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强 作品数:28 被引量:136 H指数:7 供职机构: 江阴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天文地球 理学 更多>>
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的治疗意义。方法对江阴市人民医院胃病专科2007年8月—2008年4月门诊及住院诊断为FD的119例患者中伴有明显精神心理异常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干预组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 范晓东 焦建华 张永强 张中极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精神心理异常 心理干预 疗效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复春、叶酸联合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转归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及后续胃复春、叶酸联合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病理转归,分析其中定标活检及胃蛋白酶原检测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定标活检技术,选择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前病变(包括萎缩、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予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1个月后复查Hp根除失败者为A组(Hp未根除组);再选择Hp根除成功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B组(Hp根除组)不予后续治疗;C组(联合治疗组)予胃复春联合叶酸口服6个月;最后共纳入患者130例,A组40例,B组44例,C组46例,所有患者均在6个月后复查胃镜、病理,了解其病理转归;并在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了解其变化。[结果]随访结束比较萎缩改善率,A、B、C 3组分别为10%、34.09%、65.22%;肠化改善率,A、B、C 3组分别为16.67%、22.86%、54.55%;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消退率,A、B、C 3组分别为5.26%、9.52%、43.48%;B组与A组在萎缩改善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化改善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分别与A、B组相比,萎缩、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蛋白酶原Ⅰ、Ⅱ及二者比值在入组前及随访结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除Hp后能改善胃黏膜萎缩,但肠化改善不明显;而进一步联用胃复春、叶酸治疗能明显改善萎缩与肠化,部分消退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定标活检可保证随访时病理取材的相比性;而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窦、胃角病变为主的癌前病变的筛查及随访价值有限。 张永强 刘鹏飞关键词:肠上皮化生 胃复春 叶酸 非停药情况下雷贝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评价雷贝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61例胃镜确诊的NSAIDs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分为A组3 1例,治疗前停服NSAIDs ;B组3 0例,继续服用NSAIDs。两组患者均口服雷贝拉唑钠片10mg·次-1,1次·d-1,疗程6周。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A组痊愈率为5 1.6% ,愈合率为96.8% ;B组痊愈率为40 % ,愈合率为86.7%。A组痊愈率和愈合率稍高于B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NSAIDs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满意,能在不停用NSAIDs情况下促进胃溃疡愈合。 张永强 夏惠治 刘鹏飞 项斌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 停药 雷贝拉唑钠 胃溃疡愈合 痊愈率 组间差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复春、叶酸联合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转归研究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及后续胃复春、叶酸联合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转归,并分析其中定标活检及胃蛋白酶原检测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定标活检技术,选择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前病变(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张永强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胃复春 叶酸 幽门螺杆菌 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0例给予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奥美拉唑结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治疗组治疗前为(42.87±21.32)%,治疗后为(54.46±19.38)%,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FD患者有明显效果。 陆彩霞 焦建华 张永强 夏寒英 韩燕关键词:穴位埋线疗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图 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江阴市人民医院61例行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后症状明显缓解14例(A组),服用PPI后症状部分缓解30例(B组),服用PPI后症状未缓解加用双倍剂量规律治疗8周以上症状仍未缓解17例(C组)。比较三组手术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61例患者手术时间(117.46±28.50)min,术中失血量23.00(8.00,34.00)ml,术后住院时间3.00(2.00,5.00)d。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合并食管裂孔疝手术、放置补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和消化道穿孔等短期严重并发症。三组满意度评分、术后总体症状主观缓解、反流症状、PPI使用情况、吞咽困难、腹胀、腹泻或便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上腹痛、复发和再手术情况。结论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对于rGERD疗效确切,抗反流效果明显,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复发和再手术病例。 王镇 张永强 邵国益 胡根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胃底折叠术 腹腔镜手术 质子泵抑制剂 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阴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冲剂加味联合西药治疗HP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4例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2例给予健脾和胃冲剂联合泮托拉唑、硫糖铝治疗;对照组132例是给予泮托拉唑、硫糖铝治疗。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以观察临床症状和主要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溃疡面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溃疡面缩小或消失,临床症状和主要体征明显降低,其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和胃冲剂加味可显著地改善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小或消失溃疡面。 陆文晓 张永强 焦建华 陆彩霞关键词:健脾 冲剂 肝纤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纤方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T细胞亚群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肝纤方(制大黄、鳖甲、首乌、赤芍等)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并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86例随机对照观察2年。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联合应用肝纤方和拉米夫定治疗后各项肝纤指标含量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P <0. 0 1或<0 . 0 5 ) :CD+4、CD+4 CD+8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大,CD+8下降的幅度也较对照组大(P <0 .0 1)。结论:联合用药改善了患者的免疫状态,更有利于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试用价值。 洪淇 沈伟生 杨宏志 张永强 戴敏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T细胞亚群 肝纤维化 拉米夫定 两种10d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评价含呋喃唑酮和含替硝唑的两种10d序贯疗法和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前5d予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g,2次.d-1;后5d予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呋喃唑酮100mg,2次.d-1。B组:前5d予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1;后5d予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500mg,2次.d-1。C组:予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500mg,2次.d-1,疗程7d。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停药至少4周以上复查14C-UBT(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ylor根除情况。结果:共123例患者纳入研究。按试验方案(PP)分析和意向治疗(ITT)分析,A组根除率分别为91.43%和84.21%;B组分别为77.78%和68.29%;C组分别为72.50%和65.91%。A组与B、C组分别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的10d序贯疗法用于H.pylor感染的初治,疗效明显高于含替硝唑序贯疗法及7d三联疗法,可以考虑作为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之一。 张永强 焦建华 孙谨 王亚关键词:序贯方案 三联疗法 根除率 呋喃唑酮 替硝唑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压力止血带与术后患肢疼痛肿胀的关系 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文中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止血带压力对于患肢术后疼痛肿胀的影响,并对损伤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于南京总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40 mm Hg(低压力)组、270 mm Hg(中压力)组和300 mm Hg(高压力)组,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 d的疼痛及大腿周径进行测量;同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8、24 h抽取血标本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1(SOD1)、前列腺素E2(PGE2)、肌红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1天与第2天内,低压力组与中压力组患肢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力组、中压力组与高压力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压力组更加明显(P<0.01)。术后第1天与第2天内,低压力组与中压力组患者大腿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力组、中压力组与高压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压力与疼痛(r=0.518,P<0.01)与肿胀(r=0.345,P<0.05)均呈正相关。术后3 h内,3组在SOD1和PGE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 h及24 h时,低压力组与中压力组在SOD1和PGE2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高压力组分别与中压力组和低压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红蛋白在术后3 h时,低压力组与中压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力组分别与中压力组、低压力组肌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 h及24 h,3组之间在肌红蛋白水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肢术后疼痛、肿胀与术中止血带压力大小呈正相关,且肌肉坏死是损伤的主要机制。 张永强 曹青刚 赵建宁 包倪荣 陆军关键词:止血带压力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