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宗敏

作品数:19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综合征
  • 4篇梗死
  • 3篇电生理
  • 3篇电生理学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心肌细胞
  • 3篇生理学
  • 3篇衰竭
  • 3篇老年
  • 3篇肌细胞
  • 2篇动作电位
  • 2篇心肌病
  • 2篇心室
  • 2篇心脏
  • 2篇血压
  • 2篇源性
  • 2篇细胞
  • 2篇离子通道

机构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9篇宗敏
  • 14篇张建军
  • 9篇杨新春
  • 8篇关晓楠
  • 5篇魏妤
  • 4篇刘秀兰
  • 4篇马桂伶
  • 3篇赵华
  • 3篇常晶
  • 3篇李强
  • 3篇石亮
  • 3篇刘文婷
  • 2篇佟子川
  • 1篇刘泰槰
  • 1篇孔强
  • 1篇丁怀玉
  • 1篇李艳兵
  • 1篇齐丹
  • 1篇孙继明

传媒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识别及处理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识别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明确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均有心肌酶谱的升高,但心脏超声提示室壁运动普遍减低。5例患者中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功能不全,3例出现心源性休克,其中1例死亡。1例出现不可逆的Ⅲ度房室传导而植入了永久起搏器。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3例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均未发现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及痉挛。结论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表现出类似急性心肌梗死样ST段抬高的心电图改变,需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冠状动脉造影,尤其是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能有助于早期鉴别。
宗敏张建军魏妤佟子川李强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
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心房颤动(peri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112例非心脏外科POAF患者(POAF组)的临床资料,与241例非心脏外科手术、无心房颤动发作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其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心房颤动发作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POAF组在年龄、既往病史、术前血钾水平、心脏结构改变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OAF组急诊手术的比例、围手术期疼痛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大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POAF发生在术后3.2d,平均持续14.12h,93.7%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POAF组住院期间重大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4%,死亡率为4.5%。术后随访(16±4)个月,12.1%患者出院后有心悸症状或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结论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大部分心房颤动可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术前评估并及时预防可能有助于减少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发生。
黄雯宗敏关晓楠赵华张建军
关键词: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房颤动
衰弱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老年AMI患者203例,根据FRAIL衰弱量表分为衰弱组98例(FRAIL衰弱量表≥3分)和非衰弱组(FRAIL衰弱量表<3分)105例。衰弱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48例,非衰弱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76例。分析衰弱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记录死亡、再次AMI、脑卒中、大出血和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非衰弱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例明显高于衰弱组(72.4%vs 49.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Charlson共病指数和跌倒史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衰弱组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衰弱组(27.6%vs 10.5%,P=0.002)。调整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Charlson共病指数和跌倒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住院期间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0,95%CI:1.193~4.942,P=0.001)。结论老年AMI患者衰弱发生率高,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Charlson共病指数、跌倒史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衰弱会增加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MACCE。
宗敏常晶关晓楠杨新春张建军
关键词:心肌梗死意外跌倒
血小板分布宽度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衰)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AMI患者408例,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非心衰组(Killip分级Ⅰ级)210例和心衰组(KillipⅡ~Ⅳ级)19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各项检验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AMI心衰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酐、PDW、肌钙蛋白I、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心房颤动、陈旧性心肌梗死比率明显高于非心衰组,体质量指数、LVEF、急诊PCI比率明显低于非心衰组(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W为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3,95%CI:1.237~1.75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DW预测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3.2%(95%CI:0.685~0.780,P<0.01),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49.1%。结论PDW可作为老年AMI后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有较好的敏感性。
宗敏关晓楠常晶杨新春张建军
关键词:血小板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反复心室颤动抢救成功1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男,43岁,因"发作性胸痛1d,加重5h"入院,既往有长期吸烟史。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的出现胸痛,位于胸骨中下段,伴出汗,持续6h症状缓解,未予重视。入院前5h患者再次出现胸痛,伴大汗,症状持续不缓解,心电图示I、
宗敏张建军魏妤佟子川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颤动
心肌细胞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和离子流的研究进展
2006年
心肌细胞上存在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蛋白,介导形成多种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包括细胞外二价阳离子敏感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背景性非特异性阳离子流、胰岛素激活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牵张激活的非特异性阳离子流和瞬时内向电流等。它们在调节细胞静息电位水平和诱发生理及病理性心律失常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宗敏杨新春
关键词:电生理学瞬时感受器电位
短QT间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了解短QT间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吡那地尔在家兔左室楔形灌注组织建立短QT模型,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心外膜下、心内膜下及中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并观测三层心肌细胞复极达90%的动作电位(APD90)及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在吡那地尔、吡那地尔+异丙肾上腺素、奎尼丁、glybenclamide作用下的变化。采用S1S2程序刺激,观测在各种条件下心律失常的诱发状况。结果吡那地尔明显缩短APD90且伴有TDR增大(58.84±13.42ms vs35.26±13.30ms),并可诱发出异常心肌搏动。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大吡那地尔的该作用(64.60±21.46ms vs58.84±13.42ms),而奎尼丁和glybenclamide则可逆转吡那地尔的此作用,并减少异常搏动的发生。结论TDR增大可能是短QT综合征易于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基础,而奎尼丁通过减小室壁心肌细胞的不均一性而对短QT综合征起到治疗作用。
石亮杨新春刘秀兰孔强宗敏丁怀玉孙继明
关键词:电生理学短QT综合征吡那地尔
动作电位和部分离子通道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PVC)动作电位和某些离子通道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电流钳记录动作电位和电压钳制记录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内向整流钾电流(I)和
石亮杨新春刘秀兰宗敏
文献传递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364例,其中男性218例,女性146例,平均年龄(73.3±9.8)岁。根据年龄分为4组,A组〈60岁[48例,平均年龄(54.25±3.8)岁],B组60。69岁[50例,平均年龄(65.04±2.5)岁],C组70~79岁[140例,平均年龄(74.5±3.1)岁],D组≥80岁[126例,平均年龄(82.57±2.6)岁]。观察各组患者心、脑、‘肾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中,发病率位于前两位的均为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在年龄〈80岁的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并发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冠一tk,病及心功能不全升高明显,且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年龄〉80岁的患者脑血管病及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检出率较其他三组低,但肾功能不全发病率升高,但在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糖尿病发病率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各个年龄段其并发症特点,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指导和治疗。
宗敏张建军魏妤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
老年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源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建立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本院心源性呼吸衰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后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的年龄≥60岁患者311例,将30 d内再次插管的41例为失败组,成功撤机的270例为撤机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0 d内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获益率。结果失败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和30 d内病死率较撤机组显著升高(23.4%vs 10.9%,P=0.016;23.4%vs 8.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级和重度肾功能不全是再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后,ROC曲线分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敏感性73.3%,特异性8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阈概率3%~76%内具有临床获益。结论心源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早期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较多,以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较好,可为临床提供指导。
关晓楠李艳兵刘文婷宗敏马桂伶张建军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