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洋

作品数:19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地下水
  • 3篇地震
  • 3篇断层
  • 3篇盐碱
  • 3篇盐碱化
  • 3篇水位
  • 3篇同震响应
  • 3篇井水位
  • 3篇碱化
  • 3篇教学
  • 3篇测井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下水动力
  • 2篇水层
  • 2篇水力
  • 2篇水力学
  • 2篇汶川MS8....
  • 2篇华北地块
  • 2篇监测井
  • 2篇教学模式

机构

  • 17篇防灾科技学院
  • 12篇中国地震局工...
  • 3篇吉林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吉林省水利水...

作者

  • 19篇宋洋
  • 11篇谷洪彪
  • 6篇迟宝明
  • 5篇张艳
  • 3篇李海君
  • 2篇白相东
  • 2篇姜纪沂
  • 2篇张耀文
  • 2篇王子佳
  • 2篇关成尧
  • 1篇徐贵新
  • 1篇关会梅
  • 1篇王福刚
  • 1篇黄静宜
  • 1篇施枫芝
  • 1篇孔慧敏
  • 1篇潘杰
  • 1篇杜利伟
  • 1篇李海婷
  • 1篇左兰丽

传媒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工程勘察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地震研究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科教导刊(电...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0年
土壤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是开展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水盐运移模拟研究、水盐调控、预测预防土壤盐碱化以及进一步改善、改良和治理开发利用该区盐碱地的基础。在回顾松嫩平原盐碱化成因及形成影响因素研究历史的前提下,总结并分析地质构造因素、水文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对盐碱化形成的影响,并给出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体系架构图,确定出影响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过程中的可控与不可控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建议。
谷洪彪宋洋潘杰
关键词:盐碱化影响因素松嫩平原
基于水化学及D、^(18)O的柳江盆地东宫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解析被引量:11
2015年
运用水化学成分和环境同位素作为水循环研究的示踪剂,揭示柳江盆地东宫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通过现场调查,设计和布置水样的采样点,采集和测试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样品,对比不同时期水样的水化学特征,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最终确定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研究表明:最具供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来自东宫河流域厚层的府君山组灰岩裂隙含水层,岩溶水自北向南流,与柳江盆地区域岩溶水流动方向一致。接受北部山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丰水期经由第四系弱透水层在东部落村以泉水形式排泄,在盆地北缘至东部落以西河段以地下径流的形式向东宫河排泄。基岩裂隙水次之,其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的特点,与盆地西北部山区的馒毛组泥页岩相比,盆地东北部花岗岩山区的裂隙水,水质好,补给水头最高,补给源稳定、补给路径较短,在李庄及其附近存在自流区。研究成果为当地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宋洋迟宝明谷洪彪秦文婧杜利伟
关键词:地下水循环水化学成分氢氧同位素
某金矿地下水氰化物运移模拟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研究金矿选矿过程对地下水产生的氰化物污染,以河北某金矿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及污染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了选矿厂氰化车间防渗膜破损事故情景下地下水中氰化物运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预测期内污染物最大运移距离为739m,污染晕最大范围为0.09km^2,对研究区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随时间推移,污染晕中心浓度不断降低,监测井中氰化物浓度基本呈先增长后减小的规律,且距污染源越远的监测井氰化物峰值浓度越小,污染物迁移扩散过程越缓慢。
李海君张耀文宋洋张莉丽
关键词:地下水氰化物溶质运移MODFLOW
基于雨课堂的地下水动力学线上教学模式研究
2020年
传统地下水动力学全程以板书教学为主,当前,为适应线上教学需要,基于雨课堂线上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入手,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探讨线上地下水动力学教学模式,并在线上教学中进行应用,以检验此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式下在保留传统经典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将课堂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加学生互动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宋洋谷洪彪张艳
关键词:地下水动力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一次连续降雨过程中氨氮在不同介质中迁移模拟柱实验被引量:6
