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小波

作品数:22 被引量:37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扬州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8篇旅游
  • 5篇城市
  • 4篇游憩
  • 4篇历史街区
  • 4篇街区
  • 3篇旅游发展
  • 3篇旅游形象
  • 3篇城市旅游
  • 2篇导向型
  • 2篇土地综合开发
  • 2篇区域旅游
  • 2篇旅游城
  • 2篇旅游城市
  • 2篇旅游地
  • 2篇旅游开发
  • 2篇旅游空间
  • 2篇旅游空间结构
  • 2篇旅游中心
  • 2篇旅游中心城市
  • 2篇环城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10篇扬州大学
  • 6篇同济大学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2篇徐小波
  • 10篇吴必虎
  • 4篇刘滨谊
  • 3篇钟栎娜
  • 2篇樊志敏
  • 2篇赵磊
  • 2篇袁蒙蒙
  • 1篇沈伟丽
  • 1篇侯兵
  • 1篇张旗
  • 1篇陈钢华
  • 1篇刘鲁
  • 1篇卿前龙
  • 1篇许译文
  • 1篇姜晋荣
  • 1篇徐婉倩
  • 1篇许俊

传媒

  • 3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人文地理
  • 2篇旅游学刊
  • 2篇城市问题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特区经济
  • 1篇桂林旅游高等...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对外传播
  • 1篇旅游论坛
  • 1篇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游憩空间布局驱动系统探析——以扬州市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城市游憩空间布局是影响城市游憩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而其驱动系统由引擎机制、需求驱动机制、供给驱动机制、纵深驱动机制构成,并通过循环运转推动城市游憩空间持续发展。城市游憩空间布局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者需求为主要目标,最终形成"双核原生态星系模式"。结合扬州实践对此予以阐析,为我国逐步兴起的城市游憩提供参考。
徐小波袁蒙蒙樊志敏
关键词:城市游憩
环城游憩带空间配置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从环城游憩带概念缘起、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空间配置模式、开发类型等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就后续研究命题及方向作出展望。
许译文卿前龙徐小波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
基于社会空间视角的旅游驱动型社区可持续再生研究——以扬州“双东”历史街区为例
就我国旅游地理学领域而言,物质空间是过去30多年的研究重心,将社会学思维引入旅游地理研究,逐步推动旅游地理研究和旅游社会研究相统一成为一项有意义的理论工作。社区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扬州“双东”历史街区的可持续...
徐小波
关键词:社会空间旅游地理学
景观生态布局:风景旅游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有效模式——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2008年
城市正成为统一的旅游目的地,担当起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和增长极,旅游规划逐步成为旅游城市组织规划时必须加以整体统筹的重要内容。本文借助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共同遵循基本理论之一,即景观生态学,以风景旅游城市为代表,初步探讨了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相互融合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景观生态布局模式体系。结合扬州市成功典范,通过对该市游憩空间布局内在景观生态学依据的剖析,验证了风景旅游城市景观生态布局的整体有效性,为国内众多城市提供参考和启发。
徐小波
关键词:景观生态风景旅游城市游憩空间
