST、TB、GLOB、PT、APTT及TT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肝炎以急性重症居多,病情重,病死率高,肝性脑病是最主要的并发症。脑水肿、重症肝炎类型等因素对预后也有明显影响。
- 易冬玲陈军华刘作义
- 关键词:重症肝炎儿童预后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研究
- 2007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方法100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分二组。50例治疗组(换血组),50例对照组(光疗+药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操作简单、安全、无明显并发症,可迅速清除血中游离的间接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纠正贫血,阻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刘小芸彭云中易冬玲邓全敏蒋丽谢小平李佳辜艳伍俐
- 关键词:新生儿同步换血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血管换血治疗1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李佳易冬玲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型手足口病3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收治的312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诊断情况。结果:67.6%的患儿为1~3岁。97.1%的患儿在病程1~5天发展成重症,尤以病程2~4天(77.2%)更明显。绝大部分患儿出现精神差(99.0%)、惊跳(95.8%)、激惹(94.9%)、呕吐(38.5%)、肢体抖动(30.1%)、嗜睡(10.6%)、头痛(8.3%)、惊厥(2.2%)、颈阻阳性(16.0%)、巴氏征阳性(11.9%)、膝反射活跃或亢进或减弱(16.6%)、心率加快(83.3%)、血压升高(42.3%);61.2%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34%的患儿血糖升高,34.6%的患儿血乳酸升高;脑脊液检查(34/40)阳性率高,为病毒性脑炎改变;脑CT(0/21例)、脑MR(I0/11例)检查阳性率低。312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均临床治愈,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及死亡。结论:重型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精神差、惊跳、激惹为神经系统最主要表现,呕吐、肢体抖动提示病情较重,头痛不是神经系统主要表现,较少出现惊厥、昏迷。持续发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糖升高、血乳酸升高为诊断重型手足口病的重要依据,神经系统体征、脑CT、脑MRI检查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早期诊断,采用中西医结合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
- 蓝英易冬玲
- 关键词:重型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儿童
-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对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动力法、免疫荧光分析法、血液分析仪检测165例手足口病患儿(研究组)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氧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丙转氨酶(AL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并与14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AST、LDH、CK、CKMB、α-HBDH、ALT、hs-CRP含量、WBC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hs-CRP含量、WBC计数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之一。
- 鲁奇志张朝勇易冬玲
- 关键词:手足口病心肌酶谱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 312例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及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12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情况并对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12例经甘露醇、地塞米松、IVIG、米力农等治疗后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或死亡,均临床治愈。相关分析发现不同剂量IVIG对重型手足口病的治疗在发热消退时间、神经系统表现消退时间、出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手足口病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及早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效果好,当血压增高时及时应用米力农,当血糖、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时可酌情应用IVIG,推荐剂量为1g/kg,分1~2次应用。
- 易冬玲李继科
- 关键词:重型手足口病儿童预后
- 小儿重型手足口病3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早期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收治的312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诊断情况。结果 67.6%的患儿为1~3岁。97.1%的患儿在病程1~5天发展成重症,尤以病程2~4天(77.2%)更明显。绝大部分患儿出现精神差(99.0%)、惊跳(95.8%)、激惹(94.9%)、呕吐(38.5%)、肢体抖动(30.1%)、嗜睡(10.6%)、头痛(8.3%)、惊厥(2.2%)、颈阻阳性(16.0%),巴氏征阳性(11.9%)、膝反射活跃或亢进或减弱(16.6%)、心率增快(83.3%)、血压增高(42.3%);61.2%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34%的患儿血糖增高,34.6%的患儿血乳酸增高;脑脊液检查(34/40例)阳性率高,为病毒性脑炎改变;脑CT(0/21例)、脑MRI(0/11例)检查阳性率低。312例均临床治愈,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及死亡。结论重型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较隐匿,精神差、惊跳、激惹为神经系统最主要表现,呕吐、肢体抖动提示病情较重,头痛不是神经系统主要表现,较少出现惊厥、昏迷。持续发热、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糖增高、血乳酸增高为诊断重型手足口病的重要依据,神经系统体征、脑CT、脑MRI检查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
- 易冬玲罗海霞张小平张朝勇张亦维蓝英曾现芬
- 关键词:重型手足口病儿童预后
- 舒适护理干预对患儿黄疸蓝光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总结患儿黄疸接受蓝光治疗期间开展舒适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对患儿治疗依从性产生的影响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接诊的黄疸患儿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所选患儿全部接受蓝光治疗,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所选患儿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舒适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儿接受舒适护理干预之后,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蓝光治疗的黄疸患儿,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有效率,减少患儿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易冬玲
- 关键词:黄疸舒适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
- 双香草喷剂、汤剂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价四川地区中医药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人随机分入中药汤剂组、中药喷刺组和西药组。观察三组体温起效时间、体温复常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63例普通型手足口病人完全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6.5天;中药1组、中药2组与西药组比较,在性别、年龄、最高体温及入组前发热时间、溃疡时间和皮疹时间相似的情况下,中药1组及中药2组体温复常时间(h)、溃疡愈合时间(h)及食欲改善时间(h)略短于西药组,但尚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体温起效时间h、皮疹消退时间h及住院时间d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3例病人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一例发展为重型。结论:普通型手足口病具有自限性,症状轻,预后良好;双香草汤剂及双香草喷雾剂对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可能有一定的缓解发热、改善食欲及促进溃疡愈合的效果,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安全可行。
- 陈定潜温贤敏易冬玲李继科蓝英刘大凤张朝勇叶庆李燕曾义岚周晓飞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及其防治进展被引量:9
- 2010年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中有关神经毒性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同类中不同品种产生神经毒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氟喹诺酮类神经毒性症状在药物毒性反应中可表现出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产生神经毒性与多种风险因素有关,使用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的防治原则与方法,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 易冬玲易晓玲
-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神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