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宪浦

作品数:1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生存论
  • 4篇诗学
  • 2篇诗学思想
  • 2篇文学
  • 1篇代文
  • 1篇当代先锋小说
  • 1篇虚构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时间
  • 1篇学理
  • 1篇言志
  • 1篇以意为主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义务教育语文...
  • 1篇语感
  • 1篇语感培养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学
  • 1篇语文课

机构

  • 12篇连云港师范高...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孟宪浦
  • 2篇穆厚琴
  • 1篇李宗利

传媒

  • 7篇连云港师范高...
  • 2篇学术论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教学与管理(...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轼诗学思想中“物”之审美化的生存论探源被引量:1
2010年
在苏轼诗学思想中,"物"是一个重要的核心范畴。在生存论的视域中考察苏轼对"物"之为"物"的理解,廓清苏轼关于"物"的审美化的认识,对于苏轼诗学思想和人生哲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苏轼认为,人与物是原初关联的存在,他们同生共在,"无心而一",圆融浑化。物性的遮蔽与人性的丧失,是本根处是一体的。"物"的澄明,是人返朴归真的前提与标志,也是"物"赢获审美属性的本源。"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是心境,也是物境,更是艺术创作与现实生存的审美之境。
孟宪浦
关键词:诗学审美化生存论
试论“诗意地栖居”的生存论蕴含被引量:3
2007年
面对当下人们对"诗意地栖居"的闲谈与误解,在文本细读、立足原著的基础上,从人之为人的生存论根基、诗作为此在的生存论言说、栖居作为有死者的存在方式、大地之为大地的生存论意蕴等四个方面揭示出"诗意地栖居"所包涵的生存论蕴含,从而在根基处为真正领悟"诗意地栖居"的意义廓清障碍。这种蕴含不可理解为印证与重复,而是思想的回行,是应合思想本身召唤之后的前行,只有从此出发,才可能真正理解在当今世界"无家可归"的状态下"诗意地栖居"的意义及其应对策略。
孟宪浦
关键词:诗意地栖居生存论
思想的回行:略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生存论蕴含
2008年
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不可简单理解成为离开一种思想而用另一种思想取而代之,而是前期的生存论思想被以一种更为本真的方式——自行隐逸——汇入了后期的存在之思中,成为理解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不可或缺的蕴含,离开了此在的生存论分析,存在之思将无以为继。这种蕴含不是逻辑的层递推演,也不是印证或者重复,而是思想的回行,是思之事情本身的自行运行的结果。
孟宪浦
关键词:生存论
散文:真实,还是虚构被引量:4
2001年
散文的概念在演变中不仅有散文与非散文的区别 ,也有文学性散文和实用性散文的区别 ,在文学领域内 ,后者的区别更为本质 ,但常为人忽略 ;虚构作为一种创作技法 ,在文学性散文中的存在是由文学的形象性要求和话语叙述的特点决定的 ;虚构与真实并非不相容的概念 ,合理的虚构以生活真实为基础 。
孟宪浦
关键词:文学散文虚构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
《镜花缘》叙事时间初论被引量:1
2010年
《镜花缘》是一部明显具有时间自觉意识的作品。李汝珍以"错时"谋篇布局,精心营构叙事元始,熟稔运用各种叙事时序,灵活处理叙事时距,显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策略。论文借鉴当代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叙事时间为视角,初步揭示出小说的创作密码和独到的叙事风格。
孟宪浦
关键词:镜花缘叙事时间
女性话语下的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主题
2013年
以王安忆、铁凝和残雪为代表的当代女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坚持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她们对女性的生存境遇进行思考,对女性的人性弱点进行审视,尝试精神自审与自我救赎。王安忆以写实为主,残雪坚持非理性,而铁凝则借助心理描写,把人的精神自我救赎的过程,更加细腻地展示出来,更多地表现出与残雪创作风格的相似性。
穆厚琴孟宪浦
关键词:小说主题女性话语救赎
文学之思:文学理论课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2007年
文学理论课遭遇冷落是不争的事实,存在的问题很多,如课程设置目的不明、教材问题多以及课堂教学遭遇尴尬等。从专业的存在根基来看,日趋知识化的专业化堵塞了通往文学之思的道路,限制了文学理论的自由发展,使文学理论课步入真正的困境;文学理论课拯救自身的唯一出路,是使文学理论真正成为文学理论,回归理论自身,重返文学之思,保持文学之思灵动不居的畅行。
孟宪浦
试论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定位策略
2012年
一、语感问题的困惑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育界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上世纪30年代,“语感”就受到不少语文教育专家的关注,并一度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感”作为“教学目标”多次出现。自此,语感培养俨然作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成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孟宪浦
关键词:语感培养语文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专家教学目标
比较诗学会走向“全球性诗学”吗——关于比较诗学终极价值的思考之一
2003年
针对目前流行的比较诗学意在构建"全球性诗学"的观念,文章提出了异议。认为找到共同规律,通过理论本身的推导,无法建立一种普遍接受的理论,"全球性诗学"及其相关提法本身亦存在着逻辑的、现实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势必影响比较诗学的研究进程和成果评价,因而有必要重新定位比较诗学的最终走向。
孟宪浦
关键词:比较诗学
苏轼诗学思想的生存论阐释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超然生存于诗意之中的诗人之一,他是一位真正诗意地栖居在现实世界中的文学家。对苏轼文艺思想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在生存论的视域中对苏轼诗学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还未曾有过。本文尝试在生存论思想的观照下,主要运...
孟宪浦
关键词:诗学思想生存论文艺思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