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石蕊

作品数:251 被引量:1,206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7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7篇农业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1篇饲料
  • 40篇日粮
  • 35篇仔猪
  • 28篇营养
  • 26篇肉鸡
  • 25篇断奶
  • 24篇断奶仔猪
  • 19篇动物
  • 19篇添加剂
  • 16篇消化率
  • 15篇代谢
  • 15篇畜禽
  • 14篇低蛋白
  • 14篇育肥
  • 14篇育肥猪
  • 14篇饲粮
  • 14篇肥猪
  • 13篇生长猪
  • 13篇免疫
  • 10篇血液生化指标

机构

  • 241篇湖南农业大学
  • 30篇湖南省畜牧兽...
  • 7篇湖南环境生物...
  • 7篇湖南省丰康生...
  • 6篇教育部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亚...
  • 5篇湖南新发展农...
  • 4篇湖南农学院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长沙学院
  • 2篇湖南省微生物...
  • 2篇广东溢多利生...
  • 2篇湖南省津市监...
  • 2篇湖南省饲料工...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鹿儿岛大学
  • 1篇永州职业技术...

作者

  • 251篇张石蕊
  • 78篇贺喜
  • 30篇易学武
  • 25篇戴求仲
  • 20篇胡官波
  • 17篇李敏
  • 16篇陈达图
  • 16篇朱良
  • 15篇张铖铖
  • 14篇蒋桂韬
  • 14篇武进
  • 12篇刘靖
  • 11篇易孟霞
  • 11篇岳龙
  • 11篇袁钟宇
  • 11篇魏文贵
  • 10篇刘海林
  • 10篇田科雄
  • 10篇刘耕
  • 9篇王开丽

