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血管造影
  • 7篇造影
  • 6篇荧光
  • 5篇眼底
  • 4篇荧光素
  • 4篇脉络膜
  • 3篇眼底血管
  • 3篇眼底血管造影
  • 3篇荧光素眼底血...
  • 2篇血管瘤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荧光素血管造...
  • 2篇荧光素血管造...
  • 2篇造影术
  • 2篇视网膜
  • 2篇水肿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性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8篇张丽霞
  • 8篇苏兆安
  • 7篇滕艳
  • 2篇姚克
  • 1篇沈洁
  • 1篇藤艳
  • 1篇束晓红
  • 1篇马进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2007年浙...
  • 1篇2008年浙...
  • 1篇2006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眼底视网膜脉络膜同步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眼底视网膜脉络膜同步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HRA2)对953名患者进行同步造影,按体重同时注射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二种造影剂,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同步造影的不...
苏兆安马进张丽霞藤艳
文献传递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50例285只眼 FFA 资料,参考美国 DR 早期治疗组以及我国相关标准,将黄斑水肿分为以下5型。①局限性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凹附近1...
苏兆安张丽霞滕艳
文献传递
特殊人群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
苏兆安张丽霞滕艳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50 例285只眼 FFA 资料,参考美国 DR 早期治疗组以及我国相关标准,将黄斑水肿分为以下5型。①局限性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凹附近...
苏兆安张丽霞滕艳
文献传递
组合光斑光动力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组合光斑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为回顾性病例研究。经眼底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彩照及B超,确诊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0例,均只行一次组合光斑PDT治疗...
苏兆安姚克张丽霞滕艳
文献传递
特殊人群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特殊人群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机对256例特殊人群进行造影,按体重注射荧光素钠造影剂,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特殊人群是指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患者:(1)有药物过敏史者;(2)有重要内脏器官疾病者;(3)首次检查有恶心、呕吐、瘙痒等轻度反应但需再次检查者;(4)年龄≥80岁身体健康者。结果256例特殊人群造影出现不良反应69例,占本组患者的27.0%。造影的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73例中,有10例出现恶心呕吐,喷嚏,瘙痒等反应,占该组患者的13.7%;有重要内脏器官疾病者78例中,4例有恶心呕吐反应,占该组患者的5.1%;首次检查有恶心、呕吐、瘙痒等反应但需再次检查者56例中,有5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占该组患者的96.4%;年龄1〉80岁身体健康者49例中有1例发生恶心反应,占该组患者的2.0%。结论FFA检查对这类特殊人群是一项安全检查,特殊人群造影的不良反应一般是轻中度,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健康人群使用荧光素钠造影不良反应相似。仔细观察患者,加强防范和抢救措施,对提高特殊人群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苏兆安张丽霞滕艳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副作用
药物过敏史人群视网膜脉络膜同步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及处理被引量:2
2011年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在国内已广泛应用,眼底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同步血管造影将大大提高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诊断率,对指导眼底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单独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已有许多报道^[1]。
苏兆安滕艳张丽霞束晓红
关键词:血管造影技术视网膜脉络膜药物过敏史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组合光斑光动力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组合光斑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经眼底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彩色照相及B超检查,确诊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0例,均只行一次组合光斑PDT治疗。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眼前数指至0.3,B超检查肿瘤最大直线距离为5.5—9.9mm,平均6.8mm;最大厚度1.1—3.8mm,平均2.7mm,4例伴视网膜脱离。PDT治疗为注射用维替泊芬6mg/m^2体表面积,10min推注完毕,5min后行689nm激光照射,激光参数50J/cm^2,时间83s,光斑大小3~5mm,治疗2—3个光斑,根据肿瘤大小及形状治疗光斑可以部分重叠,术后随访3.0~15.0个月,平均8.5个月。结果组合光斑PDT治疗后最后一次随访视力为眼前数指至1.0,7例患者提高2行以上,3例稳定。其中2例B超检查提示肿瘤测不出。8例肿瘤最大厚度0.5—2.7mm,平均1.9mm,最大直线距离4.2—8.3mm,平均6.4mm,2例视网膜脱离消失,有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结论组合光斑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安全有效,可以使瘤体萎缩,视网膜脱离消失或减轻,视力提高。
苏兆安沈洁姚克张丽霞滕艳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血管瘤光化学疗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