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华 作品数:42 被引量:212 H指数:9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一种外科腹部术后伤口加压导管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科腹部术后伤口加压导管固定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固定带和电源线,装置主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带,装置主体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源线,装置主体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贴合面,装置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粘贴面,粘贴... 廖新华 仇广林 樊林文献传递 进展期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为优化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05例。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5例,分为全胃切除组(A组)、传统近端胃切除组(B组)和双通道吻合组(C组)。采用癌症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30,QLQ-C30)、食管胃结合部癌专用量表(quality oflife questionnaire oesophagogastric-25,QLQ-OG25)进行量化后,比较上述三组患者术后半年和1年的生活质量差异。结果:QLQ-C30:术后半年:C组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疲乏及呼吸困难等方面均优于A组和B组(P<0.05),情绪功能优于A组(P<0.05);A组在角色功能、疲乏、腹泻等方面均差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食欲减退症状重于A组及C组(P<0.05)。术后1年:C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等方面均优于A组及B组(P<0.05),角色功能优于A组(P<0.05);A组疲乏与腹泻症状均重于B组和C组(P<0.05);B组食欲减退症状重于A组和C组(P<0.05)。QLQ-OG25:术后半年:A组在饮食限制、焦虑、腹泻等方面症状均差于B组和C组(P<0.05);B组返流症状重于A组和C组(P<0.05)。术后1年:A组的焦虑、腹泻症状均重于B组和C组(P<0.05);B组反流症状重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采用双通道吻合法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优于传统近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的患者,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杜宁 王蕊 彭子洋 胡夏韵 廖新华 孙欣 任宏 刘大鹏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术式 生活质量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7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术前误诊72例(41.1%),术后复发性腹膜后肿瘤21例,其中脂肪肉瘤复发12例(57.1%),肉瘤、平滑肌肉瘤、副神经节瘤复发各2例(9.5%),神经鞘瘤、节细胞性神经瘤、纤维瘤复发各1例(4.8%)。复发时间3个月至17年,均行再次手术治疗。死亡3例(1.7%),其中2例为肝脏、肺转移,病理为圆细胞肉瘤及黏液性梭形细胞肿瘤;1例为术后腹膜后感染,全身衰竭死亡。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恶性肿瘤所占比例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是提高腹膜后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甘建新 车向明 李宇杰 龙厚隆 李海军 张丹杰 廖新华 毕铁强 赵伟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大肠癌组织中SMAD4、CyclinD1、Survivin和Cox-2表达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SMAD4、CyclinD1、Survivin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MAD4、CyclinD1、Survivin和Cox-2在44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建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SMAD4、CyclinD1、Survivin和Cox-2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大体类型和组织分级均无关(P〉0.05);SMAD4、Survivin及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而CyclinD1表达与此二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COX生存分析提示SMAD4表达与生存期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SMAD4、CyclinD1、Survivin和Cox-2对了解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SMAD4可作为一个独立预测指标判断大肠癌的预后。 张磊 许延发 廖新华 李冠雄 孙伟 阎维峰关键词:大肠癌 SMAD4 CYCLIND1 SURVIVIN COX-2 腹横筋膜阻滞在全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腹横筋膜阻滞在全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45例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腹横筋膜阻滞组(研究组) 23例和对照组22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和术后病理分期,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连续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和术后48、60以及72 h的VAS评分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在12 h(1. 57±0. 99 vs 2. 82±1. 18)、24h(1. 83±0. 72 vs 2. 55±0. 91)、36 h(1. 82±0. 48 vs 2. 68±0. 84)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横筋膜阻滞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廖新华 车向明 贾宗良 樊林关键词:镇痛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10年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众所周知的与胃癌发生有密切联系的病原体。然而,一些临床医师仍在质疑HP与胃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了最近的关于HP与胃癌关系的临床资料。这次对HP与胃癌关系的最新总结有力地证实了HP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并提示消除HP感染预防胃癌的发生。 毕铁强 廖新华 龙厚隆 车向明关键词:胃癌 幽门螺杆菌 随机对照试验 内脏脂肪面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FA)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95例,收集术前1周内的CT图像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通过软件计算VFA,并分为VFA-H组(n=96)和VFA-L组(n=99),比较不同组别VFA与远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VFA值(111±62)cm^(2),体质指数(BMI)与VFA数值呈现正相关(r=0.640,P<0.001);ROC曲线显示,VFA对预测胃癌预后更有价值(AUC=0.703,P<0.001)且优于BMI;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Cox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长径、TNM分期、VFA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Ⅲ期、VFA-L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FA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以作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指标。 李啸文 仇广林 王海江 王盼兴 刘家煌 朱梦珂 廖新华 樊林 车向明关键词:体质指数 胃癌根治术 生存率 预后 腹壁疝补片的特点与选择 被引量:2 2013年 1958年,Usher在疝修补手术中第一次使用了补片。30年后,Lichtenstein手术方式已经在全球普及。当前,每年有超过100万患者施行补片疝修补术。补片修补术的优点很明显,并且这些优点已经被许多随机对照试验所证实。无论是在术后复发、疼痛感觉还是恢复等方面,存在巨大优势。在很多国家,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手术已经成为日间手术。尽管仍存在一些不同声音,补片疝修补术已经成为取代传统丝线缝合手术的方式。 廖新华 樊林 车向明关键词:疝补片 LICHTENSTEIN 补片修补术 腹壁 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手术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年来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05例标本,解剖并分组收集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及至肛缘距离等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共检出淋巴结2 211枚,平均每例21.06枚;淋巴结转移阳性45例,转移率为42.86%;肠旁淋巴结、系膜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10%,28.85%和15.79%;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至肛缘距离有关(P<0.05)。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至肛缘距离有关,实施根治手术时,应在综合临床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甘建新 车向明 李海军 李宇杰 廖新华 毕铁强 张丹杰西安地区中老年居民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率及高危人群早诊意识调查 2024年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中老年居民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现状,了解高危人群的早诊意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结直肠癌筛查策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2年6—12月抽取西安地区40~74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调查问卷和大便隐血试验(FOBT)对居民进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并对高危人群进行肿瘤早诊意识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早诊意识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5478名40~74岁居民进行结直肠癌危险因素调查,其中男性2690人(49.11%),女性2788人(50.89%)。评估出高危人群956例,高危率为17.45%。女性高危率(19.19%)高于男性(15.65%)(χ^(2)=11.9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率呈上升趋势(χ^(2)=113.178),60~69岁组的高危率最高(24.18%),40~49岁组的高危率最低(10.71%)。乡村居民的高危率(20.93%)显著高于城镇居民(13.72%)(χ^(2)=49.331),教育水平对高危率也有显著影响,学历越低,高危率越高(χ^(2)=162.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956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中289例(30.23%)具备早诊意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OR=0.455)、文化程度(OR=1.919)、家庭年收入(OR=1.358)、职业为农民/农民工(OR=0.495)和无/失业(OR=0.444)、定期体检(OR=3.121)、肿瘤史/肠息肉史(OR=2.438)、结直肠癌家族史(OR=2.484)均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具备早诊意识的相关因素。结论西安地区居民具有较高的结直肠癌高危率,高危人群的早诊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需针对高危人群的早诊意识影响因素给予干预,以期能够实现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 宋钰 赵阳 王惠君 廖新华 王静 刘战飞关键词: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