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莲 作品数:13 被引量:5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大庆油田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加曲班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阿加曲班疏血通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5天后,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总有效率97%,对照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总有效率76%。结论:观察阿加曲班疏血通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李鑫 夏彩秋 孙雪莲 王金影关键词:阿加曲班 疏血通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探讨 被引量:14 2010年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在痴呆患者中,VD的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本文重点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及鉴别,现报告如下。 孙雪莲 刘爽 夏彩秋 徐彦华 谷艳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7例,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分组:无斑块患者43例为A组。1~2支存在斑块的患者52例为B组,3支及以上存在斑块的患者42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再根据脑血管病症分组:一过性脑缺血患者41例为D组,单发性脑梗死患者47例为E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9例为F组,分析各组患者不同部位的斑块面积。结果B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A组。C组TC、TG、LDL—C、UA、FIB均明显高于A、B组,C组HDL—C明显低于A、B组。E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组,F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徐彦华 孙雪莲 汪丽静 赵溶冰 谷艳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78例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方法:选择1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药物进行常规高血压治疗,普伐他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伐他汀10~20 mg,每天1次。观察服药前与服药后1年血压、LDL-C、TG、LDL、TC等指标。结果:普伐他汀治疗组TC降低11%,而常规治疗组TC降低5%;普伐他汀治疗组LDL-C降低28%,常规治疗组LDL-C降低11%。在基线血压均值为129/78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中,普伐他汀使血压平均降低5/3 mm Hg,心血管事件相对降低31%(P=0.003)。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普伐他汀可以防止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孙雪莲 刘爽 谷艳关键词:高血压 血脂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60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愈13例,占21.6%,显效38例,占64%,有效7例,占11.6%,总有效率96.66%,无效2例,占3.33%。结论通过药和治疗恢复脑血液循环、救治缺血半暗区,减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徐彦华 孙雪莲 汪丽静 赵溶冰 谷艳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抗凝治疗 脑血液循环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溶栓治疗观察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标志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以内)是有效的。 刘爽 孙雪莲 谷艳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溶栓 尿激酶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同期确诊的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3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头沉、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其中,左侧MCA狭窄者17例,右侧MCA狭窄者12例,双侧MCA狭窄者8例。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是常见的危险因素,头颅CT异常者5例(13.5%),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或交界区脑梗死。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常存在脑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可存在无症状性脑梗死。 崔艳玲 汪丽静 孙丽敏 孙雪莲 赵溶冰关键词:症状性 大脑中动脉狭窄 预后 影响因素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药物治疗及危象处理 被引量:1 2010年 刘爽 谷艳 夏彩秋 孙雪莲 徐彦华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药物治疗 帕金森氏病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笔者就帕金森氏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42例早期患者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剂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初始用量为62.5~125mg,2~3次/d,根据病情而渐增剂量至疗效满意和不出现不良反应为止,餐前1h或餐后1.5h服药。30例中期患者可在服用卡左双多巴控释片的基础上添加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服用司来吉兰,根据患者的病情,用法为2~2.5mg,每日两次,应早、中午服用。结果72例患者中明显改善者35例,改善者3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1%。结论本研究中,帕金森氏病患者通过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剂及选择性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后,症状有所改善,药物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爽 刘明亮 孙雪莲 夏彩秋 徐彦华关键词:帕金森氏病 药物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结果60例患者口服卡马西平,通过药物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30例,进步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出现不良反应者15例,均自行缓解,60例患者未出现皮疹、共济失调、昏迷、心绞痛等症状。结论卡马西平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惊厥抗癫痫、抗神经性疼痛、抗躁狂-抑郁症等。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优于苯妥英钠,可作为首选药物。本文中,60例患者通过卡马西平药物治疗后,疗效显著。 夏彩秋 孙雪莲 刘爽 王春波 刘明亮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