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
-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小鼠腰段脊髓背角spalt样转录因子1(Sall1)表达下调且炎症因子表达增强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spalt样转录因子1(Sall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腰段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组(SNI组)。在模型建立之前的1 d及术后第3、7、10、14天,测定小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分别于手术建模后3、7、10、14 d,收集小鼠L4~6节段的患侧脊髓背角部分,反转录PCR检测Sall1 mRNA表达及术后7 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上述4个时间点的Sall1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术后3、7、10、14 d脊髓Sall1的表达定位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SNI组术后3、7、10、14 d,MWT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SNI组Sall1 mRNA和蛋白水平在术后7、10、14 d均下降,术后7 d,IL-1β、IL-6、TNF-αmRNA水平增加;对照组、SNI组Sall1主要定位于脊髓背角,且术后除3 d外各时间点SNI组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Sall1定位于脊髓背角,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可致患侧腰段脊髓背角的Sall1表达下降,IL-1β、IL-6、TNF-αmRNA表达增加。
- 陆培春张进徐静蒋锦孙彩霞吴进苏兆亮
- 不同给药途径下葛根素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小鼠机械痛阈及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不同给药方式下葛根素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小鼠机械痛阈及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建模无治疗组(SNI组)、模型鼠腹腔注射葛根素组、模型鼠鞘内注射葛根素组、模型鼠鞘内置管注射葛根素组、模型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正常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正常鼠鞘内注射葛根素组。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测定小鼠患侧足部机械痛阈,计算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50%MWT);分别收集CON组、SNI组建模7 d、给予葛根素或生理盐水处理7 d的其余组小鼠L~L节段的患侧脊髓背角,采用RT-qPCR检测其中促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鼠50%MWT在腹腔注射葛根素前后无明显变化,在鞘内注射及鞘内置管给药后较给药前明显上升(均P<0.05);模型鼠患侧脊髓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在建模后明显上升(均P<0.05),鞘内注射葛根素7 d较给药前进一步上升(均P<0.05),鞘内置管注射葛根素7 d较给药前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外周腹腔注射葛根素对SNI小鼠机械痛阈无明显作用,反复鞘内注射有致无菌性炎症风险,鞘内置管方式是发挥葛根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作用的有效途径。
- 张倩徐静陆培春夏琳孙彩霞
- 关键词:葛根素鞘内注射鞘内置管
- 基于JAK-STAT+SOCS负反馈调节信号通路探讨眩晕方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镇痛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基于JAK-STAT/SOCS负反馈调节信号通路探讨眩晕方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大鼠镇痛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药物有效治疗对照的方法,构建大鼠急性CSR模型,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和体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IL-6和PGE2含量;采用免疫共沉淀法(co-Immunoprecipitation)检测脊髓组织中SOCS1-JAK1、SOCS3-STAT3蛋白相互作用。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精神良好、活动灵、足爪未见肿胀、体重增长平稳。造模后大鼠进食明显减少,活动量减低,反应迟钝,毛发暗淡无光,双后足肿胀、溃烂。而治疗组大鼠行为和体征较前改善。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下降、步态评分升高、IL-6和PGE2水平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相比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机械痛阈升高、步态评分降低、IL-6和PGE2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发现SOCS1和STAT3与JAK1相互作用。结论:眩晕方能够对CSR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与SOCS交互作用,进而减少炎症因子,从而达到镇痛作用。本研究从JAK-STAT/SOCS负反馈调节信号通路的新思路出发,为阐明眩晕方对大鼠镇痛作用的机制提供临床循证依据。
- 蒋锦陆培春刘琴徐静
- 关键词:眩晕方神经根型颈椎病SOCSJAK-STAT信号通路负反馈调节镇痛作用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IL)-37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病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确诊RA患者59例(RA组)及健康对照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计算DAS28评分,将RA组分为活动组和稳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37、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7、IL-10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RA组血清IL-3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活动组IL-37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P<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37水平与IL-17、TNF-α、CRP及DAS28呈正相关,与IL-10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7与RA的病程进展有关,检测RA患者血清IL-37水平对观察病情变化具有重要意义,IL-37可成为RA诊断和治疗的新依据和靶点。
- 许为民徐静万瑛
