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广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篇直肠
  • 5篇结肠
  • 5篇结直肠
  • 4篇结肠炎
  • 4篇肠癌
  • 3篇直肠癌
  • 3篇腺瘤
  • 3篇结直肠癌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肠腺
  • 2篇血清
  • 2篇血脂
  • 2篇血脂水平
  • 2篇直肠腺瘤
  • 2篇上皮
  • 2篇黏膜
  • 2篇细胞
  • 2篇内镜

机构

  • 12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崔广林
  • 5篇花威
  • 4篇徐刚
  • 3篇郑鹏远
  • 3篇崔静
  • 2篇于泳
  • 2篇赵治国
  • 2篇任景丽
  • 1篇卢高峰
  • 1篇李振峰
  • 1篇郑蔚
  • 1篇刘霞
  • 1篇葛春花
  • 1篇庞志刚
  • 1篇李灿
  • 1篇马军
  • 1篇周英发
  • 1篇王宪远
  • 1篇王树俊
  • 1篇孙趁意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安徽医药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usashi-1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Musashi-1(Msi-1)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不同形态胃窦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256例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46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取材由2名内镜科医师负责完成,标本送检,由3名病理科医师独立阅片进行病理学诊断。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标本进行胃镜下分型(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和黏液染色检查分型(Ⅰ、Ⅱ、Ⅲ型);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1)临床检查结果:胃镜分型:21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中,局灶隆起型65例,疣状隆起型85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60例。黏液染色分型:Ⅰ型肠上皮化生70例,Ⅱ型肠上皮化生75例,Ⅲ型肠上皮化生65例。(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204例患者的标本(CNAG36例、局灶隆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52例、疣状隆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68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8例,Ⅰ、Ⅱ、Ⅲ型肠上皮化生分别为56、60、52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CNAG组织的腺体颈、峡部发现Msi-1少量阳性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织中表达呈阳性。Msi-1在CNAG、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9/36)、69.2%(36/52)、76.5%(52/68)、75.0%(36/48),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50,P〈0.05)。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
李玲赵治国郑鹏远马军周英发崔广林于泳任景丽
关键词:胃炎肠上皮化生内窥镜检查
小鼠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大肠组织IL-9的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小鼠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发生发展过程中大肠组织白介素9(IL-9)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1,2-二甲肼+葡聚糖硫酸钠诱发、构建小鼠CAC模型。2组均于14、18和22周处死10只小鼠并收集大肠标本,计数肿瘤数目并鉴定其病理性质,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L-9在大肠组织的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从14周开始出现癌前病变,18~22周肿瘤增多。IL-9在对照组少量表达于上皮和间充质细胞;在实验组则显著表达于转化的上皮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实验组14、18、22周,小鼠大肠组织IL-9的表达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L-9在CAC发生发展过程中升高;IL-9可能是小鼠CAC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
孙正路张艳停徐刚朱丽张晓珊崔广林
关键词:IL-9小鼠
内镜超声在食管黏膜下肿物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在食管黏膜下肿物(SMT)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13例胃镜下发现的食管SMT并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的患者,收集患者115处SMT病变的临床特点、内镜检查治疗和病理组织学结果等资料,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SMT好发于食管上段44处(38.26%)和中段(38/115,33.04%);病理结果显示,84.35%为平滑肌瘤(97/115),另外5处食管囊肿(4.35%),5处黏膜下固有腺体增生伴导管扩张(4.35%),2处间质瘤(1.74%),2处脂肪瘤(1.74%),1处神经鞘瘤(0.87%),1处血管瘤(0.87%),1处浆液性腺瘤(0.87%),1处颗粒细胞瘤(0.87%);EU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平滑肌瘤93.00%(93/100),食管囊肿55.50%(5/9),间质瘤0.00%(0/3),脂肪瘤100.00%(2/2),血管瘤100.00%(1/1).EUS诊断起源于黏膜肌层者,主要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76.12%,51/67)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3.88%,16/67)治疗,起源于黏膜下层者,主要选择EMR(35.71%,5/14)和ESD(64.29%,9/14)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或累及固有肌层者,多选择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84.85%,28/33)治疗.免疫组化结果示平滑肌瘤98.97%(96/97)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97.94%(95/97)结蛋白(Desmin)表达阳性.结论 EUS对SMT的病理性质可进行较准确的诊断,并指导食管SMT内镜下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能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但对食管间质瘤、神经鞘瘤等少见食管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朱丽徐刚王亚楠李振峰孙正路张晓姗崔广林
关键词: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诊疗价值
