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尉晓蔚

作品数:23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子宫
  • 8篇子宫内膜
  • 8篇内膜
  • 8篇宫内
  • 8篇宫内膜
  • 7篇干细胞
  • 6篇细胞
  • 5篇多孔
  • 5篇胚胎
  • 4篇生物相容
  • 4篇生物相容性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骨头
  • 4篇股骨
  • 4篇股骨头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头坏死

机构

  • 15篇大连大学附属...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湖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3篇尉晓蔚
  • 12篇赵德伟
  • 9篇王本杰
  • 7篇王威
  • 7篇谭冬梅
  • 7篇谭毅
  • 5篇赵邦霞
  • 4篇王建川
  • 3篇刘保一
  • 3篇张魁伟
  • 2篇傅维民
  • 2篇谢辉
  • 2篇彭洪英
  • 2篇赖国旗
  • 2篇张倩
  • 2篇何通川
  • 2篇燕秋
  • 2篇王子华
  • 2篇杨帆
  • 2篇赵振华

传媒

  • 3篇生殖与避孕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生物材料...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表达CD82对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CD82对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E-cadherin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构建的CD82腺病毒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检测妊娠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转染CD82腺病毒后,细胞内整合素αV、β3、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提取的上皮细胞纯度为(93.2±0.6)%。构建的CD82腺病毒转染效率达到(92.0±4.5)%,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 h后,RT-PCR检测发现CD8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CD8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妊娠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转染CD82腺病毒后,整合素αV、β3以及β-catenin的表达较未转染组均有明显上升(P<0.05),但E-cadherin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胚胎植入前,CD82可能影响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
尉晓蔚谭冬梅张倩何通川谭毅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bio-gide胶原膜修复股骨头软骨缺损
引言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是骨科常见顽疾,由于骨细胞的坏死及修复引起软骨下骨的骨折,继而导致骨结构破坏、塌陷,股骨头软骨失去支撑,随后出现退变及破坏。因其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且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所以目前针...
刘保一赵德伟王本杰谢辉尉晓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缺损股骨头
米非司酮通过调节岩藻糖基转移酶IV的表达抑制胚胎体外黏附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胚胎细胞JAR与人子宫内膜细胞RL95-2之间黏附的影响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黏附实验分别观察RU486以及岩藻糖基转移酶IV(FUT4)对JAR细胞与RL95-2细胞之间黏附的影响。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米非司酮对RL95-2细胞以及流产妇女子宫内膜中FUT4表达的调控。结果:①米非司酮抑制JAR细胞与RL95-2单层细胞之间的黏附;②米非司酮抑制RL95-2细胞以及流产妇女子宫内膜中FUT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③FUT4质粒转染RL95-2细胞后,调节JAR细胞与RL95-2单层细胞之间的黏附。结论:米非司酮通过调节FUT4的表达抑制胚胎体外黏附。
尉晓蔚刘帅刘佳燕秋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内膜
甲强龙联合内毒素诱导犬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建立使用1次低剂量内毒素联合连续3次高剂量甲强龙诱导杂种犬股骨头坏死模型,并观察所造成股骨头坏死的特点。方法动物模型组采用12个月龄中国健康杂种犬12只,先予犬静脉注射内毒素1次(9.0μg/kg),24 h后连续3 d每天行甲强龙肌内注射(18.0 mg/kg)。空白对照组4只,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末次注射2、4、6周后2组均行双髋关节数字化X线(DR)、磁共振成像(MRI)及病理组织学检查(Masson染色)。结果末次注射2周后动物模型组所有检查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的征象,4周后动物模型组Masson染色出现早期骨坏死表现,6周后动物模型组MRI及Masson染色出现较明显的早期股骨头坏死表现。结论采用1次低剂量内毒素联合连续3次高剂量甲强龙注射可造成杂种犬股骨头坏死模型。
谢志涛赵德伟江磊高文斌王威王本杰尉晓蔚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内毒素甲强龙磁共振成像杂种犬
钽涂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钽涂层金属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取6只6周龄SD大鼠BMSCs进行原代培养至第3代,使用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自行制备钽涂层金属。然后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三向诱导、荧光染色、细胞增殖检测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PCR)试验。观察比较BMSCs在钛合金圆片(Ti6Al4V组)和钽金属圆片(Ta组)表面黏附的BMSCs数量、增殖速率、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粘连蛋白(OSN)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44(94.55%)、CD90(95.01%)、CD34(0.06%)。诱导成骨分化14 d后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阳性;诱导成骨分化21 d后出现茜素红钙化结节;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软骨诱导21 d后阿利新蓝染色评估有软骨形成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BMSCs在Ti6Al4V组和Ta组金属圆片表面贴附生长,细胞间互相接触、聚集成片,Ta组金属圆片上黏附的BMSCs数量明显多于Ti6Al4V组,并且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能。细胞增殖检测结果发现,分别共培养1、3、5、7 d后Ta组BMSCs的增殖速率明显快于Ti6Al4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发现,与Ti6Al4V组相比,体外培养7 d后Ta组金属圆片更能促进OSN和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共培养21 d后,Ta组金属圆片更能促进OSX、RUNX2、OSN和OPN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骨科植入物钛合金而言,钽涂层金属能够更好地促进BMSCs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