城市旅游绩效、要素结构与发展模式关联——基于49市的比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论文基于11 000多条网络文本大数据,结合文本分析、重要性-表现性分析、聚类分析与方差分析、分块分析、TOPSIS等方法,从游客感知视角,对49座城市开展比照研究,探析城市旅游绩效与要素结构、发展模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要素感知、认可分异相对稳定,将49市归纳为功能组、复合组、资源组、专业组。2)专业组、资源组旅游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功能组次之,复合组较含混。旅游资源对感知网络具有催化作用,城市的核心特质更易引发游客认同。3)要素结构对城市旅游绩效有一定温和影响,发展模式是旅游绩效的主导因素。当前,城市旅游要素开发丰度和深度普遍不足,扩展旅游要素的感知面、加强核心要素的集聚性是提升旅游绩效的基本导则。4)资源禀赋不能单方面决定城市旅游绩效,旅游绩效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徐小波赵磊吴必虎刘滨谊钟栎娜
关键词:城市旅游
纵横聚焦:旅游城市连绵区文化资源整合的必然趋势——以宁镇扬旅游文化圈为例被引量:12
2007年
旅游城市连绵区集中体现了我国区域旅游最高发展水平,具有深化竞合的迫切要求。旅游城市连绵区遵循网结构博弈模式,文化资源整合须依托强势文化并科学统筹内部、外部、有利、不利四方面因素,即由"纵横聚焦"来实现,据此本文提出旅游城市连绵区文化资源整合模型。宁镇扬旅游文化圈应确立"封建—民国时期数度辉煌的南中国中心"形象定位并以此为中心整合文化资源,进而谋求其在长三角竞争力的最大化。
徐小波
关键词:旅游文化资源
旅游区域:对四种常见“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质疑初探被引量:15
2007年
国内外形势使我国旅游发展模式亟需转型,区域旅游竞合成为时代必然。区域旅游竞合以合理的空间结构为先导,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以四种常见理论为主流。通过对旅游区域本质和表现形式及其内在关系的深刻解析,发现旅游区域的四维空间形态富有特殊性或个性,形成对“四理论”的尖锐质疑。“四理论”并未深入分析区域个性,其所适用的“区域”有特定的条件限制,故绝不能直接套用。
徐小波沈伟丽许俊
关键词:旅游区域旅游空间结构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旅游发展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城市旅游发展是由人参与的耗散结构自组织过程,探求城市旅游自组织规律并以其为指导是城市旅游再发展的根本要求。24个旅游中心城市实证分析揭示出:1)目前我国已形成功能型、资源型、口岸型、沿海型4类旅游城市;2)城市旅游发展整体上经历了前增速期、增速期、后增速期,各时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一定的弹性;3)整体上特定区域内城市旅游发展日趋协同,以区域为单元的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4)今后一段时期内功能型、资源型城市将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城市旅游发展较快;5)城市旅游发展在各方面的表现并不一致,需要统筹考虑发展结构与目标体系。
徐小波邸明慧
关键词:城市旅游发展自组织旅游中心城市
环城游憩汀(ReLAM):一种值得探询的新型空间要素被引量:4
2017年
环城游憩带(ReBAM)发展到高级阶段将出现空间聚散形态。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动要求ReBAM在供给面形成响应。在不少城市,ReBAM已具备一定的整体开发水平,但内部节点(旅游地)发展不均。在此情况下,优化需求-供给的结构性匹配成为ReBAM发展的内在趋势。环城游憩汀(ReLAM)是指依据游憩需求导向,向特定时空内其他游憩节点引送游憩流的现实或潜在功能较强的优势节点。ReLAM以改善ReBAM节点关联为导引,扩展游憩时空行为,促进节点整合互惠,提升居民游憩品质和ReBAM利用水平。ReLAM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游憩需求增强和时空条件滞后之间的矛盾,分为主观因素驱动、客观因素驱动和混合驱动3种基本类型。游憩需求状态、垂引节点吸引力、时空结构对ReLAM的形成及其功能具有关键影响,游憩市场规模发挥调节作用。ReLAM是兼具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新型空间要素,对非均衡发展的游憩区域具有优先指导价值。
刘鲁徐小波吴必虎
关键词:游憩需求
传统村落与旅游活化:学理与法理分析被引量:54
2017年
传统村落是乡民的家园更是民族的遗产。在现代性冲击和裹挟下,传统乡土陷入似断非断、支离破碎的窘境,空间生产机制的扭曲和无序是深层次原因。城乡规划通常倾向于现代(理性)主义范式,难以引导乡村实现真正的发展。村落规划建设的根本出路和中心环节是要构建一套让乡村社会在延续传统中合理获益的自洽机制,培育村民成为村落保护和利用的自觉主体。旅游活化通过渐进的、沟通的、网络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地方发展机制和现代发展动力有机融合,推动传统村落复兴和可持续发展。存续村落传统肌理、激活传统特质活力、构建持续自洽机制、制定精致利用方式是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的基本程式。现行法律体系对村落发展和旅游活化存在多方面不当制约,有待调整。
吴必虎徐小波
关键词:传统村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