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平
- 作品数:81 被引量:47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常用蚊虫监测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20年
- 媒介蚊虫是我国多种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常见的蚊虫监测方法分为幼蚊监测和成蚊监测。幼蚊监测主要包括布雷图指数法、容器指数法、房屋指数法、勺捕法、路径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等方法;而成蚊监测主要包括人诱法、人工小时法、双层叠帐法、诱蚊灯法和BG-Sentinel trap等方法。该文综述了我国常用的传统媒介蚊虫监测方法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技术,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不足,为制定科学的蚊媒监测方案和蚊媒监测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 闫冬明黄坤赵春春宋秀平张钦凤王君刘起勇
- 关键词:媒介蚊虫
- 2019年全国媒介蚊虫监测报告被引量:40
- 2020年
- 目的了解我国2019年蚊媒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季节消长等特征,为蚊媒传染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8个监测点蚊媒监测数据。成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幼蚊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勺捕法和路径法。成蚊每月监测2次,幼蚊每月监测1次。应用Excel 2013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全国蚊虫总平均密度为9.81只/(灯·夜)。蚊种构成显示,淡色/致倦库蚊占捕获总数的57.73%,其他依次为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分别占20.27%、12.22%、2.29%和0.02%。内蒙古、湖北、青海、云南和湖南省(自治区)蚊密度较高,分别为22.60、21.72、17.14、12.71和10.18只/(灯·夜)。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勺捕法和路径法蚊虫季节消长结果均显示,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在6-9月,最高峰值在7或8月。布雷图指数法的幼蚊季节消长分析结果显示,媒介伊蚊幼蚊密度高峰期在4-9月。不同生境捕获成蚊密度以牲畜棚最高为36.29只/(灯·夜);不同生境捕获幼蚊布雷图指数以废旧轮胎厂最高为19.25。结论库蚊为我国蚊虫优势蚊属。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每年4月开始实施杀灭越冬蚊虫、环境治理等蚊媒防控措施。2020年蚊媒防控工作要重视居民区、废旧轮胎厂和废旧物品处蚊虫孳生地的及时清理,做到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
- 赵宁郭玉红吴海霞刘小波岳玉娟任东升李贵昌宋秀平鲁亮刘起勇
- 关键词:蚊虫生境物种构成
- 2017-2018年我国不同区域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被引量:34
- 2020年
-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白纹伊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分布,为我国的抗药性治理和用药方案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使用Excel 2016软件收集和整理我国2017和2018年的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对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生物测定数据,统计分析其抗药性水平,使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不同种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地图。结果通过收集2017和2018年监测点数据和文献查阅,共收集到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生物测定数据,重点分析拟除虫菊酯类(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类(残杀威)和有机磷类(马拉硫磷、双硫磷、敌敌畏)等杀虫剂的抗药性数据。其中,白纹伊蚊幼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全国分别有34(85.00%)、18(75.00%)和33(78.57%)个监测点产生了中、高抗性。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全国分别有34(61.82%)、8(34.78%)和11个(34.38%)监测点产生了抗性或高抗性。白纹伊蚊幼蚊对残杀威、双硫磷分别有5(27.78%)和14个(36.84%)监测点产生了中、高抗性;成蚊对残杀威和马拉硫磷分别有7(20.59%)和4个(14.29%)监测点产生了抗性。结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白纹伊蚊种群无论是成蚊还是幼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尤其广东及福建省等沿海地区;对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抗药性水平相对较低。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本次监测结果指导当地用药,高抗杀虫剂应停用一段时间,中、低抗或疑似抗性杀虫剂应轮换使用或复配使用。
- 赵春春朱彩英贾清臣闫冬明刘国军吴海霞宋秀平刘起勇王君孟凤霞
