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瘤
  • 1篇血肿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预后
  • 1篇神经功能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治疗
  • 1篇重型
  • 1篇微小动脉瘤
  • 1篇小动脉
  • 1篇颅脑
  • 1篇颅脑创伤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微小动脉...
  • 1篇膜下
  • 1篇膜下血肿
  • 1篇脑创伤
  • 1篇介入

机构

  • 2篇江门市新会区...

作者

  • 2篇彭彬
  • 2篇张欣瑜
  • 1篇钟立行
  • 1篇陈永群
  • 1篇程树来
  • 1篇任安洲
  • 1篇卢天喜
  • 1篇王康
  • 1篇苏苟大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外医药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微小动脉瘤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介入组(n=34,采取介入栓塞治疗)与夹闭组(n=33,采取开颅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能力、术中及术后不良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介入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介入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夹闭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远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近期临床效果较好,远期疗效与开颅夹闭术相当,安全性较高,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彭彬张欣瑜
关键词: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神经功能
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探讨(附96例报道)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伤情表现、头颅CT特点、手术情况、术后颅内压改变等,以及与其预后的关系. 结果 伤后3~6个月GOS评分评定为死亡16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13例,中残24例,恢复良好37例.96例患者中,特急性血肿的病死率为20.8%(11/53),急性血肿的病死率为15.6%(5/32),亚急性血肿11例无一死亡;GCS评分3分的死亡率为100%(6/6),4分的死亡率为60%(6/10),5分的死亡率为10%(2/20),6分的死亡率为4.5%(1/22),7分的死亡率为4.8%(1/21),8分者17例无一例死亡;双侧瞳孔散大者死亡率为53.3%(8/15),单侧瞳孔散大者死亡率为14.8%(8/54),无瞳孔散大者27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颅内压<30 mmHg者20例无一例死亡,31~35mmHg者死亡率为57.1%(4/7),>35 mmHg者8例全部死亡;死亡病例的CT中线移位均超过10mm. 结论 在重型复合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病情进展快、GCS评分低、双侧瞳孔散大、中线移位超过10mm、术后颅内压持续>30mmHg提示死亡几率高、预后不良.
陈永群张欣瑜王康卢天喜彭彬苏苟大钟立行程树来任安洲
关键词:颅脑创伤硬膜下血肿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