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洪军

作品数:42 被引量:21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3篇血液
  • 12篇血液透析
  • 7篇肾功能
  • 7篇肾小球
  • 6篇肾炎
  • 6篇基因
  • 5篇肾功能衰竭
  • 5篇系膜
  • 5篇功能衰竭
  • 4篇凋亡
  • 4篇再灌注
  • 4篇透析患者
  • 4篇缺血
  • 4篇细胞凋亡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基因表达
  • 4篇灌注
  • 4篇白细胞

机构

  • 4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作者

  • 42篇廖洪军
  • 36篇陈香美
  • 13篇叶一舟
  • 7篇周美华
  • 6篇卢英杰
  • 5篇于力方
  • 4篇傅博
  • 4篇于志恒
  • 4篇周婧
  • 4篇师锁柱
  • 4篇王建中
  • 4篇董柯
  • 3篇黎磊石
  • 3篇程庆
  • 3篇李文歌
  • 3篇程庆砾
  • 2篇梁发启
  • 2篇魏华
  • 2篇陈香美
  • 2篇邓义斌

传媒

  • 7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肾脏病与透析...
  • 2篇国外医学(泌...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1篇2002
  • 3篇1999
  • 4篇1998
  • 7篇1997
  • 7篇1996
  • 4篇1995
  • 9篇1994
  • 4篇1993
  • 3篇199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转导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影响被引量:21
1999年
目的 利用体外基因转染技术使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基因过表达 ,直接观察局部PAI 1对大鼠系膜细胞外基质 (ECM)积聚的影响 ,解析ECM积聚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为报告基因 ,构建PAI 1/GF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利用脂质体将外源PAI 1cDNA导入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 ,动态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用Northern杂交、ELISA方法检测大鼠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FN)、层连蛋白 (LN)及IV型胶原表达。结果 PAI 1基因转染后 ,转染组大鼠系膜细胞中的培养上清PAI活性明显增高 ,到 2 4小时达最高值 ( 8.16± 0 .62 )IU/ml,与对照组 ( 2 .2 7± 0 .19)IU/ml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同时基因转染组FN( 0 .5 1±0 0 3 )、LN( 1.2 6± 0 .0 7)及Ⅳ型胶原 ( 0 .98± 0 .0 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首次建立了系膜细胞PAI 1的过度表达体系 ,证实细胞过度表达PAI 1可以直接导致ECM的积聚。局部PA/PAI活性的变化可能是调节系膜细胞ECM积聚与降解的重要因素。
于志恒陈香美廖洪军叶一舟傅博
关键词:肾小球膜PAI-1
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2
1996年
应用一侧肾缺血/再灌注加对侧肾切除和肌肉内注射甘油(11.6mg/kg)两种方法,在小鼠上成功地建立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一侧肾缺血30分钟后予以再灌注,并随后切除对侧肾脏,至再灌注后30小时,小鼠的血清肌酐水平比正常组升高了3倍多,并出现严重的蛋白尿和肾小管间质损伤。小鼠肌肉内注射甘油72小时后,也出现了与上述相似的病变,但两者产生的机理却不同。
李文歌陈香美廖洪军师锁柱
关键词:动物模型肾功能衰竭肾缺血再灌注
原位末端转移酶地高辛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地高辛原位末端标记法(InSituEndLabeling,ISEL),建立了Apoptosis细胞的原位检测体系。结果显示:小鼠胸腺细胞在体外培养8h时,台盼兰拒染率为94%~95%,地塞米松刺激的胸腺细胞DNA电泳呈典型的“梯形条带(Ladderpatern)”,ISEL标记的细胞阳性率为74.4%,未经地塞米松刺激和未经培养直接标记的胸腺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8.6%和10.2%。
叶一舟廖洪军董柯程庆砾陈香美
关键词:细胞凋亡末端转移酶原位标记
国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25例(对照)和24例(开放)国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表明,采用皮下和静脉给药的方法,用国产EPO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患者总有效率为93.9%,显效率为67.3%,有效率为26.5%,无效率为6.1%,与进口EPO疗效相当。国产EPO不良反应: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为4.0%,内瘘堵塞发生率为8.5%,与进口EPO相比无明显差异。
陈香美廖洪军高原王美玲李红梅冯均才于志恒刘述文卢英杰周美华周婧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疗法肾功能衰竭慢性
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凋亡诱导及ICE基因表达
1997年
本文首次报道用无血清培养法成功地诱导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凋亡内皮细胞的DNA电泳呈典型的“梯形结构”条带;同时用RT-PCR发现,凋亡内皮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基因表达。本结果提示ICE基因可能在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为研究细胞增殖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和转归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大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增添了内容。
王建中陈香美廖洪军傅博傅博于力方
关键词:肾小球内皮细胞细胞凋亡基因表达ICE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于志恒陈香美廖洪军周美华傅博细胞粘附分子(celularadhesionmoleculs,CAM)是位于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类大分子糖蛋白,它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作用,参与...
于志恒陈香美陈香美周美华廖洪军
关键词:血液透析尿毒症细胞粘附分子血清
透析用水系统消毒方法改良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研究透析用水细菌生长规律、改良传统消毒方法。方法用0.2%过氧乙酸消毒剂替代1%福尔马林对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用水系统进行消毒。并将消毒周期由原来的3个月缩短到间隔两个月。结果经0.2%过氧乙酸消毒所有水样细菌数均控制在60CFU/ml以下,明显低于AAMI细菌数200CFU/ml的标准。结论过氧乙酸消毒透析用水系统较福尔马林消毒具有刺激性小、消毒较果好、易于冲洗等优点。
卢英杰廖洪军周美华
关键词:血液透析消毒方法过氧乙酸
雷公藤对肾毒血清性肾炎小鼠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作用被引量:5
1992年
用雷公藤对小鼠肾毒血清性肾炎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早期应用雷公藤可以明显抑制小鼠肾毒血清性肾炎脾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的活性和血清抗肾抗体的水平,减轻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脏病理变化。本文进一步阐明了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应用雷公藤提供了理论依据。
廖洪军陈香美程庆黎磊石
关键词:雷公藤肾炎白细胞介素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系膜细胞的表达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 以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 G F P) 为报告基因,构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1 , P A I1) 与 G F P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在活细胞状态下观察 P A I1/ G F P融合蛋白在大鼠系膜细胞中表达 。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技术,从含有编码人类 P A I1(h P A I1) 全长c D N A 序列的质粒p U C19 P A I1 中扩增出h P A I1 的编码区全长c D N A 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 C M X G F P。利用脂质体为转染载体,将表达质粒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利用 Northern 杂交、 Western 印迹、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以及纤维蛋白平板等方法检测 P A I1/ G F P融合基因在大鼠系膜细胞的表达。结果  转染组大鼠系膜细胞 P A I1 m R N A 表达、细胞培养上清 P A I1 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大鼠系膜细胞表达的融合蛋白 P A I1/ G F P 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 P A) 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并能在荧光显微镜下激发绿色荧光。?
于志恒陈香美廖洪军叶一舟付博
关键词:PAI-1绿色荧光蛋白系膜细胞肾小球
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与细胞外基质表达被引量:3
1996年
用不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方法诱导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培养48h后无血清培养组内皮细胞的DNA电泳呈现凋亡细胞典型的“梯形结构”条带;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发现,凋亡内皮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质和基因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凋亡紊乱可能与肾小球硬化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有关,为揭示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转归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建中陈香美徐启河傅博于力方廖洪军叶一舟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细胞凋亡纤维连接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