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3-硝基丙酸诱发肌张力障碍大鼠的相关脑区细胞外神经递质变化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3-硝基丙酸(3-NP)诱发肌张力障碍大鼠相关核团的神经递质变化。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尾壳核注射3-NP 4 000μmol,对照组尾壳核注射生理盐水4μl,3 d后对两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然后对尾壳核、苍白球内侧、苍白球外侧和丘脑底核行微透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中的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实验组尾壳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苍白球内侧细胞外神经递质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1);丘脑底核细胞外神经递质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苍白球外侧细胞外神经递质含量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NP可引起尾壳核神经递质变化,并通过直接和间接通路引起苍白球内侧及丘脑底核神经递质变化,从而诱发肌张力障碍。 刘焕光 马羽 杨岸超 孟大伟 张颖 张建国关键词:肌张力障碍 神经递质 3-硝基丙酸 致痫灶的精准定位手术治疗进展 2015年 目前,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主要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对应致痫灶大小的具备不同侵入性的手术谱,包括针对颞叶癫痫的标准颞前叶切除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针对后头部癫痫的后四分之一切除术或离断术;针对一侧大脑半球的大脑半球切除术或离断术;致痫病灶切除术;还有精确到微型致痫病灶的立体定向毁损手术等.这些癫痫手术的成功依赖于详细的术前评估和精准的致痫灶定位.传统癫痫的术前评估方法包括发作症状学、脑电图以及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等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对于一些难治性癫痫的患者仍无法精确定位致痫灶,例如部分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s,FCD)的患者,影像学往往表现为阴性,很难确定致痫灶[1]. 孟大伟 张建国关键词:手术 致痫 癫痫 丘脑前核电刺激对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电刺激癫痫模型大鼠双侧丘脑前核,观察海马细胞外液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探讨双侧丘脑前核电刺激治疗癫痫的机制。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海人酸癫痫模型,应用刺激电极对双侧丘脑前核进行电刺激,同时收集海马细胞外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外液谷氨酸和GABA的含量。结果癫痫大鼠海马细胞外谷氨酸[(2.10±1.1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1.05±0.38)μmoL/L],而GABA的含量[(0.28±0.21)μmoL/L]低于对照组大鼠[(0.75±0.27)μmoL/L]。癫痫组大鼠在电刺激后,海马细胞外液中谷氨酸明显减少,GABA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大鼠海马细胞外谷氨酸和GABA在刺激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海马细胞外液谷氨酸下降及GABA升高在丘脑前核电刺激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陈宁 孟凡刚 张建国 杨岸超 刘焕光 胡文瀚 孟大伟 张鑫 刘崇 葛燕关键词:电刺激 丘脑前核 氨基酸类 癫痫 丘脑前核电刺激治疗癫痫 2013年 癫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世界上约有5000万癫痫患者,在我国就有900万癫痫患者,其中约有20%~30%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但对于无法行致痫灶切除手术的顽固性癫痫,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仍无法完全控制其发作。近十几年来,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术在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中的良好疗效及其微侵袭性、可逆性、安全性等优点,使其在治疗癫痫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丘脑前核(anteriornucleusofthalamic,ANT)电刺激在癫痫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孟大伟 张建国关键词:电刺激治疗 癫痫患者 丘脑前核 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难治性癫痫 运动障碍性疾病 颞叶癫痫大鼠不同时期海马细胞外氨基酸类递质的变化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海人酸(Kainic Acid,KA)诱发颞叶癫痫大鼠不同时期海马CA3区细胞外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甘氨酸(glycine,GLY)、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牛磺酸(taurine,TAU)等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和KA组(12只)。