传媒

  • 23篇饲料工业
  • 21篇湖南饲料
  • 19篇动物营养学报
  • 15篇饲料与畜牧(...
  • 13篇饲料研究
  • 1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饲料
  • 8篇饲料广角
  • 7篇广东饲料
  • 6篇饲料博览
  • 6篇中国畜牧杂志
  • 6篇家畜生态学报
  • 6篇猪业科学
  • 6篇中国饲料添加...
  • 4篇动物科学与动...
  • 4篇中国畜牧兽医
  • 4篇中国畜牧兽医...
  • 4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养猪
  • 3篇湖南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7篇2016
  • 13篇2015
  • 23篇2014
  • 9篇2013
  • 22篇2012
  • 12篇2011
  • 15篇2010
  • 19篇2009
  • 24篇2008
  • 12篇2007
  • 26篇2006
  • 13篇2005
  • 13篇2004
  • 10篇2003
  • 10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2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混合日粮对南方奶牛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
<正>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36头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子设计,根据产奶量、胎次及泌乳天数随机分为 6组(n=6),分别为精粗分饲组(SI)、TMRl组(T1)、TMR2组(T2)、TMR3组(T3)、TMR4组 (T4)和T...
易学武张石蕊肖兵南刘海林谭新戴求仲
关键词:精粗比采食行为产奶性能表观消化率
文献传递
酸化剂对仔猪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不同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了160头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进行Ⅰ(15d)和Ⅱ(15d)2期饲养试验。试验猪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试验日粮在相同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kg/t复合酸化剂、2kg/t复合酸化剂和2.5kg/t复合酸化剂,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结果表明:在试验Ⅰ期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酸化剂各组日增质量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中以添加2kg/t复合酸化剂的试验2组最高;在试验Ⅱ期,试验4和5组日增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Ⅱ期,试验组血液的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加酸化剂的试验2、3和5组血液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试验各组淀粉酶活性上升,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酸化剂添加可提高仔猪日增质量,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kg/t复合酸化剂是有效的,但以添加比例2kg/t为适宜。
王荣发张石蕊金莉
关键词:酸化剂仔猪血液指标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路径探析被引量:10
2017年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结合循环农业经济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种养结合协调发展的意义,从生猪、奶业、家禽、渔业4个专业维度提出种养结合的技术模式和路径,分析了当前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宣传和投入,加大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研究力度、加强种养结合产业园区建设等发展建议。
张献新庞爱军张石蕊
关键词:循环农业种养结合可持续发展
脱酚棉籽蛋白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试验采用脱酚棉籽蛋白按比例替代饲粮中豆粕,探讨脱酚棉籽蛋白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消化能、粗蛋白和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一致的情况下,脱酚棉籽蛋白的添加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P>0.05),高量添加极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但并不影响其他血液生化指标(P>0.05)。脱酚棉籽蛋白是一种优良安全的育肥猪日粮植物蛋白资源。
李敏张石蕊贺喜王开丽张铖铖武进张俪蓝
关键词:脱酚棉籽蛋白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
日粮共轭亚油酸对两个品种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日粮类型0或1%CLA,长沙黄或爱拨益加肉仔鸡)研究日粮CLA对两个品种肉仔鸡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CLA可以显著增加两个品种肉仔鸡各阶段的体增重,改善4~6周和0~6周的饲料转化效率(P〈0.05),提高胸肌率(P〈0.05)、降低腹脂率(P〈0.05)和腹脂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P〈0.05)。爱拨益加肉仔鸡(AA)的生长性能、胸肌率、腹脂率、血液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长沙黄肉仔鸡(P〈0.05)。除血液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外,品种和日粮CLA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LPL的影响不存在互作关系。
贺喜戴求仲张石蕊胡艳蒋桂韬
关键词:脂类代谢基因表达共轭亚油酸肉仔鸡
猪采食量的调控
2009年
动物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主要对猪采食量的重要性、采食量的调节机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调控采食量的因子做一综述。
刘靖张石蕊
关键词:采食量
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小肠绒毛形态结构和黏膜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7
2011年
本文旨在比较研究小麦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小肠绒毛形态结构和黏膜生长抑素(SS)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22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黄羽肉鸡375羽,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25羽。对照组饲喂小麦型基础饲粮,试验Ⅰ和Ⅱ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mL/t真菌性和细菌性木聚糖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8d,制作石腊切片观察小肠形态学结构,并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测定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SS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1)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均呈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的趋势。但除试验Ⅱ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各组间其余肠段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2)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均呈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降低了11.39%(P<0.05),而试验Ⅱ组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分别降低了17.90%(P<0.01)和15.61%(P<0.05),回肠隐窝深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均表现出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的规律。其中,试验Ⅰ组十二指肠V/C值比对照组高21.94%(P<0.05),试验Ⅱ组3个肠段V/C值分别比对照组高38.66%(P<0.01)、37.83%(P<0.01)和25.58%(P<0.05),且试验Ⅱ组十二指肠V/C值也比试验Ⅰ组高出14.41%(P<0.05)。4)试验Ⅰ组和Ⅱ组试鸡十二指肠SS mRNA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49.59%(P<0.01)和52.49%(P<0.01),空肠SS 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了6.83%(P>0.05)和44.30%(P<0.05),但2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小麦型饲粮中添加2种来源的木聚糖酶均可促进黄羽肉鸡小肠绒毛形态发育,抑制肠黏膜SS mRNA的表达,总体上细菌性木聚糖酶的作用效果与真菌性木聚糖酶没有显著差异。
蒋桂韬胡艳王向荣张旭张石蕊戴求仲
关键词:细菌性木聚糖酶黄羽肉鸡小肠绒毛SS
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浆氨基酸和尿素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2个试验探讨饲粮中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SID Val)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浆氨基酸和尿素氮含量的影响。试验1、试验2分别选用360头初始体重为(53.75±2.63)kg、(83.67±2.9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按体重相近、遗传基础相似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同一试验中,各处理的饲粮除缬氨酸外,其余营养水平均参照NRC(2012)推荐标准设计。试验1中各处理试验饲粮的SID Val水平分别为0.50%、0.55%、0.60%、0.65%和0.70%,试验期为50-80kg阶段;试验2中各处理试验饲粮的SID Val水平分别为0.43%、0.48%、0.53%、0.58%和0.63%,试验期为80-120kg阶段。结果表明:试验1中饲粮SID Val水平为0.65%和0.70%的处理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较饲粮SID Val水平为0.50%的处理得到显著改善(P〈0.05);试验2中饲粮SID Val水平为0.53%、0.58%和0.63%的处理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饲粮SID Val水平为0.43%的处理(P〈0.05);随着饲粮SID Val水平的增加,2个试验中试验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呈线性和二次趋势(P〈0.01)。除试验2中血浆谷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外,饲粮SID Val水平对试验1和试验2中试验猪血浆尿素氮及所有必需氨基酸和其他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折线模型和二次曲线回归模型,综合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得出,育肥猪50-80kg、80-120kg阶段饲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5%、0.70%时,其SID Val需要量范围值分别为0.61%-0.66%、0.52%-0.56%,最佳需要量分别为0.65%和0.53%。
易孟霞易学武贺喜陈达图胡官波张石蕊
关键词:缬氨酸育肥猪血浆氨基酸
L-茶氨酸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L-茶氨酸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69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3只。6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饲喂无抗生素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硫酸黏杆菌素的饲粮,前期(1~3周)添加200 mg/kg,后期(4~7周)添加150 mg/kg]、4个不同梯度(100、200、400和800mg/kg)L-茶氨酸试验组,试验期为49 d。试验检测了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及血清溶菌酶活性、抗体水平和免疫细胞因子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100 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的体增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00、200和800 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的肠道sIgA含量和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后期,与对照组及抗生素组比较,L-茶氨酸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sIgA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00、200和400 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和400 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血清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各组黄羽肉鸡血清溶菌酶的活性和白细胞介素-4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一免后第6天,100和200 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一免后第14天,100、200和400 mg/kg L-茶氨酸组黄羽肉鸡抗牛血清白蛋白(BS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阶段各组间的抗BSA抗体水平和新城疫抗体滴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L-茶氨酸对黄羽肉鸡生长后期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说明其对黄羽肉鸡后期生长是安全的;同时L-茶氨酸可提高黄羽肉鸡生长前期肠道sIgA�
文慧魏时来张石蕊侯德兴肖文军贺喜
关键词:黄羽肉鸡免疫功能
鸡的淀粉营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淀粉是大多数畜禽的重要能量来源,因此,淀粉营养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淀粉的分子结构特征、淀粉在鸡体内的消化吸收特点及影响淀粉消化吸收的因素3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传统观念中淀粉是一匀质实体,且淀粉消化率在不同饲料评价体系中可以相互转化提出了质疑。
李湘张石蕊戴求仲
关键词:淀粉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