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列
- 作品数:69 被引量:232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探究学习的本质与规范——由一则案例说起
- 2009年
-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然而对探究学习的理解和运用存在着失范现象。以典型案例的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当前探究学习的本质、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儿童文化与学科文化的关系进行反思,明确导致探究学习失范的根源所在,从而提出探究学习需要符合目标导向规范和学科文化规范的基本原则。
- 张俊列
- 关键词:学科文化
- 当前学校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指向、问题与对策被引量:6
- 2022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学校美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新时代美育的内涵与价值指向,推动了美育的改革与发展。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美育课程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美育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美育课程仍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深化小学美育课程改革,推进学校美育的系统发展:提升美育课程认识,改善课程实施方法;构建立体课程体系,积极推动五育融合;加强美育师资建设,形成开放育人格局。
- 张俊列杨靖雪
- 关键词:美育课程价值指向
- 教学文化及其变迁探析被引量:8
- 2009年
- 教学文化研究的兴起,使教学研究由传统的工具论认识转变为文化本体论认识,为认识教学本体性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对教学文化之研究首要在于厘清其内涵,当前之研究对此尚有不足,在分析教学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可从认识论、主体、阶层、表现形式四个方面把握教学文化的研究视角。教学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因是人的自由解放的需要,从历史的视角可以将教学文化变迁的形态分为展示性教学文化、传递性教学文化、探究性教学文化三种。
- 张俊列
- 关键词:文化教学文化
- 论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被引量:4
- 2006年
- 教育的社会功能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追求的目标。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社会为和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和谐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又有促进作用。
- 茹宗志张俊列
- 关键词:和谐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师生关系
- 对“有效教学“”有效性”的理性审视被引量:6
- 2013年
-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近几年来教学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许多中小学校正在探索的实践课题。然而,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把握有效教学之“有效性”?目前尚未形成基本的认识。理论上的不明晰自然制约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中也就很难体现有效教学的真正内涵。为此,我们从有效教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有效教学的概念分析与有效教学的认识维度三个方面来审视有效教学之“有效性”,以期对有效教学形成较为明晰的认识,从而对实践探索有所裨益。
- 张俊列
-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性理性审视课堂教学教学论
- 从知识观转型到文化变革:课堂教学改革的范式转换被引量:2
- 2015年
- 从教师的知识观转型来推动学习方式变革,进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人们思考与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范式。尽管此种范式有其实践必要性,但也存在易于固化人们对教学改革的简单化印象,容易导致教学改革的重心落在教师身上,难于脱离"知识人"培养的窠臼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文化变革的视角认识教学改革,通过关注教学改革的文化关系、培育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和认同师生身份文化,将单一的基于知识观转型的教学改革转到复杂的文化变革上,从而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 周海涛张俊列
- 关键词:知识观转型文化变革教学改革
- “七I”课程观:美学取向的探究被引量:6
- 2016年
- 无论是将课程隐喻为"跑道"还是"奔跑",都是一种平面上设喻,使得课程成为由物理时间所支配的知识叠加,忽略了空间的、历史的因素,丧失了以人为核心的整体性与情感性。因此,课程需要恢复时空感,由"平面"变为"立体"。可以将课程隐喻为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球",其核心要素是"七I":我(I)、交往(Interaction)、兴趣(Interest)、想象(Imagina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灵感(Inspiration)、智慧(Intelligence)。其中,知识球的核心是人,是个体的"我",课程的结构与目的要以人性的结构与发展为基础;知识球的表面是"对话",交往与对话是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全方位的;兴趣是课程与人相遇的第一要素;课程的开发与功能要为想象"留白";理解是动态认知与静态认知的交织;灵感是理性思维与直觉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可以培育和发展的;智慧是一种人生境界,达成智慧,课程也就由知识形态转变为人本形态,即知识球的中心——"我"(I)。
- 张俊列
- 关键词:课程美学取向
- 在科学与生活之间:教学认识中介论被引量:3
- 2017年
- 近些年来,围绕教学认识论的辩与立,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即科学认识论与生活认识论。教学认识论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既不同于科学认识,也不同于生活认识,而是兼具两种认识的性质。教学活动是沟通科学与生活的中介性活动,教学认识论属于中介认识论。而作为中介认识论的另一种形式——审美认识论,与教学认识论有着高度的融通性。因而,以审美认识论为基础,开拓了教学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有助于克服教学认识论所面临的一些理论困境,进而促进教学认识论的发展。
- 张俊列
- 关键词:教学认识中介性审美认识
- “七I”课程观:美学取向的探究
- 2016年
- 可以将课程隐喻为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知识球”,其核心要素是“七I”:我(I)、交往(Interaction)、兴趣(Interest)、想象(Imagina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灵感(Inspiration)、智慧(Intelligence)。其中,知识球的核心是人,是个体的“我”,课程的结构与目的要以人性的结构与发展为基础;知识球的表面是“对话”,交往与对话是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全方位的;
- 张俊列
- 关键词:课程观美学取向知识交往
- 课程研究的实践逻辑
- 2021年
- 1.实践情境:课程理论转化的方法。理论的转化是还原理论发生的实践情境过程,即将理论与理论产生的时空情境置于联想之中,寻求对理论新的解读方式,赋予理论以现实的、情境的合理性,此即“情境还原法”。比如说,在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时,通常会发现多数实践者自身并不清楚能否接受课程专家所讲的理论。多数课程专家只是站在理论的立场去寻找原因,却很少从实践的立场来反思理论自身。
- 张俊列
- 关键词:实践情境一线教师课程理论课程专家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