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林

作品数:276 被引量:915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5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6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65篇胶质
  • 64篇胶质瘤
  • 57篇手术
  • 55篇细胞
  • 50篇脑胶质瘤
  • 41篇肿瘤
  • 39篇外科
  • 36篇颅内
  • 29篇血管
  • 28篇脑积水
  • 28篇积水
  • 27篇脑室
  • 23篇外科手术
  • 23篇耐药
  • 23篇基因
  • 20篇脑肿瘤
  • 19篇多药
  • 19篇多药耐药
  • 15篇动脉瘤
  • 11篇切除

机构

  • 148篇山东大学第二...
  • 64篇山东大学
  • 63篇山东医科大学...
  • 34篇山东医科大学
  • 2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3篇山东省立医院
  • 8篇北京市神经外...
  • 7篇泰安市中心医...
  • 6篇临沂市人民医...
  • 6篇山东省医学科...
  • 6篇潍坊市人民医...
  • 3篇青岛大学
  • 3篇青岛市市立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解放军第88...
  • 3篇威海卫人民医...
  • 2篇济南铁路中心...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滨州医学院

作者

  • 273篇张庆林
  • 78篇王成伟
  • 51篇孙金龙
  • 47篇李刚
  • 41篇庞琦
  • 40篇王志刚
  • 27篇吴承远
  • 26篇魏麟
  • 24篇刘玉光
  • 23篇江玉泉
  • 22篇刘广存
  • 21篇曲春城
  • 21篇刘福生
  • 18篇李猛
  • 18篇丁璇
  • 18篇胡永生
  • 18篇金澎
  • 17篇宋千
  • 17篇郝晓光
  • 17篇李新钢

