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区1762/1764双突变与基因型和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T)/1764(G-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8例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利用制备的特异性TaqMan MGB探针,采用特异性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PSRT-PCR)方法对其血清行B、C基因型分型和双突变定量检测,比较双突变在B、C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CMIA)检测血清HBeAg和抗HBe,比较B、C基因型各组双突变株和野生株病毒的HBeAg血清学转换。结果:C基因型CHB患者BCP区1762/1764双突变率(70.65%)明显高于B基因型(29.17%,P=0.000)。观察HBeAg阴性CHB患者比例,B基因野生组明显高于其双突变组(28.57%,P=0.004)和C基因野生组(22.22%,P=0.000);C基因双突变组(63.08%)明显高于其野生组(22.22%,P=0.000)和B基因双突变组(28.57%,P=0.018)。在所有HBeAg阴性患者中,B基因野生组抗HBe阳性率(84.00%)高于其双突变组(0.00%,P=0.003)和C基因野生组(16.67%,P=0.004);C基因双突变组抗HBe阳性率(19.51%)与其野生组(16.67%)和B基因双突变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0)。结论:在我国慢性HBV感染人群中,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BCP区1762/1764双突变;B基因野生型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并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较彻底;而C基因双突变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但不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不彻底。
- 徐君张园海郑中伟伍建业葛国洪邵江波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突变基因型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慢性乙肝初治患者,其中HBe Ag阳性56例,HBe Ag阴性40例。两组患者组内平均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干扰素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每周1次)疗程48周,恩替卡韦(0.5 mg,1次/d)疗程96周。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96周3个时点各组病例肝组织内HBx的表达。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肝组织HBx均为阳性表达。治疗后48周,HBe Ag阳性干扰素组、恩替卡韦组,以及HBe Ag阴性干扰素组、恩替卡韦组HBx阴性表达率别为73.08%(19/26)、40.74%(11/27)、42.11%(8/19)、45.00%(9/20)。治疗后各组HBx阴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为0.00)。HBe Ag阳性干扰素组HBx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恩替卡韦治疗96周时,HBe Ag阳性组和HBe Ag阴性组HBx阴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48.15%(13/27)、55.00%(11/20)],和48周时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干扰素用于HBe 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其抑制X蛋白表达的效果明显优于恩替卡韦。
- 钱贤峰吴昌平徐君郑中伟葛国洪邵江波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恩替卡韦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