尉晓蔚赵德伟刘阁豆晓杰赵振华傅维民刘天柱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材料成骨诱导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是临床难题,骨组织工程学的出现为其带来了一种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学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是一种容易取材、来源广泛、增殖率高的多能干细胞。BMSCs可被多种方法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从而达到修复骨缺损的目的。目前常见的诱导BMSCs成骨分化的方法包括活性因子、激素、生物材料、中药、物理刺激以及非编码RNA等。BMSCs的成骨分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以维持平衡的骨代谢水平,主要有BMPs/Smad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开发和研究不同的可诱导BMSCs成骨分化的活性因子和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学发展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信号通路,可揭示具体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研发靶向治疗药物。但BMSCs的定向成骨诱导分化、信号通路相互交错干扰、临床转化及个体化应用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刘天柱尉晓蔚刘阁赵德伟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骨髓间质干细胞活性因子成骨分化物理刺激多能干细胞
胶原膜/国产多孔钽金属双相支架修复山羊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背景:骨软骨联合病变是骨科常见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通过使用胶原膜联合自主研发的三维多孔钽金属支架,设计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仿生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探讨其修复山羊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多孔碳化硅支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成多孔钽金属,然后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将胶原膜及自主研发的多孔钽金属进行界面结合,得到双相支架材料;在体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胶原膜及多孔钽的微观形貌,并通过能谱分析测定其组成成分;万能力学测试机进行双相支架材料的力学检测。32只雄性山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8只,于左后肢建立骨软骨缺损模型(缺损面积直径为10 mm,深度为12 mm)。单纯骨软骨缺损组不做任何治疗,其余3组分别采用单纯胶原膜、单纯国产多孔钽金属、胶原膜/国产多孔钽金属双相支架修复。植入1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及硬组织切片、染色,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双相支架结合面均匀、光滑、牢固。能谱分析表明,胶原膜由碳、氧、钙3种元素组成,国内多孔钽金属主要由碳、硅和钽组成。该支架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植入山羊负重区大面积骨软骨缺损区16周后,国际软骨修复学会评分(ICRS)及改良O'Driscoll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与单纯多孔钽金属组、单纯胶原膜组及单纯骨软骨缺损组相比,胶原膜/国产多孔钽金属双相支架组具有明显的骨软骨修复效果(P<0.05)。结论:本研究对于在负重区的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成功修复显示了临床转化的潜能。为大面积骨软骨联合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组织工程思路。
尉晓蔚刘阁杨帆杨佳慧王本杰于炜婷赵德伟
关键词:胶原膜山羊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对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08年
目的了解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FRP2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D连环素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sFRP2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限制细胞周期从G0/G1期进入S期;sFRP2显著增强HepG2细胞CD44和cD82/KAI1等与肿瘤转移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明显降低有助于肿瘤侵袭转移的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的表达;sFRP2可降低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sFRP2感染前后,HepG2细胞均有D连环素的表达,且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FRP2的重组腺病毒能成功感染HepG2细胞,并对HepG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效应。
王立芝谭冬梅尉晓蔚彭洪英赖国旗谭毅
关键词:肿瘤转移肿瘤侵润
新型多孔钽金属支架材料的生物学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背景:利用涂层制备技术在传统材料基体上沉积金属钽涂层,既利用了金属钽优异生物学性能又可降低成本,为金属钽器件的应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向。目的:制备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观察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多孔碳化硅基体上制备多孔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进行以下实验:(1)体外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多孔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共培养2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培养第5,10,15天,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附着情况;(2)体内实验:在犬股骨头骨缺损处植入多孔钽材料,分别于植入后6,12周处死实验动物,将标本硬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多孔钽材料与周围组织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出极其旺盛的增殖,相互排列紧密,细胞之间连接并爬行生长进入多孔钽孔隙中,细胞完全覆盖在多孔钽表面,细胞与细胞之间形成团状重叠现象;(2)体内实验结果:植入6周,材料与骨组织周围界限清晰,多孔钽孔隙中有少量骨组织爬行,有少许骨小梁长入,未附着部分可见孔隙周围空虚及缝隙,材料周围未见组织破坏及排斥反应;植入12周,可明显观察到材料与骨组织生长良好,多孔钽表面和孔隙内大量骨组织长入,材料孔隙与组织紧密连接,有大量骨小梁长入,多孔钽与骨组织融于一体;(3)结果表明: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属钽涂层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谢辉马志杰王建川王本杰王威尉晓蔚赵德伟
关键词:生物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S100A10在人类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S100A10在人类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以及实时定量PCR检测人类月经周期子宫内膜中S100A10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40例人类子宫内膜标本结果显示,在增殖期S100A10蛋白的表达较弱,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在基质细胞有散在表达;在分泌期的各时期,S100A1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增殖期的各时期(2.26±0.17、3.75±0.22、2.65±0.20比1.17±0.11、1.32±0.14,均P<0.05),并且在着床窗口期的表达呈现峰值;到分泌晚期略有下降(P<0.05).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泌期各期S100A10的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各期(0.50±0.05、1.02±0.10、0.55±0.05比0.25±0.02、0.30±0.03,均P<0.05),在分泌中期出现表达峰值.结论 S100A10可能在胚胎植入中发挥作用,可以作为子宫内膜接受态的潜在标志物之一.
尉晓蔚佟少明燕秋
关键词: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标志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