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霞

作品数:71 被引量:387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实验诊断学重点实验室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重大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卒中
  • 14篇脑卒中
  • 14篇甲基化
  • 13篇细胞
  • 13篇肺癌
  • 12篇血浆
  • 11篇康复
  • 11篇基因
  • 10篇血浆DNA
  • 8篇睡眠
  • 8篇睡眠呼吸
  • 8篇睡眠呼吸暂停
  • 8篇阻塞性
  • 8篇阻塞性睡眠
  • 8篇阻塞性睡眠呼...
  • 8篇阻塞性睡眠呼...
  • 8篇APC基因
  • 7篇偏瘫
  • 6篇卒中患者
  • 6篇脑卒中患者

机构

  • 68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常州市德安医...
  • 4篇东南大学
  • 4篇江苏省省级机...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华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昆山市周市人...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老年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连云港市中医...

作者

  • 71篇张丽霞
  • 31篇潘世扬
  • 25篇王彤
  • 20篇陈丹
  • 15篇谢而付
  • 13篇黄珮珺
  • 13篇高丽
  • 8篇张寄南
  • 7篇张杰
  • 7篇夏文颖
  • 6篇戎国栋
  • 6篇陆琳
  • 5篇徐婷
  • 5篇朱晓军
  • 5篇王贤
  • 5篇穆原
  • 5篇何俊
  • 5篇束永前
  • 5篇王芳
  • 4篇陈进步

传媒

  • 13篇临床检验杂志
  • 12篇中国康复医学...
  • 4篇实用心脑肺血...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癌症
  • 2篇2007年全...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7篇2012
  • 1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1篇199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卒中后肩痛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近年来。笔者运用电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中风后肩痛30例,并与单纯采用康复手法治疗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陆建虎陆瑾张丽霞刘孔江王彤陈祥明周雪蒋学勇
关键词:肩痛中风后遗症肩关节活动度
定量检测血浆RASSF1A甲基化在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定量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共135份,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观察化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部分缓解组(partial remission,PR)患者化疗后甲基化定量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11例未缓解组(stable disease,SD或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化疗前后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生存时间≥12个月的13例患者化疗后甲基化定量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而生存时间<12个月的11例患者化疗前后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有甲基化水平升高改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长(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RASSF1A甲基化定量水平的检测,对评估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对个体化化疗的药物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陆雅春潘世扬王芳夏文颖谢而付孙瑞红高丽陈丹张丽霞黄珮珺徐婷耿雁彭蘡秦雪君
关键词:晚期肺癌甲基化个体化治疗
改良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改良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康复训练(试验组)和常规传统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康复前、康复2周及康复4周应用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并比较平衡功能达到高一级别所需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康复后Fugl-Meyer分值均优于康复前(P<0.05)。试验组康复后Fugl-Meyer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无坐位平衡到坐位平衡1级、坐位平衡1级到2级、无立位平衡到立位平衡1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改良康复治疗方法更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郑雪梅苏音其梅张丽霞张虔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
肺癌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其转录的影响
APC甲基化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研究其在肺癌细胞株中的甲基化情况,并进一步了解甲基化对其转录的影响,本研究检测了3株肺癌细胞的抑癌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该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张丽霞张寄南潘世扬陈丹谢而付高丽束永前陆祖宏程璐杨迪
关键词:肺癌肿瘤诊断基因转录
文献传递
肺癌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其转录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家族性腺瘤样结肠息肉病易感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在很多肿瘤中被发现,与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实验室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检测到APC甲基化率达47%,为了研究其在肺癌细胞株中的甲基化情况,并进一步了解甲基化对其转录的影响,本研究检测了3株肺癌细胞的抑癌基因APC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该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提取3株肺癌细胞株(肺腺癌细胞株SPC-A1、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的DNA,以经转甲基处理和未做处理的脐带血DNA为阳性、阴性对照,亚硫酸氢盐化学修饰后,用甲基化特异性基因扩增(methylation specific-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和甲基化基因芯片对APC基因启动子1ACpG岛甲基化进行研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以Sybr-GreenⅠ为荧光染料,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检测mRNA转录;对甲基化阳性的NCI-H460细胞,分别用1、5、10、15μmol/L的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2-deoxycytidine,5-aza-dC)试剂进行脱甲基化,提取RNA,荧光定量检测其转录变化。结果:SPC-A1和NCI-H446细胞APC甲基化阴性,NCI-H460细胞APC甲基化阳性;甲基化芯片检测NCI-H460细胞在APC启动子1A5个CpG位点均存在甲基化(687、707、714、719、726),SPC-A1和NCI-H446甲基化阴性,荧光定量结果NCI-H460的APC转录较SPC-A1和NCI-H446有明显的下降,仅为二者平均的30.04%;经5-aza-dC脱甲基化作用后,NCI-H460细胞的APC表达增加了约5~10倍,其中10μmol/L浓度作用下,APC表达增加最多。结论:肺癌细胞株NCI-H460中存在APC基因高甲基化,5-aza-dC脱甲基化试剂可以激活其转录。
张丽霞潘世扬陈丹谢而付高丽束永前陆祖宏程璐杨迪张寄南
关键词:肺癌细胞株APCMSP5-AZA-DC
脑卒中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吞咽障碍被引量:9
2016年
脑卒中目前发病率很高,发病后不但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还会带来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并严重影响功能预后。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S)及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发病率较高的两种并发症。研究显示,大约有29%—64%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2]),
张丽霞伍琦王彤
关键词:吞咽障碍低通气综合征HYPOPNEA肢体功能障碍上气道颏舌肌
脑卒中后OSA与吞咽障碍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与吞咽障碍患者口咽部形态学变化特点,阐明脑卒中后OSA发生的机制,明确卒中后OSA、患者口咽部形态学改变及吞咽困难三者之间...
张丽霞
关键词: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吞咽障碍
文献传递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被引量:52
2010年
目的:观察偏瘫早期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70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90例),康复加针灸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康复组患者除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增加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康复加针灸治疗组接受康复训练并增加针灸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分别于入组时及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入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康复组与康复加针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时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入组后6个月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优劣;偏瘫患者的自然康复过程大概3个月,故康复训练宜及早介入。
张丽霞孟殿怀沈光宇邵伟波王彤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针灸下肢运动功能
血浆DNA甲基化定量在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检测应用
潘世扬陆雅春顾兵赵纯夏文颖谢而付张丽霞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循环DNA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旨在动态监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循环DNA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采集66例AML患者不同临床状态的静脉血,以60例体检健康者、2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20例实体肿瘤患者为对照,用磁珠法提取血浆标本中循环DNA和内参照质粒DNA,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NA定量检测。结果表明:AML患者诊断时血浆DNA含量为168.5(73.4-245.1)ng/ml,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男性患者血浆DNA含量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9),不同年龄、不同FAB型别的患者间血浆DN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后血浆DNA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患者血浆DN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已无显著差异,但与未缓解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后复发的6例患者中有5例(83.3%)复发时血浆DNA水平明显升高,未复发的25例患者中有22例(88.0%)血浆DNA水平保持稳定。结论:血浆DNA定量检测对AML的化疗疗效判断及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蒋叶潘世扬夏文颖陈丹王宏张丽霞徐娟彭蘡仇海荣缪扣荣李建勇吴雨洁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