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洋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关节
  • 8篇关节镜
  • 7篇韧带
  • 7篇前交叉韧带
  • 7篇交叉韧带
  • 5篇镜检
  • 5篇关节镜检
  • 5篇关节镜检查
  • 4篇软骨
  • 4篇肌腱
  • 3篇软骨细胞
  • 3篇生长因子Β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膝关节
  • 3篇膝前
  • 3篇膝前交叉韧带
  • 3篇滑膜
  • 3篇化生
  • 3篇基因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5篇宋洋
  • 15篇宋斌
  • 14篇李卫平
  • 11篇黄建荣
  • 10篇杨睿
  • 8篇沈慧勇
  • 6篇宋富强
  • 3篇丁悦
  • 2篇黄霖
  • 2篇王鹏
  • 2篇张正政
  • 1篇唐勇
  • 1篇代亮
  • 1篇马文谱
  • 1篇王志勇
  • 1篇叶记超
  • 1篇梁新军
  • 1篇陈铿
  • 1篇王玉翠
  • 1篇李燕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4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分束重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断裂的分束重建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对26例膝关节ACL部分断裂患者采用自体腘绳肌腱或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分束重建术,观察其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个月,所有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69±6.3)分提高到(92.4±2.6)分(t=17.5,P<0.01),Larson评分由术前(70±4.5)分提高到(93.2±2.5)分(t=23.0,P<0.01),IKDC评分由术前(67.3±6.4)分提高到(92.5±3.1)分(t=18.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查X线照片及MRI均未发现骨隧道扩大现象,未见关节间隙变窄及挤压螺钉松脱。结论根据ACL损伤的不同程度,进行关节镜下ACL分束重建手术操作简便,最大限度恢复解剖重建,功能恢复快,近期疗效佳。
李卫平宋斌沈慧勇杨睿宋洋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关节镜
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保留关节囊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行初次THA的患者,其中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THA(A组)141例163髋,男61例,女80例,年龄26~95岁,平均66.5岁;同期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且未缝合修补外旋肌的THA(B组)88例101髋,男41例,女47例,年龄44~75岁,平均61.5岁;同期采用传统Gibson切口,保留关节囊的并修复外旋肌群的THA(C组)72例84髋,男30例,女42例;年龄33~80岁,平均68.3岁。对三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髋脱位率、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均获至少6个月的随访,A、B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方面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出血量、髋脱位、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THA具有微创一些优点,术中不保留关节囊,降低了手术难度,术野暴露充分,有利于髋臼假体及内衬的安装,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后假体脱位率,从近期的疗效来看是一种安全快捷的髋关节置换方法。
杨睿李卫平黄霖丁悦宋斌宋洋王鹏陈铿叶记超沈慧勇
关键词:小切口关节囊髋脱位
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和Pluronic-F127凝胶为支架复合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的界面相容性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目前关节软骨的损伤修复研究倾向于构建组织工程骨与软骨复合物,旨在修复软骨下骨缺损的同时,使移植体在缺损区的整合固定界面由软骨-骨变为骨-骨界面,从而加快界面的愈合。目的:以三维多孔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Pluronic-F127水凝胶分别作为骨和软骨支架材料,验证两者作为组织工程支架联合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组织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2006-07/2007-04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细胞培养,于中山大学北校区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动物实验。材料:将培养的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和胫骨骨膜的成骨细胞分别与Pluronic-F127凝胶及PLGA混合形成复合物后,在骨细胞复合物的表面涂布负载软骨细胞的PluronicF-127水凝胶制备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方法:裸鼠20只切开背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1枚,切口右侧植入单纯PLGA支架和单纯Pluronic-F127凝胶各1枚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个月取材,进行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观察骨组织及软骨组织形成情况,II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能力。结果:术后2个月形成有弹性骨软骨复合物,在暗红色的部分,新形成的骨组织连接成片块状或条索状,PLGA已完全降解,在白色的部位,已形成较成熟的软骨组织,形态基本正常,分布较均匀,Pluronic-F127已完全吸收;软骨组织与骨组织的交界面处二者结合良好,部分区域可见软骨部分嵌入于骨组织中。实验组软骨组织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论:Pluronic-F127和PLGA作为骨和软骨支架材料,可以形成具有良好界面结合的骨软骨组织。
李卫平代亮宋斌黄建荣宋富强宋洋
关键词:PLGA软骨生物材料
兔B型滑膜细胞经TGF-β1基因转染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经TGF β 1基因修饰的兔B型滑膜细胞(type B synoviocytes)体外成软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B型滑膜细胞并纯化、鉴定,以pcDNA3.1-TGF-β 1混合lipofectami...
