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强

作品数:51 被引量:212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1篇青光
  • 31篇青光眼
  • 15篇小梁
  • 14篇眼压
  • 12篇切除
  • 12篇滤过
  • 11篇切除术
  • 11篇滤过泡
  • 10篇小梁切除
  • 10篇小梁切除术
  • 9篇手术
  • 8篇开角型
  • 7篇针刺分离
  • 7篇植入
  • 7篇开角型青光眼
  • 6篇原发性
  • 6篇植入术
  • 6篇术后
  • 6篇注射
  • 6篇结膜

机构

  • 45篇广州军区武汉...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9篇张文强
  • 39篇周和政
  • 16篇周雄
  • 13篇陈云辉
  • 5篇韩光杰
  • 5篇叶倩
  • 5篇黄志坚
  • 5篇江文珊
  • 4篇陈华新
  • 4篇杨新光
  • 4篇曾波
  • 4篇李养军
  • 3篇王柏川
  • 3篇张绍阳
  • 3篇袁敏
  • 2篇王百川
  • 2篇高玉香
  • 2篇田博
  • 2篇郭斌
  • 2篇商旭敏

传媒

  • 14篇国际眼科杂志
  • 5篇华南国防医学...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眼科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对POAG和高眼压症的降眼压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背景 拟前列腺素滴眼液是治疗青光眼,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但价格较高.国产的类似药物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已应用于临床,但大样本、多中心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鲜有报道. 目的 采用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评价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中国5个地区25家医院纳入确诊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576例837眼,其中POAG患者524例755眼,高眼压症患者52例82眼.本研究经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每晚用0.05 g/L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点眼1次,用药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压控制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采用用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评价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用药后1、2、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9.66±5.46)、(19.59±7.86)和(19.35±5.03)mmHg(1 mmHg=0.133 kPa),均较用药前的(28.36±7.86) mmHg明显下降,各时间点眼压值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8.325,P=0.000),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后1、2、3个月眼压的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0.43±7.18)%、(30.19±8.72)%和(30.71±9.90)%.治疗后1、2、3个月显效率分别为95.70%、91.76%和88.05%.用药后3个月出现结膜持续充血者占13%,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全身及其他眼部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可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好,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提供了新的选择.
张文强叶倩黄志坚黄晓莉
关键词:前列腺素类药物眼压
针刺分离及针拨断线并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无滤泡的高眼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针刺分离及针拨断线并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无滤泡的高眼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18只眼青光眼术后早期无滤泡的高眼压患者采用针刺分离巩膜瓣下粘连及针拨断线并结膜下注射5-Fu进行治疗。结果11例一次针刺分离并断线,4例两次针刺分离并断线,3例即刻失败。后进行了6~18月的随访,以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6-21mmHg为成功标准,6个月随访时(除外3例失败),10例不用药眼压〈21mmHg,2例用1-2种降眼压药,1例3种降眼压药控制,2例再手术;12个月随访时8只眼不用药〈21mmHg,3只眼1~2种,2只失访;治疗前平均眼压(29.4±9.4)mmHg,治疗后6个月平均眼压(14.5±5.7)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青光跟术后无明显滤过泡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及针拨断线并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安全有效。
张文强周和政周雄陈云辉
关键词:针刺分离滤过泡断线5-FU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体会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总结成功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要点及心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82例87眼泪囊鼻腔吻合的临床资料,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即刻手术成功86眼,经6~18mo随访82眼无溢泪、溢脓症状,2眼1a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2眼有溢泪,但泪道冲洗通畅。结论:认真操作,把握要点,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张文强周雄周和政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
重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侵入角膜1例被引量:3
2009年
陈云辉周和政张文强
关键词:青光眼术后角膜小梁切除术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选择性牛眼上皮样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
2005年
目的选择性行牛眼上皮样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利用组织块法进行小梁细胞的原代培养,之后利用机械划除法、酶消化法、反复贴壁法,对牛眼上皮样小梁细胞进行选择性培养和传代。结果成功选择性培养出形态、性状良好的牛眼上皮样小梁细胞。结论选择性牛眼上皮样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所获细胞形态单一,可以用此种方法进行牛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并为实验应用做好准备。
张文强杨新光李养军
关键词:小梁细胞上皮样细胞
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对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青光眼滤过术后3月内21例25只眼功能不良的滤泡,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隔日1次共5次,其中15只眼1次针刺分离,4只眼2次针刺分离,2只眼3次针刺分离;观察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25只眼中。不加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有21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18只眼在15mmHg以下。滤泡形态:有19只眼表现为功能性过泡.结论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简便、有效方法。
张文强周和政周雄郑贵荣
关键词:青光眼5-FU滤过泡针刺分离
消化法牛眼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用消化培养法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0.25%胰蛋白酶、0.3%胶原酶等量混合行牛眼小梁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实验。结果 成功培养出性状良好的牛眼小梁细胞。结论 消化法培养牛眼小梁细胞可获得生长形态及特征稳定的小梁细胞,是值得提倡的培养方法。
张文强杨新光李养军
关键词:消化法小梁细胞体外培养
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功能不良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3mo内25眼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5~10mg,隔日1次共5次,分析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25眼中,21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18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19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损伤、结膜下出血、滤过泡损伤等。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有效的。
张文强周和政周雄
关键词:滤过泡青光眼5-FU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后开放式滤泡复通术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失败后患者的开放式滤泡复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29例34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进行了6~18月的随访,治疗12月后有28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3眼不用任何药物眼压〈21mmHg,6眼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手术前平均眼压(32.12±8.55)mmHg,手术后平均眼压1周、1月、3月、6月、12月分别为(10.1±3.3)mmHg、(14.5±4.2)mmHg、(19.1±3.8)mmHg、(17.8±3.2)mmHg、(19.9±4.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青光眼采用开放式滤泡复通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张文强周和政曾波周雄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滤过泡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家系的线粒体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0.3者为轻度损害,〈0.05~0.1者为中度损害,〈0.02~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结果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结论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C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mtDNA突变为LHON发病所必需,但其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有效的“二次打击”过程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田博周和政郑山根张绍阳张文强陈云辉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突变家系调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