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华英

作品数:62 被引量:252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肠道
  • 20篇小鼠
  • 13篇小鼠肠道
  • 12篇微生物
  • 8篇教学
  • 8篇葛根芩连
  • 8篇葛根芩连汤
  • 7篇肠道微生物
  • 6篇抗生素
  • 5篇乳糖酶
  • 5篇七味白术散
  • 5篇黏膜
  • 5篇白术
  • 5篇白术散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重金属离子
  • 4篇微生态
  • 4篇无机
  • 4篇无机化学

机构

  • 58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人文科技...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高...

作者

  • 58篇惠华英
  • 28篇谭周进
  • 19篇张晓青
  • 17篇雷志丹
  • 13篇李龙
  • 11篇黄莺
  • 9篇彭买姣
  • 7篇李丹丹
  • 7篇肖嫩群
  • 7篇雷志钧
  • 5篇谢果珍
  • 5篇贺璐
  • 4篇陈伶利
  • 3篇郑淘
  • 2篇龙承星
  • 2篇舒兰
  • 2篇彭昕欣
  • 2篇罗成宇
  • 2篇刘又嘉
  • 1篇潘雪

传媒

  • 14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科教创新...
  • 3篇广东化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1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和丸对食积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究保和丸对食积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实验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n=12)、食积组(n=10)和治疗组(n=10)。其中正常组喂食正常饲料,其余组喂食特制饲料。待食积组和治疗组中小鼠出现粪便干结,腹部膨隆胀满后,立即对治疗组按6.67 g/(kg·d)剂量灌胃0.28 g/mL的保和丸汤剂,正常组与食积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每天2次,每次0.35 mL,持续4 d。比较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及肠道酶活性。结果肠道微生物方面,食积组能显著增加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数目,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保和丸治疗后,除双歧杆菌外,细菌、乳酸菌和大肠埃希菌数目均有所下降,与食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并且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双歧杆菌数目高于食积组,与食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酶活方面,无论是黏膜还是肠道内容物的酶活,食积组中的木聚糖酶、淀粉酶以及蛋白酶均高于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保和丸治疗后小鼠肠道内容物中各酶的活性有所下降且与食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黏膜中只有木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与食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蔗糖酶以及纤维素酶虽低于食积组,但与食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和丸能降低食积小鼠的细菌、乳酸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的数目,同时能降低木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蔗糖酶等的活性。
何云山谭周进李丹丹惠华英
关键词:食积保和丸肠道微生物
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蔗糖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蔗糖酶的活性,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混合抗生素制备菌群失调腹泻小鼠模型,用DNS法测定造模期间小鼠肠道内容物及各肠段黏膜蔗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造模4d后,模型组小鼠肠道内容物中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其蔗糖酶活性继续降低,远低于正常组。造模第2天起,模型组小鼠各肠段黏膜蔗糖酶活性均低于正常组,且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小鼠各肠段黏膜蔗糖酶活性降低程度有所不同,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可显著降低肠道内容物和肠黏膜蔗糖酶活性,抑制小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
惠华英彭买姣肖嫩群李丹丹
关键词:抗生素肠黏膜肠内容物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造模:10只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和模型组5只,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复合灌胃冰水"的方法制备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治疗:15只KM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和模型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小鼠分为自愈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小鼠运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分别在造模和治疗后无菌采集小鼠肠道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造模后,小鼠出现懒动、肛温升高、体重增长缓慢、黄褐色稀便、肛门污秽等湿热泄泻症状,肠道乳杆菌数高于正常组,而细菌总数、肠杆菌、双歧杆菌、B/E值降低,其中细菌总数以及双歧杆菌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2,P<0.001;t=2.797,P=0.049)。经葛根芩连汤治疗后,小鼠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高于正常组,而细菌总数、肠杆菌数低于正常组,且乳杆菌数和肠杆菌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0,P=0.033;t=-11.160,P=0.008),B/E值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7,P=0.227)。结论造模使小鼠肠道双歧杆菌数显著降低,B/E值下降;葛根芩连汤可促进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生,提高B/E值。
肖嫩群何云山张晨阳惠华英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肠道微生物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背景】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多项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有较好的疗效。【目的】探讨与七味白术散疗效相关肠道微生物,比较传统中药饮片与超微中药饮片的疗效,进一步明确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抗生素建立菌群失调小鼠腹泻模型,分别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和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汤剂。治疗结束后,提取肠道内容物微生物宏基因组DNA,建立16S rRNA基因文库进行测序。【结果】肠道微生物中的群落由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p.)、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eacium)、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p.)、黏液真杆菌(Blautia producta)、毛螺旋菌(Anaerostipes spp.)、腐生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和不能培养的细菌组成,其中乳酸菌为优势菌,占全部细菌DNA克隆数的61.90%。经抗生素造模后Lactobacillus spp.数量明显减少,Enterococcus feacium成为优势菌种,Clostridium spp.、Blautia product、Anaerostipes spp.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等在数量上开始有增长的趋势,而治疗结束后,传统七味白术散治疗组和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的Lactobacillus spp.比例均有所恢复,且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的乳酸菌比例与正常组最接近;通过建立聚类树和计算各组中各菌群的多样性(H)、丰富度(S)、均匀度(E)及优势度指数(D)可知,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可与正常组聚为一类,且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各项指数与正常组最为接近,说明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基因文库及多样性与正常组最接近,超微50%量七味白术散汤剂的治疗效果优于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结论】应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进一步明确了正常小鼠肠道中细菌群落的组成,以及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细�
郭抗萧彭买姣彭买姣彭昕欣惠华英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基因文库RRNA基因七味白术散
小鼠肝气乘脾泄泻模型的建立及痛泻要方的疗效被引量:7
2020年
为建立小鼠肝气乘脾泄泻的造模方法,并通过痛泻要方对其疗效进行验证.采用番泻叶加束缚夹尾法制备肝气乘脾泄泻小鼠模型,运用痛泻要方进行治疗,以主观和客观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番泻叶-束缚夹尾使模型小鼠出现情绪亢奋,腹泻程度严重,进食量减少,体重增长幅度下降,毛发变暗、枯黄,同时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P>0.05),D-木糖含量下降(P<0.05),符合脾虚证诊断标准,同时出现肠推进率增高(P<0.05)、胃残留率降低(P>0.05)等小肠功能亢进的表现.经痛泻要方干预后小鼠一般行为接近正常组,腹泻症状明显消失,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5)、TG、LDL-C相对正常组含量下降(P>0.05),模型组相对自然恢复组的5-HT含量减少(P<0.01),而D-木糖含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痛泻要方能调节模型小鼠的胃肠运动,降低其肠推进率,升高胃残留率(P>0.05).本研究表明通过番泻叶-束缚夹尾法上午灌胃番泻叶造成小鼠脾虚泄泻,下午离心管束缚夹尾模拟小鼠肝旺状态,连续造模7 d,可以建立小鼠肝气乘脾泄泻模型,痛泻要方干预3 d可以治愈,5-HT增高、D-木糖降低、胃动力减缓等能作为小鼠肝气乘脾泄泻的评价指标;结果可为小鼠肝气乘脾泄泻模型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表6参22)
刘娅薇吴仪惠华英谭周进
关键词:痛泻要方5-HTD-木糖胃动力血生化
天人相应与微生态理论的一致性被引量:2
2020年
中医天人相应观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贯穿中医学体系始终,体现了中医学的生态学理念。微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生态医学的范畴,尤其是近年对微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其研究结果与中医学观点存在共同之处,并已有学者论证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中医天人相应学说和微生态学内容,发现二者在理论起源、发病机制、防治和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且创新性地从微生态学角度解读中医天人相应学说,从而论证中医学说的正确性和现实性,也为中西医的进一步融合提供新的思路。
吴仪谭周进李丹丹惠华英
关键词:天人相应微生态微生态制剂
舒兰教授健脾化湿方治疗小儿泄泻经验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通过分析小儿泄泻常见病因及脾虚湿盛的关键病机,阐述舒兰教授以健脾化湿为基本治则,自创健脾化湿方辨证论治小儿泄泻之外感风寒证、寒热夹杂证及脾虚证的临床思路,为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提供经验借鉴.
郭艳芳舒兰惠华英谭周进
关键词:健脾化湿方小儿泄泻
芦笋对高脂饮食小鼠脏器指数及血生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究芦笋对高脂饮食小鼠脏器指数以及血生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其中正常组喂食正常饲料,其余组喂食高脂饲料。分别灌胃蒸馏水(正常组、高脂饮食组)、芦笋1.05g/(kg·d)(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芦笋2.10g/(kg·d)(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芦笋4.20g/(kg·d)(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降脂理肝汤1.19g/(kg·d)(高脂饮食阳性对照组),每天2次,每次0.35mL。比较分析小鼠的脏器指数及血生化活性。结果脏器方面: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最低,但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小鼠的脾脏指数最高,并且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雌性与正常组雌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6,P<0.05)。胸腺指数中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小鼠的相对于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和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而言是最高的,但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方面: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组以及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小鼠的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但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组中的TC、TG水平最低,而高脂饮食高剂量芦笋组相应的数值最高。芦笋治疗组小鼠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高于正常组与高脂饮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脂饮食低、中、高剂量芦笋三组相比,低剂量芦笋组小鼠的HDL-C数值最低,而在LDL-C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饮食中剂量芦笋能够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肝脏指数,高脂饮食低剂量芦笋对小鼠脾脏以及胸腺等免疫器官具有�
何云山惠华英喻嵘彭买姣肖嫩群
关键词:芦笋脏器指数血生化高脂饮食
单体3,5-二(2-炔基丙氧基)与3,5-二(4-叠氮丁氧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酸甲酯的合成与表征
2015年
目的:单体分子3,5-二(2-炔基丙氧基)苯甲酸甲酯与3,5-二(4-叠氮丁氧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与表征。方法:采用"Williamson"醚化反应和与叠氮化钠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单体分子3,5-二(2-炔基丙氧基)苯甲酸甲酯与3,5-二(4-叠氮丁氧基)苯甲酸甲酯。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及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单体结构进行表征。
雷志丹雷琳李龙张晓青惠华英雷志钧
关键词:CLICK反应三氮唑
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腹泻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腹泻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从肠道功能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所致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组、自愈组和治疗组。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混合抗生素制备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自愈组和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治疗组灌胃七味白术散,治疗4d。无菌条件下采集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肠道前、中、后段黏膜,使用ONPG法测定样品中乳糖酶活性。结果抗生素所致腹泻模型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降低,七味白术散治疗4d后,治疗组小鼠腹泻症状消失,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且提高。结论抗生素可引起小鼠腹泻及肠道乳糖酶活性下降,七味白术散可促进腹泻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而治疗腹泻。
惠华英申可佳李丹丹谭周进
关键词:七味白术散腹泻肠道黏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