-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杀虫剂
- 2019年全国媒介伊蚊监测报告被引量:30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19年我国23个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媒介伊蚊监测数据,为登革热为代表的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国上述各监测地区媒介伊蚊监测点的媒介伊蚊幼蚊及成蚊监测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登革热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结果 2019年我国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3.56,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4.89。浙江、海南、福建省监测期内重点月份平均BI>10,云南省监测期内重点月份部分监测点BI>5。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监测期内重点月份MOI>5。江西、安徽、重庆、湖南、河南、四川和湖北省(自治区)监测期内绝大多数月份BI>5,湖南省6-8月、贵州省7-9月MOI>5,达到登革热传播风险。河北省监测期内BI>10,陕西省7-8月、山东省8-9月BI>5。广西、福建和江苏省(自治区)监测期内大部分月份,湖北省6-7月,陕西和四川省9月成蚊密度(帐诱指数)超过2只/(顶·h)。结论 2019年我国绝大多数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媒介伊蚊密度超过登革热传播或暴发阈值,登革热本地传播及暴发风险高。建议各地持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促进我国媒介伊蚊可持续精准控制,预防控制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暴发流行。
- 刘小波吴海霞郭玉红岳玉娟宋秀平赵宁任东升王君李贵昌刘起勇
- 关键词:登革热风险评估
- 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分布调查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ace)基因在不同区域的基因型及分布特点,从而进行白纹伊蚊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药性机制的初步探索。方法2018年6-9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广东省广州市、云南省景洪市和贵州省兴义市的14个采样点(地理种群),共采集白纹伊蚊幼虫、蛹和成蚊422只,经形态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后,用无水乙醇浸泡,并于-20℃冻存备用。提取单只蚊虫的DNA,PCR扩增ace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后分析ace基因G119位点突变情况。结果针对上述4个省的14个种群白纹伊蚊ace基因测定,发现白纹伊蚊ace基因G119位点仅存在个别碱基突变,并未发现氨基酸突变。共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GGA/G(832/98.58%)和突变型GGG/G(12/1.42%);1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纯合子G/G(422/100%)。结论仅有少部分白纹伊蚊个体ace基因G119位点发生了碱基突变,但该碱基替换并未引起相应的氨基酸突变。因此,白纹伊蚊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靶标抗药性机制亟需进一步探索。
- 朱彩英赵春春刘起勇李贵昌闫冬明宋秀平王君孟凤霞
-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基因突变
- 2019年全国蜚蠊监测报告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了解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蜚蠊的种类、密度和时空特征,分析粘捕法和目测法的监测结果,为蜚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国家级监测点蜚蠊数据,采用Excel 2013软件分析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不同省份、不同时间的蜚蠊分布特征。结果 2019年粘捕法监测结果表明,蜚蠊粘捕率为5.45%,侵害率为5.25%;德国小蠊占绝对优势,占捕获总数的95.65%,美洲大蠊占2.42%,其他蜚蠊占1.93%。目测法监测结果表明,蜚蠊成若虫侵害率为3.63%,其中小蠊的侵害率为3.07%,大蠊的侵害率为1.28%。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蜚蠊侵害率高。蜚蠊侵害率南方高,北方低。粘捕法监测的蜚蠊侵害率为目测法的1.45倍。结论 2019年全国蜚蠊监测结果,有利于对蜚蠊重点物种、重点环境、重点区域及关键时间开展针对性防控工作。
- 岳玉娟任东升吴海霞刘小波赵宁郭玉红李贵昌王雪霜宋秀平王君鲁亮刘起勇
- 关键词:蜚蠊目测法侵害率
- 2019-2020年塞拉利昂弗里敦市旱季冈比亚按蚊复合体的分子鉴定和传疟作用
- 2021年
