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鑫
作品数:
9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解放军252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军队“十一五”面上项目
军队“十五”杰出人才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王爱民
解放军252医院
付晓霞
解放军252医院
李洵
解放军252医院
贾树杰
解放军252医院
马玉琛
解放军252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7篇
期刊文章
2篇
会议论文
领域
9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蛋白
3篇
定量聚合酶链...
3篇
星状细胞
3篇
直肠
3篇
直肠癌
3篇
直肠腺瘤
3篇
细胞
3篇
腺瘤
3篇
酶链反应
3篇
结直肠
3篇
结直肠癌
3篇
结直肠腺瘤
3篇
聚合酶
3篇
聚合酶链反应
3篇
基因
3篇
肝星状细胞
3篇
肠癌
3篇
肠腺
2篇
型胶原
2篇
荧光定量
机构
9篇
解放军252...
1篇
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9篇
宋鑫
7篇
王爱民
5篇
付晓霞
4篇
李洵
3篇
贾树杰
2篇
马玉琛
1篇
韩树青
1篇
张林医
1篇
王宝恩
1篇
樊丽伟
1篇
阴桢宏
1篇
王军
1篇
孟晓明
1篇
张志伟
1篇
马雪梅
1篇
张磊
1篇
贾国祥
1篇
耿焱
1篇
张莉
传媒
7篇
中华实验外科...
1篇
第二十次全国...
年份
4篇
2017
1篇
2014
1篇
2013
1篇
2012
2篇
2008
共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新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为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最佳疗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2例HP阳性患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甲磺酸加替沙星+甲硝唑+复方铝酸铋的联合用药方案: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的联合用药...
贾树杰
宋鑫
马玉琛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加替沙星
阿莫西林
文献传递
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Ⅰ、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HSC)表达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HSC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终质量浓度为5、10、15、20 μmol/L),于24 h后收集细胞,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COL Ⅰ、COL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Ⅰ mRNA表达水平在罗格列酮5、10、15、20 μmol/L组分别为2.9755±0.0853、1.9866±0.0938、1.4935±0.1078、0.9603±0.1365,而空白对照组为3.4802±0.1331.COLⅢmRNA表达水平在罗格列酮5、10、15、20 μmol/L组分别为3.6207±0.0461、2.6150±0.0793、2.0051±0.0830、1.4175±0.0862,空白对照组为4.2714±0.4652.结论 PPARγ特异配体罗格列酮可抑制HSC对COL Ⅰ、COLⅢ的基因表达,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付晓霞
王爱民
李洵
宋鑫
汪景坤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罗格列酮
卡托普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I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11)、卡托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肝星形细胞(HSC)-T6肝星状细胞株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1×10^-5、1×10^-7mol/L)组和AngⅡ+卡托普利组(1×10^-5、1×10^-7mol/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中Col—ⅠmRNA的表达。结果Col—Ⅰ基因表达水平在AngⅡ两组分别为0.850±0.107、0.620±0.103,而对照组为0.438±0.061,Col—Ⅰ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浓度的AngⅡ+卡托普利组(1×10^-5、1×10^-7mol/L)分别为0.650±0.087、0.510±0.062,而AngⅡ组分别为0.850±0.107、0.620±0.103。结论AngⅡ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Col—ⅠmRNA的表达,而卡托普利能够明显抑制这一作用。
李洵
王军
王爱民
宋鑫
付晓霞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卡托普利
I型胶原
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达。方法72只200—25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6只、肝纤维化模型组36只。正常对照组即正常饲养,模型组即腹腔注射四氯化碳,2次/周,剂量2ml/kg。分别在3、6d、2、4、6、8周时间点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OCK1的组织定位及表达。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ROCK1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给药后3、6d、2、4、6、8周,正常对照组ROCK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5%、13%、11%、17%、14%;模型组ROCK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15%、52%、65%、7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eal—timePCR检测显示ROCK1表达量(以对照组为1),模型组表达分别为1.018759、1.381913、1.831238、2.515323、2.257623、2.188587。结论ROCK1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过程中,其组织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说明Rho/ROCK通路可能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另一条重要信号通路。
宋鑫
张林医
苏梦琦
贾国祥
王爱民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酶激活受体3和蛋白酶激活受体4在由结直肠息肉进展至结直肠癌过程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蛋白酶活性受体3(PAR3)、蛋白酶活性受体4(PAR4)基因在由结直肠息肉进展至结直肠癌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分为5组,分别为结直肠癌30例、与其配对的正常组织30例(距肿瘤〉5 cm)、管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20例及混合性腺瘤3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观察PAR3、PAR4在结直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AR3在正常组、腺瘤组、结直肠癌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50.0%、6.7%;PAR4在上述各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5.0%、70.0%。FQ-PCR结果显示PAR3在正常黏膜、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依次降低,其表达水平分别为0.787±0.040、0.453±0.023、0.410±0.050、0.368±0.032、0.259±0.017(P=0.011);而PAR4在上述各组中表达依次增高,分别为0.370±0.301、10.384±1.474、20.892±4.485、36.311±7.953、52.083± 12.550(F=43.342,P=0.009)。SNK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任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R3、PAR4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付晓霞
张磊
张志伟
耿焱
韩树青
宋鑫
王爱民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腺瘤
黄芪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
2012年
目的观察黄芪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黄芪(1.0、0.5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黄芪1.0、0.5g/L两组分别为3.36±0.42、2.63±0.36,而空白对照组为2.13±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黄芪1.0、0.5g/L两组分别为3.96±0.66、4.13±0.50,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黄芪可明显增强HSC—T6细胞MMP3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但对TIMP-1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王爱民
阴桢宏
张莉
马雪梅
宋鑫
王宝恩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基质分解素-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基因表达
Tat结合蛋白30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Tat结合蛋白30(TIP30)基因的表达,探讨结直肠腺瘤恶变过程中TIP30的作用及价值。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组织6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8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TIP30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显示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TIP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67.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直肠管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绒毛状腺瘤中TIP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66.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同时研究结果表明TIP30的表达与肿瘤的Duckes分期(P=0.008)、分化程度(P=0.015)、淋巴结转移(P=0.024)明显相关,而与性别(P=0.955)、年龄(P=0.815)无明显相关。荧光定量PCR显示TIP30特异性扩增,其表达量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管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5.135±1.474、18.701±1.596、12.412±1.677、6.579±0.795、2.137±0.535,F=250.931,P=0.015。结论TIP30可能对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樊丽伟
李洵
孟晓明
宋鑫
汪景坤
付晓霞
王爱民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人宫颈癌基因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人宫颈癌基因(HCCR-1)在结直肠癌、腺瘤和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CCR-1在8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癌以及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CCR-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结直肠腺瘤组及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62.50%、100.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0%、66.7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F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管状腺瘤组、混合性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及大肠癌组HCCR-1表达量分别为0.609 2±0.326 1、4.034 6±1.188 4、12.353 4±2.828 0、22.563 7±78.952 0、43.202 9±7.675 4。结论HCCR-1在结直肠腺瘤的恶变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宋鑫
王爱民
贾树杰
付晓霞
李洵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人宫颈癌基因
新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为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最佳疗法,本研究选择收治的162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甲磺酸加替沙星+甲硝唑+复方铝酸铋的联合用药方案;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的联合用...
贾树杰
宋鑫
马玉琛
关键词:
消化系疾病
幽门螺杆菌
联合用药
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