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秀林

作品数:29 被引量:94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5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都市
  • 3篇政府
  • 3篇政治
  • 3篇民主
  • 3篇居住
  • 3篇居住隔离
  • 3篇城市
  • 3篇村庄治理
  • 3篇大都市
  • 2篇意愿
  • 2篇意愿分析
  • 2篇政府信任
  • 2篇社会
  • 2篇社会网
  • 2篇社会网络
  • 2篇社会学
  • 2篇实证
  • 2篇宗族
  • 2篇文化
  • 2篇媒介

机构

  • 24篇上海大学
  • 4篇香港科技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市教育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市政府发展研...

作者

  • 27篇孙秀林
  • 2篇顾艳霞
  • 1篇周飞舟
  • 1篇桂世勋
  • 1篇陈功
  • 1篇陈友华
  • 1篇李显波
  • 1篇高和荣
  • 1篇徐大丰
  • 1篇陈华珊
  • 1篇袁志刚
  • 1篇陈群民
  • 1篇梁海祥
  • 1篇赵阳

传媒

  • 3篇新视野
  • 3篇社会发展研究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学研究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科学发展
  • 1篇公共艺术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荣格的理性主义反思及其对当代中国量化研究的启示
2020年
荣格对于当代文明理性主义的反思,从文明进程的发生学意义上详细剖析理性主义在当代人心理结构层面的意义。这一理论的价值,不仅仅具有心理学的意义,也可以对其他学科产生有益的启发,尤其是对于当今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会学量化研究范式的反思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理论工具。
孙秀林
关键词:理性主义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被引量:55
2019年
随着我国少子化、老龄化、高龄化社会的到来,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养老方案应运而生。然而,自我国1998 年首个时间银行试点以来,其运行多难以为继。李克强总理2018 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后,各地时间银行再次涌现。新一轮时间银行的核心结构和运行逻辑是什么?技术支撑和文化底蕴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亟待解答。为此,《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办,货殖365 经济研究社与上海邻里智助社区服务中心协办了“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时间银行与区块链”研讨会,探讨新型互助养老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袁志刚陈功高和荣桂世勋陈友华陈体标徐大丰孙秀林
关键词: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政府工作报告》社区服务中心运行逻辑高龄化社会
从社会区到社区SEI:当代中国都市社区研究的新取向被引量:5
2018年
当今中国的都市社区研究,应当具有一种总体性的研究视野和分析框架。在当代都市社区差异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社会学需要突破以往的社会区研究范式,需要发展更具有分析力的概念工具。社区SEI的概念突破了以往社区研究多以个案方式进行的研究范式。以社区作为分析单位,可以用于不同社区之间的直接比较,还可以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不同社区内部居民在健康、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突破原有研究的纯粹个体主义倾向,实现在社区研究中"把社会带回来"。并且,有助于建立一个社区—个体之间的多层次分析框架,可以在个体微观行动与集体宏观结构之间建立一个关联机制。因此,社区SEI的概念可能是未来城市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孙秀林蒋细斌
关键词:社会区
逃离大都市:上海新社会阶层离沪意愿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本文使用2017年"上海都市社区调查"的数据,从理性选择、社会支持和社区参与三个维度探讨其对新社会阶层离沪意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住房、户籍和婚姻是影响新社会阶层离沪意愿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支持网络和社区参与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一分析结果对于理解新社会阶层的都市生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孙秀林施润华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都市生活
城市移民的政治参与: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被引量:40
2010年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来自乡村的移民进入城市,城市移民群体在城市社区中的社会融合与公共事务参与,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与社会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上海地区"2009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本文采用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实证地验证了社会网络对于城市移民政治参与的效果。结果显示:"拜年网"的规模对于城市居民(包括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的政治参与具有负向的效果;"讨论网"的规模只对城市移民群体(非上海户籍居民)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社会参与网"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城市移民群体的"社会参与网"比上海户籍居民具有更强的正向效果。
孙秀林
关键词:城市移民政治参与社会网络
村庄民主、村干部角色及其行为模式被引量:74
2009年
对于中国乡村精英角色及其行为模式的讨论,一直是社会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民主制度引入农村地区后,村干部的角色定位是否有所变化?在日常的治理过程中,其行为模式与角色定位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需要以深入的个案调查为基础,而且也离不开严谨的实证分析。本文试图以6省的数据,来定量化地考察村庄民主对于村干部行为模式与角色定位的影响。实证模型结果显示,村庄民主的实行,可以促使村干部在日常治理过程中减少对于国家任务的关注,而增加对于社区事务的关注,从而使其角色定位更倾向于社区利益代言人。
孙秀林
关键词:村庄治理村庄民主村干部双重角色
不公正体验、媒介使用与政府信任被引量:4
2018年
本研究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0年数据,探究民众的不公正体验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效果,并探寻在两者之中可能存在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公正体验对于政府信任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且对地方政府的作用效果要明显高于中央政府。此外,不同媒介使用方式,会对上述机制产生比较复杂的影响效果:不同的媒介使用方式,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介,对于地方政府信任水平都没有显著影响作用,只会影响到中央政府的信任水平;传统媒介的使用,会提高民众对于中央政府的信任水平;新媒介的使用,则会降低民众对于中央政府的信任水平,尤其会加剧不公正体验对于中央政府信任水平的负向影响效果。
郭敬文孙秀林
关键词:政府信任媒介使用
社会质量测量指标的信度与效度分析——以社会经济保障维度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社会质量的概念提出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在过去几年中,不仅仅是欧洲学者使用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且日本、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使用这一概念开展一种基于亚洲社会事实的社会质量研究。但是,社会质量的各项测量指标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适用性,是一个需要实践检验的问题。利用在上海地区进行的一项社会质量调查所获数据,对于中国情境下社会质量的社会经济保障维度进行检验,发现:社会经济保障这一概念可以分为"金融资源""住房稳定性""住房条件""居住环境""医疗""社会保障"等六个次级维度,从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的结果来看,这一测量指标是可信的、有效的。
孙秀林梁海祥
关键词:社会质量信度
不公正体验、媒介使用与政府信任
2019年
政治信任作为连接微观公民个体与宏观政治体制的纽带,对于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和运转、提升政治制度的绩效以及民主政治的实践都至为关键(游宇、王正绪,2014)。习近平以'塔西佗陷阱'作为例子,提示各级政府需要防范和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政府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政府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为何政府存在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危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民众在与各级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直观获得了个体性的体验。
郭敬文孙秀林
关键词:政府信任信任水平信任程度政治信任媒介使用
城市研究中的空间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在社会学的城市研究中,空间分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基本思路是从城市空间分布形态的描述来理解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随后发展起来的社会区因子分析模型,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因子分析技术,通过探索几个核心变量,来理解城市的空间形态,并试图提出一种关于城市生活的理论体系。同时,随着西方社会城市危机的出现,新城市社会学兴起,尝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对于城市空间的分析中,从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角度来理解城市空间的建构过程。在当今城市研究的许多重要议题中,如居住隔离、犯罪与自杀问题、城市亚文化研究等,空间分析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发展出了很多新的分析手段和技术。对这一研究脉络的梳理,将对国内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孙秀林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