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步峰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低氧
  • 3篇低氧血
  • 3篇低氧血症
  • 3篇血症
  • 3篇氧浓度
  • 3篇脑损伤
  • 3篇不同氧浓度
  • 2篇轴索
  • 2篇轴索损伤
  • 2篇弥漫
  • 2篇弥漫性轴索
  • 2篇弥漫性轴索损...
  • 2篇二次脑损伤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前体蛋...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预后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庄步峰
  • 6篇马延斌
  • 4篇王洪财
  • 4篇段志新
  • 4篇朱坤灿
  • 4篇吴芳芳
  • 3篇王杨
  • 2篇张红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后大鼠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整个过程中监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不同时间点血气变化情况。结果给予不同氧浓度气体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均升高,与缺氧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氧浓度组复苏后大鼠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与致伤前一致(P>0.05),而50%、75%、100%氧浓度组复苏后与致伤前、21%氧浓度组相比较,大鼠动脉氧分压(P<0.05)和氧饱和度(P>0.05)均升高;并且21%、50%、75%、100%氧浓度组的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P<0.05)。结论给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创伤后缺氧大鼠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而且随着氧浓度的升高其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
温明哲王杨朱坤灿庄步峰王洪财吴芳芳段志新马延斌
关键词:脑损伤血气分析低氧血症
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后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在创伤性轴索损伤(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大鼠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自制TAI致伤装置,大鼠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随后给予大鼠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h,复苏后不同时间点(24h、1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干ROI的β-AP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4h时TAI合并缺氧组的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阳性染色最弱;各组阳性染色随时间而减弱,1周时各组阳性染色明显弱于24h,此时TAI合并缺氧组的阳性染色仍明显强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阳性染色最弱。染色阳性的神经轴索半定量分析显示,24h时TAI合并缺氧组明显高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时的值最低;各组数值随时间而降低,1周时各组值明显低于24h,此时TAI合并缺氧组的值仍高于各复苏组,50%氧浓度的值仍为最低。结论给氧治疗可以显著减低轴索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对于当前的TAI合并缺氧动物模型的最佳复苏氧浓度为50%。
温明哲王杨朱坤灿庄步峰吴芳芳王洪财段志新马延斌
关键词:二次脑损伤低氧血症Β-淀粉样前体蛋白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灌注压治疗进展
2011年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伤引起脑组织的原发性损害,是导致创伤患者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TBI后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因素,可造成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
庄步峰马延斌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脑灌注压脑损伤后原发性损害二次脑损伤创伤患者
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75例DAI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对其临床和影像相关指标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021,95%CI0.0071.557)、双侧瞳孔变化(OR=27.532,95%CI8.97557.413)、MR 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OR=5.753,95%CI2.1369.392)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OR=0.353,95%CI0.1340.964)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上述相关因素结合后预测DAI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达92.0%。结论入院GCS、双侧瞳孔变化、MR 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因素与影像学指标结合则能更准确地评估DAI患者预后。
王洪财陈海王波定谢光天庄步峰张红马延斌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
不同氧浓度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大鼠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8只、损伤合并低氧血症组(B组)8只及损伤合并低氧后复苏组(C组)32只,根据不同氧浓度C组又分为21%、50%、75%、100%4个亚组。应用自制的TAI致伤装置制备模型,大鼠致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之后给予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检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24 h、1周时MDA、SOD变化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C组24 h时MDA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21%、50%亚组的MD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MDA值逐渐升高。B组及C组24 h时SOD含量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仍低于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给予21%氧复苏时SOD值明显升高(P<0.05),给予50%、75%氧复苏时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100%氧复苏时SOD值明显降低(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SOD值逐渐降低。结论:适当的给氧治疗能改善和纠正脑组织缺氧,但随着给氧浓度的增加,MDA不断增高,SOD则不断降低。
王杨温明哲杨松何裕超朱坤灿庄步峰吴芳芳王洪财段志新马延斌
关键词:低氧血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定量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DAI患者28例为DAI组,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价昏迷程度,伤后2周内行MR检查,得到DTI序列影像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测量感兴趣区(ROI)FA值,比较2组之间FA值、DAI组患侧可视性病灶和健侧对称部位的FA值,并分析DAI组病灶区FA均值与GCS、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AI组各ROI区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AI组各部位可视性病灶区FA值较健侧对称处显著降低(P<0.01),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及延髓)FA值与GCS、GOS评分正相关(P<0.01),胼胝体FA值与GCS评分正相关(P<0.01)。结论:DTI为诊断DAI病灶的敏感序列,其ROI区FA值变化有助于DAI患者伤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庄步峰王洪财段志新吴芳芳朱坤灿张红马延斌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