- 关键词: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类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百分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9-11月收治的RA患者,分为RA活动组与RA稳定组,各35例。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CD4^+CXCR5^+ICOS^+Tfh细胞的百分率,分析RA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RA活动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0.84±0.16)%]明显高于RA稳定组[(0.64±0.15)%]及健康对照组[(0.56±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A稳定组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与DAS28及抗CCP抗体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355、0.324,P<0.01),与RF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05,P>0.05)。结论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的增加可能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
- 邹晓月熊御云张龙锋王蓓徐静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流式细胞术
- miR-373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被引量:2
- 2022年
- 背景:肝星状细胞活化分泌大量胶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主要因素,miRNA在肝星状细胞活化、凋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iR-373调控肝星状细胞胶原分泌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miR-373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肝星状细胞胶原分泌中的作用。方法:(1)建立Bal b/c小鼠肝纤维化模型,Masson法测定肝组织胶原,采集小鼠血清样本,提取血清总RNA,qRT-PCR定量分析小鼠mmu-miR-291a-3p(人hsa-miR-373-3p的同源序列)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和αSMA表达;(2)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373的靶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373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启动子的活性;(3)用25,50 nmol/L miR-373 mimics转染人肝星状细胞(LX-2)过表达miR-373,并以转染随机miRNA序列做对照,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和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的蛋白表达。实验方案经江苏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UJS-IACUCAP-2020033127)。结果与结论:(1)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小鼠血清mmu-miR-291a-3p水平明显降低(P <0.001),肝组织胶原合成显著增加;(2)肝纤维化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和αSMA共表达显著增加;(3)miR-373显著抑制了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启动子的活性(P <0.01),miR-373过表达显著抑制LX-2的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P <0.05)和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P <0.01)的蛋白表达;(4)结果说明,miR-373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组织胶原沉积。
- 徐静严永敏蔡梦洁
- 关键词:肝纤维化MIRNA
- 456例免疫性不孕患者血清AsAb、ACLA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LA)在女性不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56例不孕患者血清中AsAb、ACLA,同时选取已正常生育的妇女220倒作为对照。结果不孕患者AsAb阳性156例,阳性率为34.2%(156/456);ACLA阳性134例,阳性率为29.4%(134/456),对照组ACLA阳性8例,阳性率为3.6%(8/220),不孕组ACL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AsAb、ACLA与不孕关系密切,血清中A徂b、ACLA的存在是不孕的危险因素。
- 徐静李明辉许为民
- 关键词:抗精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不孕
- 一种不受体位改变影响的可固定沙袋加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受体位改变影响的可固定沙袋加压装置,包括沙袋和腹带,所述腹带包括腹带主体,在腹带主体两头设置有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主体的内表面中央部位对称设置有左侧口袋和右侧口袋,所述左侧口袋和右侧口袋的上端...
- 徐静
- 文献传递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为临床梅毒的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CD8^+T细胞水平,分别分析CD3^+CD4^+及CD3^+CD8^+细胞在CD3^+细胞中的比例。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T细胞水平分别为(67.42±8.17)%,(25.98±4.2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2和0.477,P均>0.05),CD4^+T细胞、CD4^+T/CD8^+T比值分别为(33.58±6.95)%、(1.30±1.8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8和2.156,P均<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较健康人群的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下降,提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现象。
- 徐静郭兰芳
-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
- RNAi真核表达载体上报告基因的构建及其在人结肠癌HCT-8细胞中的表达
- 2011年
-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pSilencer3.1-H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真核细胞稳定表达,为进一步应用于RNAi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应用PCR方法从pEGFP-C1标准质粒中获得GFP基因片段,在克隆载体中鉴定、测序;用DNA重组技术将片段定向插入RNAi常用载体pSilencer3.1-H1质粒中,构建pSilencer3.1-H1/GFP重组表达载体,经PCR及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HCT-8真核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3.1-H1中正确插入了GFP基因片段,并在人结肠癌HCT-8真核细胞中稳定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Silencer3.1-H1/GFP真核表达载体。
- 李明辉徐静蒋茜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HCT-8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