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 作品数:16 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联性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随年龄变化特征,为探讨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安徽省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7 974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问卷调查获得睡眠状况。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睡眠时间与BMI-Z分(Z-BMI)的关联性。结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9~11岁、12~14岁、15~18岁学生中每天睡眠时间超过8 h的比例分别为73%,34.6%,3.3%。9~11岁、12~14岁、15~18岁学生中睡眠时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3%,8.4%,3.3%,各年龄组睡眠时间充足率女生均低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8,3.876,22.702,P值均〈0.05)。15~18岁组男女生睡眠时间与Z-BMI呈负关联(β=-0.070,P〈0.05),且两者关联在男生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2~14岁组女生,随睡眠时间增加Z-BMI降低(β=0.073,P〈0.05);分组分析显示,与睡眠时间小于7 h组相比,睡眠≥8 h组Z-BMI降低(β=-0.229,P〈0.05)。结论睡眠时间不足在安徽省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睡眠时间不足可能增加Z-BMI增高的风险。
- 王博万宇辉孟秀红张辉徐亮陶瑞文王雅斐左阿珠许韶君陶芳标
- 关键词:睡眠睡眠障碍人体质量指数
- 母亲孕期增重与婴儿气质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孕期增重与婴儿气质的关系。方法 选取5~7月龄婴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推荐的孕期增重适宜范围将其分为:孕期增重偏低、适中和偏高3组。结果 婴儿气质9个维度中的节律性、适应性、持久性和反应阈在不同的孕期增重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增重偏低组节律性和持久性的得分高于增重偏高组,增重偏高组反应阈得分高于增重适中组。分层分析进一步显示:母亲年龄≤30岁时,孕期体重的变化对婴儿气质的节律性、适应性、心境和反应阈有影响(P〈0.05),不管是母亲受教育程度为中学及以下还是高中及以上时,节律性得分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增重异常可能会影响子代的气质,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婴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 朱瑞张志刚高京华袁丁王敏蔡淑英赵蕊徐亮曹秀菁
- 关键词:孕期增重婴儿气质
-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IgE水平与肾脏损害关系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 1992年
-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免疫学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有关EHF患者肾脏损害与体液免疫反应直接有关的系统研究甚少。
- 徐亮曹慰祖王家骥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学血清ELISA
- 中国3个城市中学生颈肩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调查中学生颈肩症状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引起中学生颈肩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沈阳、郑州和深圳进行横断面调查,共抽取24所中学.采用单纯随机方法,在每所中学每个年级抽取3~4个班级,对抽取的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颈肩症状、体育锻炼时间、学业压力、视屏行为、静坐行为等信息.共发放了问卷10566份,收回有效问卷10270份.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颈肩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行为和静坐行为对青少年颈肩症状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颈肩症状检出率为19.2%(1968/10270),女生颈肩症状的检出率[22.6%(1137/5039)]高于男生[15.9%(831/5231)](P<0.001);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颈肩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3%(253/1901)、16.8%(326/1942)、18.5%(299/1617)、21.8%(417/1915)、21.4%(345/1611)和25.5%(328/1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最近3个月以来总是持续玩手机≥40 min(OR=4.66,95%CI:3.95~5.49)、持续看电视≥40 min(OR=4.01,95%CI:3.39~4.73)、持续使用电脑≥40 min(OR=3.61,95%CI:3.09~4.23)、持续做家庭作业≥60 min(OR=3.25,95%CI:2.79~3.79)、平均每天端坐时间累计≥10 h(OR=4.95,95%CI:4.25~5.77)、持续端坐≥90 min(OR=5.18,95%CI:4.42~6.06)者检出颈肩症状的风险较高.结论 中国中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女生)颈肩症状的检出率较高,长时间、高频率的视屏行为、静坐行为与中学生颈肩症状发生有关.