KA组大鼠海马CA3区注射0.8μgKA,对照组海马CA3区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于1天(急性期)、7天(静止期)、30天(慢性期)对大鼠海马CA3区行微透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透析液中GLU、GLY、GABA、ASP、TAU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KA组CA3区细胞外GLU(P=0.004)、GLU/GABA(P=0.002)明显增高,GABA(P=0.001)、GLY(P<0.001)明显减少,ASP(P=0.23)、TAU(P=0.28)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静止期:KA组GLU(P=0.003)、GLU/GABA(P<0.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GABA(P<0.001)、ASP(P<0.001)、TAU(P<0.001)较对照组明显增高,GLY(P=0.49)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慢性期:与对照组相比,KA组GLU(P<0.001)、GABA(P=0.013)、ASP(P<0.001)、TAU(P<0.001)、GLU/GABA(P<0.001)明显升高,GLY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86)。结论海马CA3区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类递质失衡可能是癫痫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孟大伟 刘焕光 陈宁 杨岸超 张建国关键词:海人酸 颞叶癫痫 高效液相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颅内血肿清除后保留电极及术后两年随访一例 朱冠宇 孟大伟 石林 张建国脚桥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脚桥核(PP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8月10日对1例PD患者进行PPN.DBS治疗,患者治疗前分别接受双侧PPN和丘脑底核(STN)试验性刺激,利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冻结步态问卷、姿势及摔倒问卷评价两者疗效差异。随访1年,同样采用上述评分及问卷评价PPN.DBS治疗效果。结果PPN—DBS可以有效缓解该患者的冻结步态、运动迟缓等主要症状,而STN.DBS虽然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但是对冻结步态等缓解不明显。患者最终接受PPN.DBS治疗。随访1年间,运动及步态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是随着随访期的延长,缓解作用有减弱的趋势。结论PPN—DBS对于缓解冻结步态、运动迟缓等PD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刘焕光 张建国 张凯 孟凡刚 杨岸超 孟大伟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丘脑前核电信号在预测海人酸诱发的大鼠颞叶癫痫发作方面的研究 2017年 背景许多癫痫患者经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后仍没有得到充分的控制,并且不适合脑部手术治疗。为搜索其替代疗法,电刺激脑深部结构从而治疗难治性癫痫这一观点重新受到关注。丘脑前核(An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ANT)在癫痫发作的维护和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杨岸超 孟大伟 刘焕光关键词:海人酸 AO 癫痫发作 丘脑前核 电信号 立体定向进针角度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方向立体定向迸针方法的准确性、安全性的差别,探讨立体定向操作手段的改进.方法:雄性SD大鼠6只,分别采用斜向立体定向穿刺法(左)及垂直立体定向穿刺法(右)穿刺丘脑前核,斜向立体定向穿刺法选择倾斜角度为与... 石林 杨岸超 孟大伟 张建国斜向立体定向穿刺法与垂直立体定向穿刺法的对比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比斜向立体定向穿刺法与垂直立体定向穿刺法的准确性、安全性的差别,探讨斜向立体定向穿刺法替代垂直立体定向穿刺法的可能性。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分别采用斜向(左,20°)及垂直(右)立体定向穿刺法穿刺丘脑前核。穿刺后10小时行7.0T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种方法上矢状窦破裂发生率、穿刺针道与丘脑前核长轴所成夹角大小以及穿刺最深点位于丘脑前核内比例的差别。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9.0医学统计程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斜向立体定向穿刺未出现上矢状窦破裂,垂直立体定向穿刺有3例发生上矢状窦破裂出血(25.0%)。斜向穿刺针道与丘脑前核长轴夹角为10.1±2.1度,垂直穿刺针道与丘脑前核长轴夹角为29.7±3.0度,斜向穿刺针道与丘脑前核长轴重合度更高(P<0.01)。斜向穿刺最深点位于丘脑前核内比例为58.3%(7/12),垂直穿刺最深点位于丘脑前核内比例为66.7%(8/12),两者穿刺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斜向立体定向穿刺法在安全性上优于垂直立体定向穿刺法,且通过选择适当角度可使穿刺针道与核团长轴重合度更高,两者准确性没有区别,因此前者更适合于动物实验中进行立体定向穿刺。 石林 杨岸超 孟大伟 刘焕光 张颖 张鑫 张建国关键词: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