传媒

  • 45篇山东医药
  • 33篇中华神经外科...
  • 17篇山东大学学报...
  • 14篇中国微侵袭神...
  • 13篇山东医科大学...
  • 9篇2006山东...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功能性和立体...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国内镜杂志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微侵袭神经外...
  • 3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医学综述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16篇2007
  • 21篇2006
  • 19篇2005
  • 21篇2004
  • 18篇2003
  • 18篇2002
  • 23篇2001
  • 15篇2000
  • 10篇1999
  • 17篇1998
2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侵袭神经外科的进展
2000年
张庆林胡永生陶荣杰
关键词:微侵袭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
脑脊液中微量元素与脑瘤性质相关研究
1990年
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恶性脑瘤组(MTG)、良性脑瘤组(BTG)患者手术前后CSF和非肿瘤患者组(CG)CSF中Cu,Cd,Mn含量。结果表明,MTG,BTG术前CSF-Cu,Cd,Mn含量高于术后,Cu,Mn有显著性差异(P<0.01)MTG,BTG术前CSF-Cu水平显著高于CG,术后降低,BTG的CSF-Cu水平与CG相近,而MTG的CSF-Cu仍高于CG。CG中Cd-Mn呈高度正相关(r=0.359,P<0.01),而MTG,BTG中Cu-Cd,Cu-Mn,Cd-Mn均无相关性。提示术前CSF-Cu水平在鉴别脑瘤性质与其它脑疾病中有参考价值,术后CSF-Cu水平在监护和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韩国安姜会敏崔晞陈建武张庆林王国栋刘洪美孙淑爱
关键词:微量元素脑肿瘤脑脊髓液
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X线照射对损伤区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李刚李新钢贾德泽王东海张庆林鲍修风
关键词:脊髓损伤X线照射钳夹动脉瘤夹神经功能
犬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模型的建立与最佳治疗措施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建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动物实验模型,提高对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诱发的颅高压的病理生理学认识,探讨其快速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取成年健康杂种犬9只,经后颅窝手术向第四脑室注入氰基丙烯酸凝胶,诱导建立犬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模型;同时行侧脑室置管并连接固定于头皮下储液囊,动态测量实验犬的颅内压,并观察其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6只犬形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诱导后48h颅内压为(48.2±6.1)emH2O,较诱导前的基础颅内压(12.3±3.1)cmH2O增高392%;72h颅内压为(56.4±5.7)emH2O,较诱导前增高459%,与诱导前颅内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67和5.6882,P均〈0.01)。结论该模型的建立成功率高、简便易行、可重复。既可动态观察颅内压变化,也可快速放出脑脊液,有效降低颅内压。脑室外引流是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广存孟祥靖李猛孙金龙张庆林
关键词:脑积水颅内压
巨大颅-鼻-眶沟通瘤的治疗
1999年
魏麟张大良胡永生金澎华峄红李忠亮张庆林
关键词:内窥镜
MDR1启动子调控的双自杀基因靶向杀伤耐药胶质瘤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启动子调控的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并加前体药物丙氧鸟苷及5-氟胞嘧啶(pcDNA3.MDR1P.CDTK/GCV+5-FC)对耐药胶质瘤细胞(C6/ADR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含有MDR1启动子调控的CD、TK双自杀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MDR1P.CD.TK转染入C6/ADR细胞(C6/ADR/CDTK),利用PCR鉴定CD、TK基因的整合,利用RT-PCR鉴定CD、TK基因的表达;然后以转染了质粒pcDNA3.MDR1P.CDTK的C6细胞(C6/CDTK)和正常C6/ADR细胞作为对照,分别加前体药物,利用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平板克隆形成等方法研究双自杀基因对耐药胶质瘤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结果PCR结果显示,CD、TK基因均整合入C6和C6/ADR细胞中;RT-PCR结果显示,C6/ADR/CDTK细胞中CD、TK基因有特异性表达,而C6/CDTK细胞无特异性表达。应用前体药物后,C6/ADR/CDTK细胞增殖明显受抑;C6/ADR、C6/CDTK、C6/ADR/CDTK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G1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32.68%、47.57%、99.93%(P<0.05,其平板克隆形成率分别为(96.7±2.1)%、(86.7±1.9)%、(16.7±0.9)%(P<0.05)。结论pcDNA3.MDR1P.CDTK/GCV+5-FC系统对C6/ADR具有较强的靶向杀伤作用。
王波王志云王成伟王志刚张源张庆林
关键词:多药耐药基因启动子转染胶质瘤
小脑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治(附8例报告)
2003年
郝晓光孟庆虎孙炜张庆林张珺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CTMRI外科手术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被引量:8
1994年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神经系统肿瘤.本文报告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单发11例,其中幕上7例、幕下4例、多发1例.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好发部位幕上为额叶,幕下为小脑半球,且常累及脑室、胼胝体、硬膜和大脑镰.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同身体其他部位恶性淋巴瘤,治疗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原则.但病人预后差.
魏麟张庆林鲍秀峰朱树干李新钢刘福生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外科手术
NF-κB圈套防治兔SAH后CVS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NF-κB圈套寡核苷酸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利用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模型,在二次注血前枕大池分别注入NF-κB诱骗寡核苷酸、乱序寡核苷酸与脂质体的混合物,利用DSA测定兔基底动脉直径,了解CVS的情况,并以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兔基底动脉管壁形态以及NF-κB在管壁上的表达。结果统计学结果显示,NF-κB诱骗寡核苷酸组血管狭窄的程度、形态学改变以及NF-κB在管壁上的表达较乱序寡核苷酸组和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NF-κB圈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对CVS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
王志刚冀勇丁璇曲春城张纪庆张庆林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颅内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6与脑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通过观察人脑胶质瘤细胞是否可以自发分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进一步探讨IL-6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提供线索。方法:对4例脑胶质瘤病人的手术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分不同时相收获上清,并对其上清进行IL-6活性检测。结果:各组上清中均有IL-6活性,IL-6生物活性以D_(0~6)上清活性最高(1.131U/L),D_(0~6)上清活性最低(0.18U/L)。人脑胶质瘤细胞受细菌脂多糖刺激后,分泌IL-6的能力略有增强。IL-6单克隆抗体可中和脑胶质瘤上清对B9.9细胞的增殖作用。结论:原代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可自发分泌IL-6。
李刚张庆林江玉泉孙汭张建华田志刚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脑胶质瘤细胞培养生物学活性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