宋斌李卫平丁悦杨睿黄建荣宋富强宋洋
关键词:滑膜转化生长因子Β转基因软骨细胞
自体与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膝前十字韧带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比较自体与异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 tendon—bone,B—PT—B)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膝ACL断裂患者分别采用自体与异体B—PT—B移植物重建,其中自体组31例,异体组35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生化、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以及全身和膝关节局部反应,以Lysholm评分及Larson评分比较术后疗效。结果自体组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10年,平均7年;异体组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6.5年,平均6年。术后两组发热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生化、免疫学指标均无明显异常。Lysholm评分:白体组(93.28±3.12)分,异体组(93.15±3.2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son评分:自体组(93.12±2.15)分,异体组(92.75±3.2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及MRI示:自体组5例出现骨隧道扩大,异体组6例出现骨隧道扩大。术后两组均有1例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异体组9例因出现不同程度排斥反应而行镜下冲洗或穿刺冲洗,但无一例取出移植物;异体组1例患者术后移植物发生断裂而行重建术。结论异体与自体B-PT-B移植物重建ACL远期临床疗效相近,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均为重建ACL的良好移植物。
李卫平宋斌黄建荣沈慧勇杨睿宋洋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膝关节
射频紧缩治疗犬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学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射频紧缩已广泛用于临床,前交叉韧带松弛为射频紧缩治疗的适应证,但紧缩治疗后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学变化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不同部位进行射频紧缩后的组织学变化,以确定前交叉韧带射频紧缩的最佳部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动物实验,组织形态学观察,于2005-01/2006-07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成年健康家犬29只,体质量(16.5±2.2)kg,年龄(4.1±0.7)年,X射线片确定动物骨骺已经闭合。方法:随机选取1只家犬解剖股动脉和股静脉,将股动脉近端结扎,远端插管,以Krebs平衡液以50mL/(min·kg)流量灌流15min,结扎股静脉近端,远端插管。将墨汁灌注液由远端注入,直至下肢皮肤变成黑色,观察家犬前交叉韧带的血液供应。24只犬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射频紧缩中间部组、射频紧缩两端组。紧缩方式:射频探头从一个端开始以2.5mm/s速度开始向另一端移动,无遗漏,不重叠,射频紧缩中间部组紧缩韧带中间1/3,射频紧缩两端组紧缩两端各1/3,术后6,12周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另外4只家犬取前交叉韧带8条,2条用于即时射频紧缩后的组织学观察,另外6条作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紧缩。主要观察指标:MASSON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前交叉韧带内部纤维的变化特点、细胞计数及血管密度。结果:分布在前交叉韧带的血管形成树状分支,前交叉韧带胫骨端和股骨端的血管分布明显丰富于前交叉韧带中端的血管分布,两端的血管网有一部分交通支经过中部相连。MASSON染色显示射频处理部位重新修复组织均为胶原纤维组织,以射频紧缩韧带两端组更明显。术后12周,两组细胞密度均较6周时降低(P<0.05),射频紧缩两端组细胞密度始终高于射频紧缩中间部组(P<0.05);两组滑膜下血管密度均较6周时降低(P<0.05)。术后6周射频紧缩两端组滑膜下血管密度高于射
李卫平马文谱宋斌黄建荣杨睿宋洋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射频组织学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修饰兔B型滑膜细胞复合Pluronic-F127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兔B型滑膜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具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力,形成的细胞在体外可保持软骨细胞的表型,但转染后的细胞能否与支架材料一起形成软骨组织尚没有深入的研究。目的:以脂质体法转染兔B型滑膜细胞,将转染后细胞复合Pluronic-F127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观察转染后细胞体内向软骨组织方向分化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试验,随机分组动物实验,于2007-04/2008-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4周龄体质量为20g左右的BALB/c裸鼠共12只,雌雄不限。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腔内面的滑膜组织,以酶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纯化、传代,以脂质体法进行转染,以G418筛选阳克隆,同时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胶原的表达;4℃将Pluronic-F127溶解,配成质量分数为30%液体,然后与转染后稳定表达的细胞进行混合,同时取软骨细胞混合Pluronic-F127、空载体转染细胞混合Pluronic-F127作为对照组,各组细胞浓度均为5×1010L-1的复合物,迅速以0.2mL注射器行裸鼠背部皮下注射,分别在术后4,6,8周处死实验裸鼠,取出裸鼠背部组织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生长曲线、转染后细胞表型变化观察、裸鼠皮下组织块组织学观察。