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兆军

作品数:35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食管
  • 8篇胃食管
  • 7篇细胞
  • 7篇流病
  • 7篇反流
  • 6篇食管反流
  • 6篇胃食管反流
  • 6篇疗效
  • 5篇黏膜
  • 4篇血管
  • 4篇食管反流病
  • 4篇黏膜下
  • 4篇胃食管反流病
  • 4篇膜下
  • 4篇肝硬化
  • 3篇肿瘤
  • 3篇疗效观察
  • 3篇糜烂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机构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2篇江苏省人民医...
  • 9篇天门市第一人...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34篇徐兆军
  • 23篇张振玉
  • 9篇姜宗丹
  • 7篇张予蜀
  • 7篇黄文斌
  • 5篇罗新华
  • 5篇张弓羽
  • 5篇王劲松
  • 4篇胡长娥
  • 4篇刘伟
  • 4篇田敏
  • 4篇袁捷
  • 3篇刘晨晨
  • 2篇何礼明
  • 2篇陈震球
  • 2篇高敏
  • 2篇戴雪松
  • 2篇汪志兵
  • 2篇王军洁
  • 2篇曹伟军

传媒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肝脏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新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血液透析机开展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机开展血液灌流技术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21例重症肝炎患者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机开展血液灌流,采用动-静脉循环式(桡动脉、正中静脉)以80~120 ml/min循环血液,每次灌流时间3 h,首次肝素用量40~50 mg,以后每30分钟追加肝素5 mg,灌流结束后用同等剂量鱼精蛋白中合肝素。结果:通过血液灌流治疗后,全身症状改善明显,胆红素含量明显下降,起到改善内环境作用,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血液灌流技术治疗重症肝炎早期、中期使用效果较好,而晚期效果差。结论:应用普通血液透析机开展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艾黎明徐兆军何礼明
关键词:血液透析机血液灌流重症肝炎
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中组织因子(TF)及其抑制物(TFPI)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为研究组,其中,脑出血36例,脑梗死4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法检测患者血浆TF、TFP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T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中,脑出血患者血TFPI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血TF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血TF、TFPI均高于未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凝血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抑制物可能参与了肺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
徐兆军别华容田敏郑智娟张冬菊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神经源性肺水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TNF-αIL-6的影响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对急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SAP患者96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两组均予以常规禁食、胃肠减压以及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性治疗。对照组增用生长抑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前列地尔,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两组症状体征相关指标,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83%,较对照组的81.25%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所需时间、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所需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分别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后的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前列地尔以及生长抑素对SAP患者实施联合治疗,疗效较好,能够加速患者症状恢复,还可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安全性较高,值得退广应用。
徐兆军别华容田敏吴妍
关键词:生长抑素前列地尔SAPTNF-ΑIL-6
胶原性结肠炎1例报道
2016年
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CC)是显微镜下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非血性水样泻,肠镜下黏膜无明显异常,病理则成特殊改变。本文报道1例误诊为炎症性肠病的CC患者,并针对CC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关月张予蜀徐娴徐兆军黄文斌张振玉
关键词:胶原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
排放腹水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2008年
艾黎明胡长娥徐兆军刘伟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肝硬化腹水排放腹水腹腔灌洗
组织学改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糜烂性食管炎(RE)患者以及正常人的食管远端黏膜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症状产生的机制。方法 104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NERD组30例和RE组54例;在齿状线上2~3 cm取活检行光镜检查,观察其组织学改变,包括:①黏膜上皮细胞间隙增宽;②上皮细胞气球样膨胀;③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乳头延长;④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⑤基底层过度增生,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流相关病理组织学特征指标的总体检出情况:在组织学第①~⑤项中NERD与正常组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RD与RE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RD患者与正常组远端食管组织通过光镜观察时病理改变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R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姜宗丹张振玉徐兆军罗新华黄文斌张弓羽王军洁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组织学
双导丝技术及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在困难性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及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困难性ERCP胆管插管患者81例,分三组采用不同插管方法,其中双导丝技术(A组)33例,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B组)18例,常规插管法(C组)30例。比较3种方法胆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28例插管进入胆总管,成功率84.8%,B组患者17例进入胆总管,成功率94.4%,C组患者16例进入胆总管,成功率53.3%。A、B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B、C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1例,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15.2%;B组患者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3例,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1例,无穿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8%;C组患者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5例,胰腺炎1例,无出血、穿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A、B、C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反复进入胰管,采用双导丝技术或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可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徐兆军高波高敏戴雪松张振玉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双导丝技术
上皮细胞间隙增宽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食管远端黏膜上皮细胞间隙的增宽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糜烂性食管炎(R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104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NERD组30例和RE组54例;在齿状线上2—3cm取活检行光镜检查,观察黏膜上皮细胞间隙是否增宽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组和NERD组平均细胞间隙分别为(1.40±0.17)μm、(1.11±0.14)μm与正常对照组(0.66±0.18)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4.170,P=0.000),而RE组和NER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4,P=0.834)。光镜下平均细胞间隙的截断(cut-off)值为0.89μm,光镜下平均细胞间隙诊断GERD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95.0%。结论光镜下黏膜上皮细胞间隙增宽可作为NERD诊断的敏感、特异且较为客观的指标。
姜宗丹张振玉徐兆军罗新华黄文斌张弓羽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细胞间隙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镜中心采用STER治疗的50例食管贲门周围S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STER。食管病变33例,贲门周围、胃底病变17例,1例病变为2个瘤体,其他均为单个瘤体。成功切除所有SMT,一次性完整切除率96.0%,手术时间32~115 min,平均(54.0±24.5)min,完整缝合创面所需金属夹4~8枚,平均(5.6±2.1)枚。术后瘤体直径0.8~3.3 cm,平均(1.6±0.4)cm。术后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平滑肌瘤40例(80.0%),间质瘤7例(14.0%),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2例(4.0%),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2.0%),切缘均为阴性。4例术中发生穿孔,3例术中发生皮下气肿,3例术后出现发热,均经保守治疗痊愈。住院时间6~15 d,平均(7.8±3.7)d。结论STER对食管贲门周围SMT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
徐兆军姜宗丹汪志兵高波高敏翟晓静戴雪松吴慧寅张振玉张予蜀
关键词:黏膜下肿瘤食管疗效
替加色罗治疗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替加色罗6mg每日2次治疗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1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门诊女性C~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9例予替加色罗6mg bid,B组22倒予西沙比利5mg tid,疗程4周及停药观察期2周,记录患者的腹痛、腹胀、便秘及便后完全排空感觉的改善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腹痛、腹胀的有效率分别为77.8%、66.7%,B组的腹痛、腹胀的有效率分别为27.3%、35%,两组腹痛缓解比较有差异(P=0.032),腹胀缓解比较有差异(P=0.031).A组每周排便次数、每周元排便天数、便后有完全排空感觉的次数与基线期和B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1。替加色罗组和时照组的不良反应均不超过5%,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腹痛、头昏、恶心,均较轻微。血压、心率、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替加色罗6mg每日2次能明显缓解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安全性良好。
徐兆军
关键词:替加色罗女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性腹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