- 目的通过疟疾主要传播媒介冈比亚按蚊复合体在弗里敦市的分布和疟原虫感染率的调查,为制定有效的防疟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10个监测点利用诱蚊灯法进行蚊媒监测研究。将冈比亚按蚊的胸部和腹部分开,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多重PCR鉴定蚊种,利用巢式PCR检测按蚊感染疟原虫的情况,应用Excel 2019和SPSS 2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共捕获按蚊349只,平均诱捕按蚊密度为0.83只/(灯·晚)。西部农村诱捕按蚊324只,占捕蚊总数的92.84%,平均诱捕按蚊密度为2.00只/(灯·晚)。对192只冈比亚按蚊复合体进行的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冈比亚按蚊(狭义)S-型84只,占43.75%;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108只,占56.25%。冈比亚按蚊(狭义)中仅检测到恶性疟原虫,未检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分别为3.13%和6.77%。2019年12月到2020年3月期间的月恶性疟子孢子和卵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只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中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分别为3.70%和7.41%;84只冈比亚按蚊(狭义)S-型中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分别为2.38%和5.95%。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中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高于S-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弗里敦市的优势按蚊蚊种为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和S-型),监测到的其他按蚊有催命按蚊和An.coustani。西部农村按蚊密度远高于西部城区,具有较高的疟疾感染风险。在旱季不同月份,野外诱捕冈比亚按蚊(狭义)的卵囊阳性率均为子孢子阳性率的2倍,而其旱季每月的传疟作用较稳定。本研究将为塞拉利昂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 赵宁赵嘉欣宋秀平王君吴海霞刘小波岳玉娟任东升刘起勇刘起勇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传疟作用
- 2019年全国蜱类监测报告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了解我国人居环境及家畜寄生蜱类的密度和活动规律,为蜱及蜱传疾病的风险评估和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体系中45个监测点的蜱类监测数据,分析优势蜱种类,比较不同生境和宿主、不同省份蜱类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2019年检获蜱类中,以血蜱属种类检获次数最多,寄生血蜱和游离血蜱捕获次数分别占捕获蜱总次数的57.31%和95.56%;不同宿主动物中,羊、牛的蜱指数较高,分别达3.06和2.72,农村和城市的犬均捕获到蜱;农村外环境捕获的蜱密度(0.83只/布旗·100 m)高于景区环境(0.32只/布旗·100 m);开展监测的不同月份中,寄生蜱指数和游离蜱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均呈双峰型,寄生蜱上半年密度较高,至7月后下降,游离蜱6月密度最高。结论 2019年蜱类监测结果显示血蜱属种类较为常见;牛、羊是蜱的优势宿主动物,而犬作为与人接触密切的家养动物,其蜱感染情况应予以关注;农村外环境是蜱的优势生境;上半年是蜱的活动高峰时段;蜱的防控应针对上述重点种类、宿主、生境和季节而进行。
- 吴海霞刘小波岳玉娟任东升王君赵春春李贵昌赵宁宋秀平刘起勇
- 关键词:宿主动物生境类型
- 2019年全国臭虫监测报告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了解我国臭虫的发生情况,为臭虫发生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中臭虫监测数据,比较不同省份、不同环境类型中臭虫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9年共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臭虫现场监测和/或电话调查工作,现场共调查1 351个单位,有臭虫的单位10个,阳性率为0.74%;共调查13 589间房间(标准间),臭虫阳性房间31间,阳性率为0.23%;对212家专业机构(杀虫公司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电话调查,处理/咨询过臭虫的有11家,占调查总数的5.19%。结论臭虫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工地宿舍、工厂宿舍、学校宿舍、旅馆是臭虫发生比较多的环境。
- 任东升吴海霞修朋程宋秀平岳玉娟鲁亮刘起勇
- 关键词:臭虫电话调查环境类型
- 浙江省鼠形动物巴尔通体的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分子遗传进化关系,为巴尔通体人群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在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捕获鼠形动物,无菌操作取鼠肝和脾,用PCR和分离培养检测巴尔通体,对部分阳性产物测序,提交到GenBank,用CLUSTAL W进行匹配,然后用PAUP4.0beta10软件构建系统关系,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我们分别从黑线姬鼠、黄毛鼠、褐家鼠、黑腹绒鼠、社鼠、臭鼩鼱、东方田鼠、黄胸鼠和大林姬鼠中检测到巴尔通体特异DNA片段,浙江首次从黑线姬鼠脾中分离出一株巴尔通体。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我们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ratti massiliensis以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B.grahamii的遗传关系最近。结论浙江省鼠类中广泛存在巴尔通体感染,而且携带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存在人群感染风险。
- 孙继民宋秀平傅桂明鲁亮刘起勇
- 关键词:鼠形动物巴尔通体遗传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