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X线
  • 3篇体层摄影
  • 3篇综合征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64排螺旋
  • 3篇64排螺旋C...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低剂量
  • 2篇低剂量螺旋C...
  • 2篇动脉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新生儿

机构

  • 9篇漯河市第三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张艳芹
  • 4篇孙培祥
  • 3篇杨群顶
  • 3篇王良东
  • 2篇邢孟琴
  • 1篇张啸波

传媒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扩散加权成像在女性附件囊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女性附件囊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经病理证实为附件囊性肿块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分析囊性肿块不同病灶性质扩散系数值、相对信号强度值的变化。结果良性附件囊性肿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扩散系数值由低到高依次为血液性病灶、脂质性病灶、脓液性病灶、黏液性病灶、浆液性病灶,不同病灶性质扩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O.01);相对信号强度值以脓液性病灶最高,黏液性病灶其次,均显著高于血液性病灶、脂质性病灶、浆液性病灶(P〈O.01)。良性与恶性附件囊性肿块黏液和浆液性病灶扩散系数值、相对信号强度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女性附件囊性肿块的类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判断囊性肿块良恶性中还存在局限性。
张艳芹王良东
关键词:囊性肿块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价值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诊冠心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22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检查出心肌桥89例,检出率27.1%。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准确、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
王良东邢孟琴张艳芹
关键词:冠状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低剂量螺旋CT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的应用价值,以及探讨这种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有胸部症状患者80例,将有胸部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对患者的检查总共通过2种方法来检测。①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有胸部症状患者来进行检查。②采用常规剂量螺旋CT对有胸部症状患者来进行检查。将两种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对患者的病灶,病灶结构,以及病灶定性这几个方面的检查,这两种方法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通过高分辨的扫描,可以将诊断率明显的提高。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不管是低剂量的螺旋CT还是常规剂量的螺旋CT二者都具有相同的诊断价值,不过通过低剂量全肺扫描联合病变部位靶扫描是胸部CT检查的最佳选择。这种方法也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
张艳芹
关键词:螺旋CT低剂量胸部
低剂量螺旋CT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降低管电流、降低管电压和增大螺距扫描,并对图像分析。结果:可以清晰显示肺野透亮度减低16例,颗粒状影18例,支气管充气征17例,"白肺"2例,气胸2例,右肺不张1例,食道积气2例。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很大价值。
王良东邢孟琴张艳芹
关键词:低剂量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7例确诊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7例均行MRI检查,其中4例行CT检查。结果:7例中,双侧顶叶病变6例,枕叶2例,基底节1例,颞叶2例,小脑半球1例。病变主要位于皮质区及皮质下区,多呈脑回状,双侧大致对称,少部分不对称。MRI表现: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CT表现为低密度。复查MRI或CT,5例子痫首诊1个月复查病灶缩小或消失,1例高血压半年后复查可见斑片状软化灶,1例肾病综合征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未见明显病灶。结论:通过CT、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可对PRES作出正确诊断。
孙培祥杨群顶张艳芹
关键词: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腺瘤的MRI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MRI对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CA的MRI检查资料,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病灶均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肝右叶5例,左叶3例,平均直径5.8cm。4例肿块内有出血;7例有包膜。2MRI平扫:T1WI同相位呈稍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例;反相位信号均减低;T2WI稍高信号6例,等或稍低信号2例,DWI稍高信号7例,等信号1例。3MRI增强:6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3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均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稍低信号。7例有包膜并延迟强化。结论MRI检查能准确显示HCA的病理成分,可以提高其与肝内含脂质病变的鉴别诊断,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张艳芹孙培祥张啸波叶慧仪
关键词:肝细胞腺瘤磁共振成像X
Budd-Chiari综合征64层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特征及CT血管成像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脏64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成像基础,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1例Budd-Chiari综合征病人进行三期增强检查,并对相关血管分别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和多平面重建(MPR),分析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脏64层CT动态强化的规律,并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类型及肝内外侧枝循环情况。结果:11例螺旋CT动态增强的BCS患者3例为急性期,8例为慢性期。7例为肝静脉梗阻,4例为下腔静脉梗阻。门脉期肝脏周边强化型4例,中心强化型2例,斑片强化型1例,均匀强化4例。肝内侧支静脉开放6例,其它征象如肝肿大、肝脏尾叶增大、脾大、腹水、肝内外侧枝血管形成等表现也可见到。结论: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无创性显示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情况。
孙培祥杨群顶张艳芹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X线计算机侧枝循环
64排螺旋CT诊断小肠Crohn病16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肠镜、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小肠Crohn病病例,全部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9例行三期增强扫描,并用ADW4.4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重建成像。结果 16例中,表现为肠壁增厚47个节段,28个节段均匀强化,12个节段分层强化;7个节段强化不明显。肠腔狭窄20节段,12例系膜缘肠壁增厚大于对侧。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及"梳样征"17个节段,肠系膜淋巴结肿大8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6例,瘘管形成4例,腹腔脓肿6例,炎性包块4例,消化道穿孔2例。MPR、MIP技术有助于对病变的全面显示。结论小肠Crohn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孙培祥杨群顶张艳芹
关键词:腹部CROHN病体层摄影技术X线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血管CT(CTA)对患者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检查,记录两种检查各自的阳性、阴性结果。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冠脉狭窄等病变情况,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78.0%,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84.2%。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高,诊断灵敏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无创检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艳芹
关键词:冠状动脉CT成像冠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