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宇 作品数:6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益肝灵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益肝灵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益肝灵片,疗程均为20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及透明质酸酶(H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7.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两者的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地降低,IL-10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地升高;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清ALT、AST、TBIL和GGT水平和LN、PC-III、IV-C及HA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肝灵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张方宇 李丽关键词:益肝灵片 还原型谷胱甘肽 老年患者 药物性肝损伤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STER治疗的SMT患者80例。在SMT上方3~5 cm建立黏膜下隧道,然后行内镜下剥离术,切除肿瘤后,采用金属夹封闭隧道入口。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TER,手术时间61.2(25~160)min。共切除SMT 83个,其中位于食管63个,贲门20个;起源于浅MP层63个,深MP层20个。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肌瘤68个,腺瘤15个。肿瘤长径平均23.2(10.0~55.0)mm, 13例长径≥35 mm, 81个肿瘤获整块切除。并发症发生率为8.8%(7/80),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平均随访10.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STER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上消化道SMT的方法。即使肿瘤长径>35 mm, STER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林廷辉 钟玉全 张方宇关键词:黏膜下肿瘤 胃镜下观察胆汁十二指肠胃反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胃镜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汁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情况,探讨术中胆汁十二指肠胃反流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胃镜组1)、B组(胃镜组2)、C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B两组在麻醉诱导插管后即刻(T_1)及手术结束即刻(T_2)置入胃镜,胃镜置入时间不超过2 min,置入胃镜后观察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情况,并提取反流物进行生化分析;B组在T_2时,若胃镜下观察有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则对反流物进行充分吸引。C组患者不置入胃镜。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后6 h(T_3)、12 h(T_4)、24 h(T_5)三个时间点恶心呕吐的VAS评分及中到重度恶心呕吐(VAS>4分)的发生率。结果在T_1时,A、B两组患者胃镜下观察均无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生;在T_2时,A、B两组的十二指肠反流发生率均为100%,A组的胃反流发生率为83.3%,B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3、T_4时,B组术后的恶心呕吐VAS评分[(2.90±1.30)、(1.63±1.03)分]低于A组[(5.90±1.58)、(3.80±1.42)分]和C组[(5.73±1.48)、(3.60±1.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重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3.3%、6.7%)低于A组(83.3%、40.0%)和C组(80.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5时,各组术后恶心呕吐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胃镜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导致胆汁急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从而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 蒋飞 吴爱玲 颜渊 黄辉 张方宇 钟小明关键词:胃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左氧氟沙星联合金双歧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金双歧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止吐、退热以及补充营养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 m L~+5%葡萄糖液250m L,1次/d,静脉滴注,3 d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4片口服,3次/天,3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TNF-α、IL-6、CD4~+、CD8~+以及CD4~+/CD8~+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27%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5),且试验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4~+水平下降(P〈0.05),且试验组CD4~+水平较低(P〈0.05);CD4~+/CD8~+水平升高(P〈0.05),且试验组CD4~+/CD8~+水平较高(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金双歧治疗急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张方宇 李丽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金双歧 急性腹泻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后感染对血清25-OH-D3水平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后感染对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内镜治疗的100例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资料,按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8例和未感染组82例,对比两组血清25-OH-D3水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探究内镜治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例感染患者共检出25株病原菌;感染组VDR A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3降低是内镜治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25-OH-D3降低是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且VDR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感染有关,等位基因A是其易感基因,可为临床评估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 张方宇 徐勇 林廷辉 罗德兰 黄凤 钟宇琼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 肝硬化 静脉曲张出血 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