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梧

作品数:41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哲学宗教
  • 9篇文化科学
  • 7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主义
  • 7篇文化
  • 6篇哲学
  • 5篇资本
  • 5篇马克思主义
  • 3篇意蕴
  • 3篇人学
  • 3篇资本论
  • 3篇资本逻辑
  • 3篇文化发展
  • 3篇逻辑
  • 3篇共同体
  • 3篇黑格尔
  • 2篇人类命运
  • 2篇认识论
  • 2篇若干重大问题
  • 2篇思维
  • 2篇内在逻辑
  • 2篇资本化
  • 2篇资本积累

机构

  • 40篇北京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作者

  • 40篇张梧
  • 2篇丰子义
  • 1篇邢广程
  • 1篇沈湘平
  • 1篇臧峰宇
  • 1篇王巍

传媒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山东社会科学
  • 3篇理论视野
  • 2篇哲学动态
  • 2篇北方论丛
  • 2篇江海学刊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哲学门
  • 1篇新视野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09
  • 1篇2007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建人伦日用: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2022年
随着我国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日渐重视,人伦日用的重建问题成为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伦规范是在人们的交往实践中凝结的,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合理规范形态,具有深刻的人学意蕴。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重建人伦日用的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和难题性,即如何处理个体性与伦理性的关系,仍然是现代社会悬而未决的普遍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中,重建人伦日用体系,既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需要立足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实践。当代中国的人伦重建,既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需求,更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动实践,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理论意义。
张梧
关键词:伦理生活社会关系交往实践
当劳动力成为生息资本——资本主义金融大众化的内在逻辑
2019年
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在讨论虚拟资本与生息资本时,专门谈及"在17世纪下半叶(例如在配第那里),这已经是一种很流行的观念"~①。这种观念认为,工人的劳动力可以视为生息资本,工资具有资本价值。这种从17世纪下半叶诞生的观念流传到19世纪下半叶,在庸俗经济学家和德国统计学家那里成为"很流行的观念"。
张梧
关键词: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统计学家内在逻辑金融劳动力
现代性重构与当代文化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19年
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规定了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根本内涵与基本走向。现代性与前现代性的矛盾使现代文化出现了“世俗转向”、“主体转向”与“理性转向”。一旦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便成为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问题意识:一方面,现代性的出场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人们不得不顺应现代性;但另一方面,现代性的反思性特征又使人们不得不超越现代性。所以,文化发展的时代主题正从“顺应现代性”转向“重建现代性”。在重建现代性过程中,现代性矛盾的合理扬弃不仅需要反思现代性的文化困境,同时也需要人类共同价值观的重构,这也是当今时代文化重建的重要趋势。
张梧
关键词:文化发展
罗莎·卢森堡范式:从帝国主义到全球化被引量:2
2020年
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具有深刻的空间意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扩张性、空间依赖性与空间矛盾性,因而对后来的空间批判理论具有典范性意义。与从历史纵向维度把握帝国主义的列宁范式不同,罗莎·卢森堡范式从空间横向维度批判帝国主义,二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如何实现剩余价值的问题。列宁范式继承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在剩余价值实现过程中看到了金融资本的重要性,而罗莎·卢森堡范式则将实现剩余价值的可能性寄托于资本主义外部空间。在全球化时代,相比列宁范式,罗莎·卢森堡范式更具有理论穿透力,这是由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罗莎·卢森堡范式低估了资本主义空间内部殖民的潜力,这暴露出罗莎·卢森堡范式的哲学缺陷,即停留在直观的经验主义,把扩大再生产理解为物的再生产,而没有看到社会关系的再生产,由此构成了罗莎·卢森堡范式的理论限度。
张梧
关键词: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若干重大问题的中国解答
2022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系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下的若干重大问题提供了深刻的“中国解答”,做出了独到的“中国贡献”。
张梧
关键词:《决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六中全会中共中央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及其现实展开(笔谈)被引量:1
2023年
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人学意蕴。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为出发点,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与自己的特殊国情以及相应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落脚点,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式现代化所蕴涵的人的逻辑,是对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逻辑的重大超越。
丰子义沈湘平钟明华于颖张梧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学意蕴
文化发展的战略自觉与顶层设计被引量:3
2019年
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文化战略自觉。各国都将文化发展视为战略问题,并在战略高度上审视文化发展,形成了相应的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发展的战略自觉之所以突显,原因在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文化的竞争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实力的竞争。纵观各国的文化发展战略可以发现,文化发展的合理推进离不开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合理制定我国文化发展战略,必须对文化发展的方向、道路、主体、方式与动力等问题加以深刻认识并予以顶层设计,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最终实现。
丰子义张梧
关键词:文化战略文化强国
重新审视阿甘本的“例外状态日常化”思想
围绕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是否过度的问题,阿甘本引爆了"赤裸生命"与"赤裸国家"之间的争论,这场争论正是反思阿甘本生命政治理论的契机。对照霍布斯,阿甘本的谬误在于他拒绝承认一切例外状态的真实性。然而,阿甘本的错误中却...
张梧
文献传递
资本流通过程与当代空间批判被引量:4
2017年
资本流通过程是当代资本主义空间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在总过程中仅是资本总体运动的环节而不是前提,因此空间批判理论不能简单地从资本直接生产过程出发去把握复杂的空间现象。资本流通过程展示了从"资本一般"到"空间资本"的现实道路,是理解当代空间现象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立足资本流通过程,既阐明了资本流通与空间扩张的内在关联,也阐明了作为固定资本的空间资本的生产过程与增殖逻辑。
张梧
关键词:固定资本
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人文精神重建被引量:5
2016年
重建人文精神是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人文精神的合理重建必须要立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语境。经济新常态的显著特征是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人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评价尺度,同时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经济新常态的人学意蕴。首先,经济新常态要从廉价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向人力资源的质量优势,就必须要用人文思维而非物化思维看待人力资源,这就要求实现财富观念的主体转向。其次,经济新常态要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就必须要正视人的发展需求和个性需求,这就要求消费文化的合理建构。最后,经济新常态要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就必须要正视创新劳动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创新精神的全面培育。正是在财富观念的主体转向、消费文化的合理建构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培育三个维度上,经济新常态为人文精神的重建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而人文精神又为经济新常态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
张梧
关键词:人文精神财富观消费文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