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8H指数:6
-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苏虞地区城市扩展模式及环境成本研究
-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大城市向外离心扩展迅速,特别是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膨胀与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建设用地空间不断向外蔓延,占用大量耕地、水域、林地等生态用地,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苏州、常熟作为该区大...
- 彭立华
- 关键词:环境成本生态系统
- 中国城市群规划的创新理念被引量:1
- 2007年
- 赵梅姚士谋彭立华
- 关键词:城市群规划全球经济一体化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统筹规划
- Citygreen模型在南京城市绿地固碳与削减径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78
- 2007年
- 在剖析美国Citygreen模型评估城市绿地固碳效益与削减径流效益运算原理的基础上,将该模型应用于中国南京主城区,探索模型所需数据的获取方法及途径,计算不同类型城市用地的生态效益及价值.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不同类型植被固碳效益相当于等面积自然山林的5%~60%;南京主城区绿地固碳与削减径流两项生态价值之和约为1·77×108元;城市6类建设用地的植被固碳与削减径流生态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业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研究结果能够指导城市规划和绿地建设,并对中国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定量评价的广泛开展具有一定意义.
- 彭立华陈爽刘云霞王进
- 关键词:城市绿地
- 经济发达区内大都市用地空间的理性扩展被引量:4
- 2009年
- 城市化是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与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城镇密集、交通发达、土地利用空间高度集约化,也是沿海地区城市化的重要特点。然而,每个城市的用地空间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非理性的扩展现象,甚至有些大城市地区用地失控的现象;使之城市边缘地区过度郊区化,无限制的蔓延扩展,开发区泛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非理性化的城市建设成本不断增加,社会与环境治理成本也不断加大。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内,大都市用地空间理性扩展的5个原则与5种解决的办法,在中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国情条件下,大都市建设做到用地空间理性扩展以及城市化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学术价值。
- 姚士谋张落成陈爽彭立华
- 关键词:大都市
- 平原河网地区水质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以江苏吴江为例被引量:35
- 2009年
- 通过划分不同类型和尺度的作用区,利用吴江市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9个水质监测点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数据,分析不同作用区内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对水质有重要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与溶解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园林地同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所有尺度带状作用区和部分尺度的圆形作用区上存在显著负相关;耕地同溶解氧在圆形和带状部分尺度作用区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对吴江市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有负面影响,而耕地和园林地则会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多用地类型与水质的偏相关分析证实了不同用地类型的尺度效应,近距离分布的耕地有利于水质改善,而城镇建设用地对水质影响在较大尺度上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空间开发与水环境保护协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 张殷俊陈爽彭立华
- 关键词:平原河网土地利用水质
- 基于格网的太湖生态环境质量空间评价被引量:9
- 2007年
- 将GIS格网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太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实现了全湖范围内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揭示太湖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将太湖分为800个格网单元,在2002-2003年实测样点的水体、底泥、水生生物特征数据基础上,通过空间插值获得全部单元模拟值,然后进行格网叠加计算,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单元综合评价值,将太湖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个等级区,生成太湖生态环境空间综合评价图。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太湖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太湖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中等以下地区占全部湖区的一半以上,整体状况偏差。
- 刘云霞陈爽彭立华范成新
- 关键词:太湖格网GIS层次分析法
- 基于高分辨卫星影像的城市用地不透水率分析被引量:36
- 2006年
- 不透水地面是城市地区的特征,它与总用地的比值~不透水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生态指数常出现于城市水文、城市水质面源污染以度城市植被制图等研究中。本文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首次在我国城市中心城区尺度上探索土地利用的不透水性。基于对南京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中555个有效用地斑块样本的不透水率数据的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透水率在统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设用地中绿地的不透水率最低(0%~30%),市政设施用地的不透水率最高(80%,100%),居住与道路广场用地的不透水率接近,而工业用地的不透水率相对较低(40%~75%),平均城市建设用地不透水率约69%。该结果填补我国城市用地不透水率研究的空白,为城市水文模拟研究提供下垫面参数。并可望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
- 陈爽张秀英彭立华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 城市生态空间演变规律及调控机制--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77
- 2008年
- 长三角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大城市向外扩张及郊区城市化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空间的加速扩展,在政府干预下,生产、生活性用地与生态性用地间表现出复杂的双向流动特征。鉴于生态性用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服务功能,以及人文因素在解释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重要意义,有必要针对人类干预下的城市生态性用地时空和质量演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利用1986、1996、2002年TM影像解译的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南京市城生态空间数量增减和质量变化,从经济发展阶段、宏观政策环境和城市扩展规律等方面分析变化的驱动力,揭示政府干预下生态空间的结构和功能演变规律,并提出生态空间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生态空间面积总体保持平衡,其中绿色空间有所增长,蓝色空间有所下降;(2)生态空间的服务功能下降,景观格局上总体呈现破碎化、人工化趋势;(3)空间分布上,城市扩展前缘的主城区生态空间数量和质量下降严重,而属于城乡交错地区的都市发展区在退耕还林和农业经济结构变化等影响下生态空间数量有所上升,水面及洲滩湿地等高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空间消失或蚕食,造成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研究发现,简单的面积指数难以控制生态空间的服务功能下降,生态空间保护必须依靠政府的多方面干预和调控行为。研究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策略研究内容。
- 陈爽刘云霞彭立华
- 关键词:生态空间土地利用
- 南京市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圈层结构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在对南京市三个时间段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将南京市域分为主城区、都市发展区、都市外围区三个圈层,定量分析不同圈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演变规律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986—2002年间,市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大,但主城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服务价值均明显下降;都市发展区衰减幅度较小;都市外围区略有上升。生态环境质量演变和生态服务价值演变的大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和速率有所不同。
- 刘云霞陈爽姚士谋彭立华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生态服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