Beclin1和Livin在结肠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Beclin1、Livin在人的结肠癌组织、不同类型结肠腺瘤组织及结肠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A组)、结肠绒毛状腺瘤(B组)、结肠管状腺瘤(C组)及结肠正常黏膜(D组)中Beclin1、Livin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果 A、B、C、D 4组中Beclin1蛋白的相对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56.02±3.58,129.82±4.93,125.01±4.58,104.60±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85,P=0.000);A、B、C、D 4组中Livin蛋白的相对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57.75±2.93,137.54±3.93,126.58±3.68,99.4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0.25,P=0.000);Beclin1 mRNA在A、B、C、D 4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3±0.11,0.22±0.02,0.13±0.01,0.0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63,P=0.000);Livin mRNA在A、B、C、D 4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4±0.44,0.44±0.04,0.14±0.05,0.0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62,P=0.000)。结论 Beclin1和Livin的表达水平在结肠正常黏膜、结肠管状腺瘤、结肠绒毛状腺瘤、结肠癌组织呈逐渐增高趋势,提示Beclin1和Livin在结肠黏膜癌变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葛春花卢高峰于泳刘霞郑鹏远崔广林任景丽王宪远唐芙爱
关键词:BECLIN1LIVIN结肠癌结肠腺瘤
结直肠癌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
花威崔广林
熊去氧胆酸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和上皮内瘤变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UC-CRC)和上皮内瘤变(UC-Dys)的有效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UDCA(试验组)对比安慰剂(对照组)预防UC-CRC和UC-Dys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3项RCT和4项队列研究,合计672例患者。3项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UC-CRC和UC-Dy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95,95%CI(0.17,5.12),P=0.95];4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UC-CRC和UC-Dy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OR=0.74,95%CI(0.30,1.84),P=0.5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低剂量UDCA(<15 mg/kg)UC-CRC和UC-Dy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19,95%CI(0.08,0.49),P<0.001];两组高剂量UDCA(≥15 mg/kg)UC-CRC和UC-Dy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97,95%CI(0.53,7.25),P=0.3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DCA不能有效地降低UC-CRC和UC-Dys发病率,但低剂量UDCA有降低UC-CRC和UC-Dys癌变发生风险的趋势。
崔静花威韩蕊蕊崔广林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上皮内瘤变META分析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轻、中度UC病人5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TNF-α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内镜评分、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前,两组DAI评分及内镜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I评分由(6.82±0.54)分降至(2.04±0.12)分,对照组由(6.90±1.04)分降至(2.74±1.33)分,观察组内镜积分由(2.99±0.78)分降至(1.69±0.18)分,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DAI评分、内镜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17及TNF-α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水平由(24.82±3.40)pg/L降至(7.68±2.11)pg/L,对照组由(25.00±1.78)pg/L降至(10.90±1.43)pg/L,观察组TNF-α水平由(51.20±1.03)pg/L降至(22.49±2.09)pg/L,对照组由(49.80±2.01)pg/L降至(31.50±1.65)pg/L,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IL-17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9.2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辅助治疗轻中度UC,IL-17、TNF-α可能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
王树俊花威崔广林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评价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方法检索1966—2016年中英文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评估指标为有效缓解率。结果纳入32项研究,共2 710例患者。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炎症性肠病组缓解率高于单用美沙拉嗪组(OR=4.65;95%CI:3.13~6.91;P<0.05);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组缓解率高于单用美沙拉嗪组(OR=3.90;95%CI:2.89~5.26;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能有效提高缓解率。
李灿花威崔广林徐刚孙趁意
关键词:益生菌美沙拉嗪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下段黏膜下肿物(SMT)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6月—2018年6月53例经过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符合条件的患者,STER组28例,ESD组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瘤体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TER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与ES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0.19,P>0.05),但瘤体直径明显大于ESD组[(1.61±0.99)cm vs(0.94±0.4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6,P<0.05);ESD组与STER组瘤体完整切除率分别为100%、92.85%,两组出血、穿孔、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TER组术后低热发生率明显低于ESD组,为3.57%(1/28) vs 28.0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结论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食管下段肿物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瘤体较大者,考虑术后感染者,STER术具有优势。
朱丽崔广林徐刚孙正路张晓姗
关键词:黏膜下肿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癌伴腹泻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与胃癌患者腹泻的关系。方法本文对21例伴腹泻症状,27例不伴腹泻症状的胃癌患者进行了血清胃泌素浓度放免测定和免疫组化学研究。结果血清胃泌素浓度在21例伴腹泻胃癌患者为(167.68±61.54)Pg/ml,在27例不伴腹泻胃癌患者为(63.82±30.18)Pg/ml,P<0.05。在34例正常对照者为(48.94±28.72)Pg/ml。胃泌素型癌细胞发现率在腹泻组为28.57%(6/21),无腹泻组为18.52%(5/27),P>0.05。癌旁G细胞计数在腹泻组为(248.56±77.24)个/mm2,无腹泻组为(169.72±42.94)个/mm2,P<0.05;正常人胃窦G细胞计数为(178.34±53.16)个/mm2。结论高胃泌素与胃癌患者的腹泻产生有关,高胃泌素血症来源可能是癌旁G细胞增生。
牛跃平郑鹏远崔广林
关键词:胃癌腹泻G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