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安贵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油砂
  • 6篇油砂沥青
  • 5篇热转化
  • 3篇乳化液膜
  • 2篇液膜法
  • 2篇乙二醇
  • 2篇乳化液膜法
  • 2篇水处理
  • 2篇脱硫
  • 2篇硫化氢
  • 2篇膜法
  • 2篇废水
  • 2篇废水处理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电化学法处理
  • 1篇电化学反应
  • 1篇溶剂
  • 1篇溶剂萃取
  • 1篇脱除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1篇张安贵
  • 6篇高金森
  • 6篇徐春明
  • 6篇王刚
  • 5篇毕研涛
  • 2篇凌逸群
  • 2篇张海燕
  • 1篇庞敏
  • 1篇李岚
  • 1篇赵丽
  • 1篇方永奎
  • 1篇范洪富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石...
  • 2篇化工进展
  • 1篇印染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炼油技术与工...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砂流化热转化过程中结焦热载体的烧碳动力学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固定床微分反应器——气相色谱联用装置,对油砂流化热转化过程中的结焦热载体进行了烧碳动力学及烧焦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结焦热载体烧碳反应速率与碳的质量分数符合2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与氧分压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可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表示反应速率与烧焦温度的关系。结焦热载体烧碳反应对碳的反应级数与FCC催化剂烧碳再生反应对碳的反应级数不同,其活化能E_a远小于FCC催化剂烧碳再生等过程的活化能,主要是由于结焦热载体中的碱土金属加快了烧碳过程的反应速率,改变了碳的反应级数,降低了该反应过程的活化能。烧焦产物中n(CO_2)/n(CO)仅是温度的函数,在600~720℃随着烧焦温度的升高n(CO_2)/n(CO)降低;当温度高于72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n(CO_2)/n(CO)显著增大。
张安贵王刚毕研涛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油砂热载体
内蒙古油砂流化热转化的反应规律被引量:5
2010年
在小型流化热转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内蒙古三种油砂的流化热转化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反应温度。对于油砂A和油砂B最佳的热转化反应温度为490℃,对于油砂C最优的热转化反应温度为480℃;在最优的反应温度下,三种油砂的液体产率分别达到了79.87%,78.93%和84.65%。三种油砂中,油砂B裂化性能最大,油砂A次之,油砂C裂化性能最差,但产油率最高。三种油砂热转化的干气、液化气、汽油产率、柴油、焦炭及重油产率变化的趋势相同,其中汽油和裂化气的增加量主要来自于重油的裂化。
凌逸群张安贵王刚毕研涛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油砂油砂沥青热转化
乳化液膜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介绍了乳化液膜技术的分离机理及在金属离子的回收与提取、废水处理、发光粉与纳米材料制备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叙述了各应用研究中所用的膜溶剂、表面活性剂、载体和内相试剂的种类以及分离效果。最后指出了制约乳化液膜技术工业化应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张海燕张安贵
关键词:乳化液膜金属回收废水处理粉体制备
电化学法处理茜素红S模拟染色废水的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以茜素红S模拟染色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电絮凝法的降解处理效果,以及间接电催化氧化法的脱色作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电絮凝处理过程的优化工艺为:阳极采用白铁板材,电流密度25 mA/cm2,电极间距2.2 cm,反应时间40 min,色度及CODCr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12%和91.62%。间接电催化氧化法对废水的脱色处理优化工艺为:反应时间30 min,:NaCl添加量3.0g/L,电流密度25 mA/cm2,电极间距3.0 cm,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赵丽范洪富方永奎张安贵
关键词:废水处理染料电化学反应
印尼油砂流化热转化反应规律的研究
在小型流化热转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印尼油砂的流化热转化反应规律。通过研究确定了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0℃,反应时间6 mim。在最优的操作条件下,液体产品收率可达到73.92%,轻油收率达到26.59%。随...
张安贵王刚毕研涛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油砂沥青热转化
文献传递
乳化液膜法脱出乙二醇溶液中的硫化氢
本文采用乳化液膜法对含硫化氢的乙二醇溶液进行脱硫研究,从乳化液的稳定性及其脱除乙二醇中的硫化氢两方面进行了试验. 在对乳化液稳定性的研究中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流动载体浓度、液体石蜡的浓度、油内比、制乳时...
张安贵
关键词:乳化液膜稳定性硫化氢乙二醇脱硫工艺
文献传递
乳化液膜法脱除乙二醇中H_2S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乳化液膜法对含H2S的乙二醇溶液进行脱硫研究.膜相由膜溶剂煤油、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乙二胺、膜稳定剂液体石蜡组成;内相试剂为NaOH.考察了传质时间、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流动载体浓度、内相NaOH浓度、膜溶剂与内相试剂之比、乳化液与外相溶液之比、乙二醇溶液的初始硫含量以及传质搅拌速率对H2S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液膜法用于含硫乙二醇溶液的脱硫是可行的,H2S脱除率可达到98%以上.
张海燕张安贵庞敏李岚
关键词:乳化液膜硫化氢乙二醇脱硫
内蒙古图牧吉油砂流化热转化反应规律被引量:10
2011年
在小型流化热转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内蒙古图牧吉油砂的流化热转化反应规律。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90℃、反应时间5 min、水/油质量比0.4、热载体/油砂质量比2。在此最优操作条件下,液体产品收率达到79.87%,轻油收率达到26.59%。随着图牧吉油砂流化热转化反应温度的升高,干气、液化气及汽油产率增加,这主要来自于重油的二次裂化。热转化后的液体产品相对于油砂沥青,残炭、微量金属含量及黏度都有大幅度的降低,同时馏程得到很大改善,有助于后续的加工利用。
张安贵王刚毕研涛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油砂油砂沥青热转化
内蒙古油砂沥青热转化前后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内蒙古3种油砂沥青及其流化热转化后的液体产品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油砂沥青及热转化后得到的液体产品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发现热转化得到的液体产品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相对于原料油砂沥青,热转化液体产品的芳碳率fA略有增加、环烷碳率fN大幅度增加,而烷基碳率fp则明显减少,并且总环数RT从6.10~8.64下降到2左右,芳香环数RA从3.13~6.10下降到1左右,环烷环数RN也从2.22~3.42下降到1左右。3种不同性质油砂沥青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变化趋势相同,均归因于油砂沥青热转化过程中多环芳烃的聚合和长链烷烃侧链的断裂。
张安贵王刚毕研涛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油砂沥青核磁共振红外分析
两种油砂加工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分别采用溶剂萃取法和流化热转化法对内蒙古图牧吉油砂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研究。溶剂萃取法可以得到油砂中几乎所有油品,但其液体产品具有高密度、高黏度及高残炭等特点,后续加工难度大;流化热转化法可以得到油砂中82.3%的油品,与溶剂萃取法相比,其液体产品的性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对流化热转化得到的液体产品进行分馏和分析,其中汽油、柴油收率之和达到了37.32%,但是需要进一步精制才能达到国家油品标准的质量要求;重油收率达到了62.68%,可以通过进一步掺炼实现其轻质化。
凌逸群王刚张安贵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油砂油砂沥青溶剂萃取抽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