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世洲
- 作品数:64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酵母转录因子PHO81锚蛋白重复序列表达和功能分析
- 夏赞贤敖世洲
- 关键词:酵母转录因子PHO81锚蛋白功能分析
- 文献传递
- 蛋白质磷酸化与基因转录的调节被引量:2
- 1994年
- 蛋白质磷酸化与基因转录的调节敖世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基因的转录受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控制,涉及很多蛋白质与DNA,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复杂反应,在这些反应中,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已详细研究...
- 敖世洲
- 关键词:蛋白磷酸化基因转录
- 酵母Pho80对Pho85蛋白激酶活性的调节
- 1997年
- 酵母pho80和pho8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阻遏型酸性磷酸酯酶基因表达调控系统中的2种负调控因子.其中pho85基因编码产物己被证明是1种类似于p34^(cdc2/CDC28)的蛋白激酶,磷酸化该调控系统中的正调控因子Pho4,并使之失活,用抗pho85抗体从啤酒酵母YPH499及其衍生菌株的细胞抽提液中得到Pho85免疫复合物,对大肠杆菌表达的Pho4蛋白进行了体外磷酸化分析,证实酵母Pho80是Pho85蛋白激酶活力所必需,pho80基因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Pho85免疫复合物对Pho4蛋白的磷酸化程度.根据基因序列推导的Pho80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一段与几种cyclin同源的区域,通过寡核苷酸的插入或小片段缺失而对该区域及邻近部位在基因水平进行的微小改变均可导致Pho80丧失阻遏酸性磷酸酯酶基因表达的能力.
- 杨志勇赵友阳王勤敖世洲
- 关键词:基因蛋白激酶
- 肿瘤抑制基因Rb与细胞周期调控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7
- 1999年
- Rb 与人类多种肿瘤发生关系密切, 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 Rb 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与p16、CDK4/6、cyclinD1 等形成复杂的反馈调节网络, 在G1/S关卡调控中处于中心环节, 决定着细胞周期的进程.Rb 又是核内信号与胞外信号相互作用的界面, 受到胞内外多种因素的调控, 使Rb 功能与细胞生长、分化状态相适应.
- 范祖森敖世洲
- 关键词:RB基因细胞周期调控肿瘤
- 基因及基因表达调控
- 1991年
- 一生物体的性状是怎样决定的,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的?这是过去一百多年来遗传学提出的主要问题,现在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答案。所有生物体均由细胞组成。一种生物的每一个细胞内含有同样组套的DNA,构成了此种生物的基因组。基因组的DNA序列是从单细胞受精卵发育成为多细胞整体的蓝图。决定人类文化至关紧要的学习、语言、记忆等智能因子亦编码在DNA序列之中。DNA序列还编码着突变和变异,它是人类患病或对疾病易感染的原因 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很长的双链多聚体。用A、G、C和T表示四种核苷酸,它们分别代表四种核苷酸的碱基:腺嘌呤、乌嘌呤、脑嘧啶和胸腺嘧啶。在细胞内DNA与一些蛋白质复合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因其长度和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而异。
- 敖世洲
- 关键词:基因
- 与抗癌基因编码产物pRB相作用的人类基因pRb-BP131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抗癌基因编码产物pRB相作用的人体蛋白质编码基因pRb-BP131,它的cDNA由1384个核苷酸组成,编码序列编码18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在人体的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pRb-BP131基因定位在第...
- 敖世洲闻宏
- 文献传递
- PHO2蛋白的磷酸化研究
- 刘程杨志勇敖世洲
- 关键词:磷酸化
- 立足于基础研究的基因工程
- 1991年
- 重组 DNA 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复杂的DNA 大分子,解决生物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为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及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敖世洲
- 关键词:基因工程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抑制庆大霉素引起的豚鼠听觉生物电的改变
- 1996年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抑制庆大霉素引起的豚鼠听觉生物电的改变1何成2,康颂建3,窦颖3,史献君3,王成海,敖世洲4,路长林(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3泰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泰安271000;4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国家分子生...
- 何成康颂建康颂建窦颖王成海史献君王成海
- 关键词:营养因子听神经动作电位庆大霉素
- 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 1999年
- 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这是免疫学理论的核心问题。由于在胚胎期自身反应性细胞克隆被排斥,即形成对自身抗原的耐受;但对外源性“非己”成分能产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此即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机制。近年来研究证实外周成熟淋巴细胞中存在着自身反应性T细胞,但处于功能失活状态;谓之外周耐受。目前已明确免疫耐受的形成涉及多种机制的参与,包括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免疫细胞的分子识别、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不同层次的调节。对免疫耐受机理的研究可为阐明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的机制提供依据,必将推动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
- 范祖森敖世洲马宝骊
- 关键词:T细胞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