结果:生长曲线显示B型滑膜细胞在脂质体法转染后生长活性降低,至转染后6,7d,细胞基本恢复正常的增殖能力,转染后第4天,滑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阳性,转染后第7天,滑膜细胞胞浆内抗Ⅱ型胶原染色为阳性,PluronicF-127与B型滑膜细胞混合后在裸鼠皮下4周形成不成熟的软骨样组织,8周形成成熟的软骨样组织,抗Ⅱ型胶原染色为阳性。结论: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B型滑膜细胞在体外可以表达软骨细胞的表型,形成软骨样细胞,而在裸鼠体内复合PluronicF-127可保持软骨细胞表
李卫平宋斌杨睿黄建荣宋洋
关键词:滑膜软骨细胞
关节镜下六股自体腘绳肌肌腱胫骨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六股“人”字形自体胭绳肌肌腱经胫骨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手术方法的可靠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取自体股薄肌及半腱肌肌腱反折编织形成六股“人”字形移植物,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股骨单隧道及界面螺钉固定方法行ACL重建手术32例;同时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17例,大部分切除术2例,修补术2例;软骨损伤病灶修整6例,内侧副韧带修补3例。其中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2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全部获随访者术后患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62.0±4.5)分提高到(93.2±3.6)分(t=2.469,P〈0.01),KT-1000测定移动度为(1.3±0.4)mm;复查MRI显示胫骨骨隧道扩大2例,前内侧束髁间窝撞击4例。所有患者的X线平片未见明显关节间隙改变。结论关节镜下六股自体胭绳肌肌腱经胫骨双隧道、股骨单隧道及界面挤压螺钉固定方法重建ACL,其手术创伤少,并能最大限度恢复ACL的解剖重建,近期疗效佳。
李卫平黄建荣沈慧勇宋斌宋富强宋洋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镜
关节镜下纽扣固定“人”字形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初步报告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股骨端纽扣固定“人”字形肌腱移植物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2例ACL断裂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7—36岁,平均25.2岁;左膝9例,右膝3例。致伤原因:运动伤11例,交通伤1例。急性损伤1例,陈旧性损伤11例。12例患者均取自体胭绳肌腱或异体肌腱编织形成6股“人”字形移植物,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界面螺钉固定、股骨单隧道纽扣固定方法行ACL重建手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以x线片观察骨隧道变化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术后1年Lysholm评分由术前(61.25±3.77)分提高到(91.50±2.78)分(t=22.376,P=0.000);Larson评分由术前(58.08±2.58)分提高到(90.08±2.68)分(t=29.837,P=0.000);IKDC评分由术前(63.33±2.84)分提高到(91.75±2.38)分(t=26.57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关节间隙改变。结论关节镜下股骨端纽扣固定“人”字形移植物重建AC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近期疗效佳,中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李卫平宋斌杨睿丁悦宋洋张正政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
支具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59例8年随访被引量:8
2008年
背景:对于中度脊柱侧弯畸形患者的治疗干预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目的:观察规律佩戴支具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并与间断佩戴和未佩戴矫形支具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1996-01/2004-12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象:中度脊柱侧凸患儿59例,男21例,女38例,年龄12~16岁。34例患儿进行支具治疗,其中部分患儿遵医嘱规律佩戴,每天20~22h;另有部分患儿没有坚持规律佩戴,每天8~10h。另25例因各种原因未遵医嘱佩戴支具而行体操疗法。方法:观察时间为3~7年,平均时间为4.5年。支具的佩戴终止时间以Risser征5度为主要参考指标。通过摄X-ray的脊柱全长片,对比患者观察前后的侧弯角度,原Cobb角>20°现Cobb<10°为消退,Cobb角减少5°以上为减轻,Cobb角相差在5°内为未变,Cobb角增加5°以上为进展,Cobb角大于40°,最终选择手术治疗为失败。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规律佩戴支具组有效率达90.9%,间断佩戴支具组有效率达50.0%,未佩戴支具组有效率为48.0%。经比较支具规律组优于支具间断组和无支具组(P<0.05)。结论:坚持正确规律佩戴支具(佩戴时间不应少于20h)治疗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确切。
李卫平王志勇宋斌黄建荣沈慧勇宋富强宋洋
关键词:脊柱侧凸支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