- 徐亮万宇辉刘婉张诗晨马双双许韶君翟露露张辉曹秀菁陶芳标
- 中学生户外活动与自我报告近视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 分析中学生户外活动与自我报告近视的关联,探讨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选取深圳、南昌、郑州和沈阳4个城市的1297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学生人口学特征、自我报告近视状况、最近一周户外活动情况等信息.共收回有效问卷12603份.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户外活动频率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为69.6%(8766/12603),初一至高三自我报告近视率分别是52.1%(1216/2335)、61.6%(1459/2369)、69.0%(1470/2129)、80.0%(1812/2265)、79.4%(1622/2042)、81.1%(1187/1463),随着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39.67,P〈0.001);双亲均不近视、单亲近视、双亲均近视的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分别是63.5%(4927/7756)、78.0%(2664/3415)、82.1%(1175/1432)(χ2趋势=328.28,P〈0.001).户外活动行为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之间存在关联,课外时间总是待在家中不外出的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较高(OR=1.58,95%CI:1.36~1.82);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及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7(0.57~0.78)、0.77(0.64~0.92).按照父母近视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双亲均不近视的中学生中,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和户外休闲娱乐活动者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8(0.55~0.82)、0.76(0.61~0.95);单亲近视的中学生,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和户外休闲娱乐活动者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也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5(0.47~0.90)、0.68(0.47~0.98).结论 户外活动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
- 翟露露伍晓艳许韶君万宇辉张诗晨徐亮刘婉马双双张辉陶芳标
-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日常生活活动
- 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婴儿母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母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增重及子代出生体重、身长等情况。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为12.3%(199例),孕期增重过高的检出率为52.1%(842例)。超重/肥胖组其子代出生体重、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子代的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以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在孕期增重过高组,增重适宜组和增重不足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控制了母亲年龄等因素后,孕前超重/肥胖增加了巨大儿(OR=1.7,95%CI:1.2~2.6)、大于胎龄儿(OR=1.7,95%CI:1.1~2.5)的发生风险,孕期增重过高则增加了巨大儿(OR=1.7,95%CI:1.2~2.5)、大于胎龄儿(OR=1.7,95%CI:1.1~2.4)的发生风险。而孕期增重不足能增加低体重儿(OR=2.2,95%CI:1.1~4.4)、小于胎龄儿(OR=2.0,95%CI:1.2~3.4)的发生风险。结论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均与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孕期增重不足与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孕期保健应该加强对孕妇体重的监测,防止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 赵蕊徐亮吴明磊李瑞张志刚曹秀菁
- 关键词: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出生体重
- 安徽汉族儿童青少年消瘦性营养不良现状及动态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汉族儿童青少年消瘦现状,并对近10年动态进行分析,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0与2014年安徽省学生体质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消瘦筛查采用WS/T456-2014《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5—2010年男、女生消瘦检出率分别从19.4%和12.3%下降至12.7%和9.0%,降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4年儿童青少年消瘦检出率男女生分别为11.5%和8.3%,与2010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省儿童青少年消瘦性营养不良问题仍然严重,需引起重视。
- 鲍冬红张辉王博徐亮万宇辉陶芳标许韶君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 文献快报(3):关节活动过度是青少年骨骼肌疼痛的危险因素
- 2016年
- 韧带松弛可引起关节活动过度(Joint hypermobility,JH),一直被称为良性关节过度活动综合征,但也可以引起一些其他临床特征,如关节痛(可能由于关节活动过度改变了关节生物力学而造成的),因此JH具有重要健康管理方面的意义。JH评估使用最多的是根据Beighton评分系统,共有9个关节进行计数,包括两个拇指、两个小手指、双肘、两个膝盖和脊柱关节,评分≥4分通常认为JH的存在。最近研究发现受试者JH的发生率女孩为27.5%,男孩为10.6%。骨骼肌疼痛的类型很多,包括某一特定部位短暂的疼痛、某一部位长期的疼痛、长期而广泛的疼痛,
- 徐亮苏普玉TOBIAS JHDEERE KPALMER S
- 关键词:韧带松弛躯体症状卫生工作肌痛
- 安徽省2005—2014年城乡中小学生龋患状况比较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了解2005,2010,2014年安徽省城乡学生龋齿患病(龋患)情况及其变化,为开展学生龋齿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05,2010,2014年安徽省7,9,12和14岁汉族中小学生共8 582人为调查对象,以乳龋失补(dmf)率、恒龋失补(DMF)率为指标,分析近10年患龋率和龋失补的变化。结果 2014年总乳龋率为50.8%,乳龋失补的构成比分别是78.2%,16.8%,5.0%,总乳龋率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35,P〈0.01),恒牙DMF率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P〉0.05);2005,2010,2014年汉族学生的dmf率分别是36.5%,48.1%,50.8%,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性χ^2=61.863,P〈0.01);2005,2010,2014年乡村不同性别学生dmf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生趋势性χ^2=25.079,女生趋势性χ^2=20.673,P值均〈0.01)。结论安徽省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居高不下。学校、家庭及相关部门应重视中小学生的龋齿问题,加大口腔保健的投入力度。
- 徐亮万宇辉张辉王博陶瑞文王雅斐左阿珠许韶君曹秀菁陶芳标
- 关键词:龋齿患病率流行病研究
- 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关联的生态学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测量分布情况,探寻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相关要求,测量安徽省合肥、宿州、池州3个地区城乡7-18岁汉族女生共4 844人的上臂、腹部、肩胛下皮褶厚度以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计算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MI)、腰高比和腰臀比;利用问卷调查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应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年龄。结果安徽省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1.95岁,合肥、池州和宿州3个地区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2.11岁、12.32岁和11.40岁。城乡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1.68岁和12.21岁,城乡相差0.53岁。9-13岁组初潮组中体脂率高的人数百分比比未初潮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对应分析体脂率、皮褶厚度与月经初潮年龄呈负相关。结论BMI、腰高比和腰臀比与月经初潮只存在一定关联性。安徽省女童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密切相关。
- 王雅斐万宇辉张辉陶瑞文左阿珠王博徐亮陶芳标
- 关键词:月经初潮体脂分布个体生态学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