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清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输卵管妊娠的风险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辅助生殖技术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患者发生输卵管妊娠(FP)的风险因素及早期预测的指标.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某生殖中心接受IVF-ET后发生FP及正常宫内单胎妊娠(S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FP组既往有宫外孕病史(27.6%)和子宫肌瘤(6.7%)的比例明显高于SF组的16.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30,4.804;P <0.05);存在输卵管积水的患者比例(21.9%)略高于SF组(1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809,P=0.051);存在输卵管梗阻(20.0%)及宫颈支原体感染抗生素治疗史(28.6%)的患者比例低于SF组(38.5%,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709,7.302;P <0.05).FP组与SF组移植日内膜厚度[(1.04±0.15)/(1.14±0.14) mim]、移植后14d测定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5.07±174.26)/(490.93±276.71) mIU/ml]、雌二醇[(203.15±302.33)/(935.55±704.94) pg/ml]、孕酮浓度[(31.76±15.63)/(54.24±48.53)ng/ml]、移植后阴道流血(47.6%/2.1%)及腹痛症状发生率(22.9%/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5.279,-11.477,-10.971,-4.572,74.661,32.793;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外孕史、移植日内膜厚度为IVF-ET后患者发生FP的独立风险因素,移植后14 d测定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雌二醇浓度、阴道流血、腹痛症状为IVF-ET后患者发生FP的早期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宫外孕病史及移植日内膜较薄的患者IVF-ET后发生FP的风险大,有炎症患者胚胎移植前应用抗生素治疗可降低FP的发病风险;通过早期观察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浓度和阴道流血、腹痛的症状可提前预测FP的发生.重视胚胎移植前后的宣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定期随访是预防严重并发症,获得良好结局的关键.
- 张秀清夏铭笛耿玲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护理
- 腔内理疗对89例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腔内理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至少连续两次因子宫内膜<8 mm放弃冻胚移植的186例患者,再次准备冻融胚胎移植前利用盆腔治疗仪行腔内理疗者89例为实验组,同等条件非腔内理疗者97例为对照组;同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A组(24~34岁)和B组(35~42岁)两个年龄亚组,所有患者均移植1枚优质囊胚,比较两亚组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穿支血流分级、生化妊娠率、生化妊娠流产率、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年龄亚组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移植前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0.74±0.11)mm vs(0.76±0.10)mm,P=0.422;B组:(0.73±0.11)mm vs(0.73±0.10)mm,P=0.854)],子宫内膜穿支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0.697,B组:P=0.835)]。A组中腔内理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生化妊娠率(65.5%vs 50.0%,P=0.103)及临床妊娠率(51.7%vs 46.0%,P=0.553)、活产率(37.9%vs 40.0%,P=0.8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中腔内理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生化妊娠率(64.5%vs 38.3%,P=0.023)、临床妊娠率(61.3%vs 25.5%,P=0.002)及活产率(45.2%vs 21.3%,P=0.025)均显著提高,生化妊娠流产率降低(5.0%vs 33.3%,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龄(35~42岁)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胚移植前行腔内理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
- 张秀清张敬蒋琪李晨刘畅李瑞静冯惠娟耿玲
-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
- 抗苗勒管激素与女性自然妊娠能力的关联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与育龄期女性自然妊娠能力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601例育龄期女性的临床资料。将受试者按年龄分为低龄组(≤35岁,n=292)和高龄组(>35岁,n=309);每组根据AMH水平,进一步分为低AMH(<1.0 ng/mL)、中AMH(1.0~3.5 ng/mL)以及高AMH(>3.5 ng/mL)3个亚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AMH水平女性的自然受孕率。结果601名女性中,202例(33.61%)在12个月随访期内获自然妊娠,其中低龄组临床妊娠率为53.42%(156/292)、高龄组为14.89%(46/309)。低龄组:高、中、低AMH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4.97%(94/171)、56.38%(53/94)、33.33%(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AMH水平与低龄女性自然妊娠率无关联。高龄组:高、中、低AMH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71%(15/42)、21.10%(23/109)、5.06%(8/158),高AMH女性的自然妊娠率较中、低AM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AMH对高龄女性的自然妊娠能力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AMH=0.74)。结论血清AMH水平对高育龄女性的自然妊娠能力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不能作为年轻女性生育潜能的惟一评价指标。
- 高任远张敬刘方方李瑞静张秀清秦莹莹
- 关键词:抗苗勒管激素年龄自然妊娠生育力
- 辅助生育技术护理管理
- 2008年
- 许立红吴桂华张秀清李琳琳
- 关键词:护理管理辅助生育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医学教科书ART
- 辅助生殖技术后输卵管妊娠风险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分析
- 张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