2015年
氨氮在包气带中迁移与介质含水量多少有关。自然界中,降雨是影响介质含水量多少和运移的主要因素。通过动态土柱实验模拟降雨过程中氨氮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降雨时包气带处于饱和状态,氨氮下移平均速率10 cm/5 h,明显比非降雨情况污染扩散速度高1个量级。降雨后包气带处于非饱和状态,介质可固定氨氮。粗颗粒中氨氮浓度变化稳定;细颗粒中氨氮浓度缓慢减少。72 h连续实验,浅层氨氮达到吸附平衡,深层未达到吸附平衡,粗颗粒吸附速率慢于细颗粒。
张艳迟宝明关成尧谷洪彪宋洋
关键词:氨氮包气带迁移
防治次生盐碱化的灌区水资源利用研究——以松原灌区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为改善松原灌区规划区盐碱化现状、防止灌区运行后土壤发生次生盐碱化的目标,对灌区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进行模拟,以盐碱化临界埋深为标准并结合水盐均衡差对模拟计算结果分析后表明,采用考虑实际条件的井渠结合灌溉方案既能淋滤土壤中的盐份又有效地控制潜水埋深减少土壤返盐,兼顾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谷洪彪王子佳徐贵新宋洋
关键词:盐碱化水资源联合调度
新生代以来伊犁盆地演化对霍城地区第四系含水层建造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含水层建造过程实质上是区域盆地演化的缩影。以新疆伊犁盆地整体和局部的沉积规律研究为基础,运用野外调查、物探钻探及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盆地内霍城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的建造历程、结构属性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霍城研究区第四纪以来的演化是对伊犁盆地前第四纪演化的继承与发展。新构造运动对区内第四系建造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使研究区核部成为整个伊犁盆地第四系最大厚度沉积区,按沉积特征不同划分为四个沉积单元;此外,区域环境作用对第四系沉积的影响不可忽视。区内第四系含水层为由河流相和冰水相冲洪积物组成的松散堆积物,按埋藏条件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在区域上分布广泛且沉积稳定的"马兰黄土",则被界定为第三系与第四系之间的隔水层,含水层的透水性、富水性以及赋存其中的地下水的运移和水化学特征均能体现伊犁盆地演化影响下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建造历程。为确定勘察精度较低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进一步开展地下水资源精细评价奠定基础。
宋洋迟宝明谷洪彪李海君李海婷
关键词:伊犁盆地盆地演化新构造运动
断裂两盘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以北京八宝山断裂带中段大灰厂两观测井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地震常引起分布于断层两盘观测井的水位同震响应动态变化特征不同。而研究断裂两盘观测井同震响应能力、水位变化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有助于揭示断裂带的渗透性演化过程、可深化地下水位对地震响应机理的认识,对于指导地震观测井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北京八宝山断裂带中段(大灰厂)上下两盘井的水位同震响应次数、形态、幅度、记震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去除趋势项,采用数字滤波求取井孔气压系数,采用Baytap-G程序求取潮汐参数,并反演出7次大地震对大灰厂区两口井所在含水层产生的体应变量,进而判别两盘震前震后渗透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两口井同震响应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上盘井对大震的同震响应次数较多、能力较强;这不仅与断裂带起屏蔽作用有关,而且与井所处含水层渗透性呈不同规律变化密切相关。
宋洋谷洪彪李海君迟宝明
关键词:井水位跨断层同震响应
承压含水层中孔压变化规律的振动台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研究不同地震动作用下承压含水层中孔压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承压含水层孔隙水压力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地震动作用下孔压变化形态可分为振荡、振荡上升以及阶升三种类型,孔压变化形态及幅度均与加速度峰值密切相关,而与频率相关度较低;②孔压增量随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增大,其增长规律可表示为以加速度峰值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③孔压消散过程基本呈线性规律,且消散速率与加速度峰值大小有关,加速度峰值越大,振后孔压消散速率越快。实验可为后续探究地震动作用下孔压变化信息在含水层中的传递机理提供一定参考。
张耀文谷洪彪那金宋洋张艳
关键词:孔压加速度峰值振动台实验
汶川8.0级地震北川县城震害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汶川MS8.0地震中,处于映秀—北川断裂带上的北川县城区地震烈度达Ⅺ度。地震断层活动在地表形成了3条破裂带,城区地表破裂带占总面积的比例超过6.5%,使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并引发了滑坡与崩塌灾害,加剧了震害损失。各种成灾机制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现象,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是导致北川县城区震害程度极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姜纪沂迟宝明谷洪彪宋洋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北川县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